惠譽:香港銀行的內地業務持續強勁增長,或象徵其風險偏好正上升

惠譽:香港銀行的內地業務持續強勁增長,或象徵其風險偏好正上升

6月6日,惠譽表示,2017年外資銀行的中國內地風險敞口規模創新高,並且今年有望進一步增長。已公佈的香港銀行業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香港銀行的中國內地風險敞口持續、強勁增長。

惠譽認為,銀行對內地相關貸款的業務本身並非不好,但該業務快速增長或象徵銀行的風險偏好正在上升——在放貸對象是信用質量較差的金融機構和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情況下,尤其如此。如果內地相關貸款業務的增長缺少適當的控制和充足的資本金,則相關銀行的評級可能受到負面影響。

外資銀行的中國內地風險敞口在2017年實現了強勁、持續的增長,經歷兩年的復甦,規模已超過2014年的峰值。惠譽彙編的數據顯示,2017年外資銀行的中國內地風險敞口增長16%,達1.9萬億美元;上半年的增幅尤其強勁,達13%,下半年回落至3%。

中國境內流動性趨緊或將在2018年繼續推動境外貸款上升。從長期來看,貿易增長、香港和內地銀行系統一體化及一些銀行本地業務的利潤前景低迷都將助推銀行的中國內地風險敞口的增長。

2017年外資銀行的中國內地風險敞口增長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香港的銀行:香港銀行的內地風險敞口約佔全球外資銀行內地風險敞口總規模的一半。這些銀行的中國內地風險敞口已增長21%,其中對非銀行企業放貸的敞口增長了15%,對中國內地銀行的債權增長了40%。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這些銀行對非銀行企業放貸的敞口同比增長了14%。

香港的銀行系統整體數據反映了幾家最大香港銀行的發展趨勢。惠譽認為,大型香港銀行對中國內地風險敞口的風險偏好低於小型同業。但是,各家香港銀行的內地業務戰略和客戶基礎不同,並且處於執行和增長週期的不同階段,因此香港銀行之間的情況差異很大。

香港銀行內地相關放貸的主要對象仍是國企,但對國企的風險敞口在香港銀行中國內地風險敞口總規模中的佔比已從2014年第三季度的峰值(47%)降至2018年3月底的41%。相比之下,對內地民企的放貸規模增長較快,在香港銀行中國內地風險敞口總規模中的佔比已從18%升至25%。發放給外企的貸款規模在香港銀行中國內地風險敞口總規模中的佔比已從35%降至34%。

各家銀行的非銀行類中國內地風險敞口的借款人組成差別很大。中資銀行的一些香港分行和子公司的風險敞口有很大一部分是面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其他大部分銀行的非銀行類內地相關貸款業務中最主要的是面向民企的放貸,佔其規模的40-50%。只有少數銀行向非銀行類外資企業提供的與內地有關的貸款佔其規模的20%以上。

鑑於香港銀行有望在一定程度的監管下繼續充分管理其內地業務,而且已保持充足的資本金,惠譽於2018年5月確認了所有受評香港銀行的生存能力評級。但是,惠譽仍認為中國內地風險敞口是香港銀行集中度風險的最大來源,雖然該業務目前為止表現良好。

惠譽近期下調了對香港銀行的經營環境評估,以反映香港銀行業增長與內地的強關聯性所帶來的經濟、監管和法律層面的挑戰。惠譽追蹤的很多指標(包括不斷擴大的信貸與GDP差距及房價上漲)也被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作為重點監測指標,並且是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逆週期緩衝資本比率評估的基礎。HKMA是全球少數幾家引入逆週期緩衝資本比率的機構,自2016年起一直將該比率設在最高水平——2.5%,以應對上升的風險指標。緩衝資本對港資行應對內地相關風險起到一定作用,因很多在香港使用的貸款都反映了香港和內地的關聯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