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地心進發,“松科二井”創下中國新深度

5月末,中國東北部黑龍江松遼盆地的黑土地上,“地殼一號”鑽機歷時4年多艱苦鑽探,終於完成了松遼盆地資源與環境深部鑽探工程(簡稱“松科二井”)最後環節。其鑽探深度達到7018米,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最深大陸科學鑽井,也是全球第一口陸上鑽穿白堊紀(距今6500萬年到1.45億年)地層的科學鑽井。

向地心進發,“松科二井”創下中國新深度

“松科二井”全景

1、“松科二井”鑽探址地為什麼選在松遼盆地?

松遼盆地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典型陸相沉積盆地之一,是中國最主要的含油氣盆地,保存著白堊紀最完整最連續的陸相地層,是探索深部能源資源和尋求白堊紀陸相氣候變化地質證據的絕佳位置。白堊紀距今6500萬年到1.45億年,就是恐龍生活和滅絕的時代。作為中生代的一個典型,當時是典型的溫室氣候,對於面臨溫室氣體排放逐年增高、不斷擔心氣候變化的現代人來說,研究白堊紀的地學、氣候狀態,其實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還有,對地球深部的探索,有助於我們瞭解化石能源或地熱資源等如何分佈,理解成山、成盆、成巖、成礦和成災等過程是如何形成的。

向地心進發,“松科二井”創下中國新深度

“松科二井”完井儀式現場

2、研究的原理是什麼?

深井打下去,取出完整的巖芯,利用獲得的巖芯,中國科學家們可以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對白堊紀最完整最連續陸相地層釐米級高分辨率的精細刻畫。

向地心進發,“松科二井”創下中國新深度

“松科二井”完井儀式現場

3、“松科二井”小檔案

向地心進發,“松科二井”創下中國新深度

4、有什麼意義?

“松科二井”是中國實施“深地探測”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刷新了中國大陸科學鑽探的深度紀錄,通過取芯建立起中國地層對比的“金柱子”,創建了完整的松遼盆地陸相層標準剖面,為發展我國區域性和全球地層對比研究提供了重要的陸相“標尺”;同時,“松科二井”建立了松遼盆地演化新模式,揭示了松遼盆地深部地質構造特徵,發現了古大洋板塊俯衝、聚合的深部證據,構建了盆地早期基底雙向匯聚、後期伸展反轉的陸地盆地演化新機制,為松遼盆地成因再認識及深層油氣勘探提供了理論指導。圍繞深鑽進行的一系列技術創新,為中國科學鑽探領域樹立了新里程碑,標誌著中國在“向地球深部進軍”的道路上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