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贛江第一島 從洪澇災區變景點

千里赣江第一岛 从洪涝灾区变景点

古景

村民保護“江南都江堰”千年不敗

據瞭解,槎灘陂主幹渠一分為二,一條向南,一條向北,主幹渠上又分出數十條支渠,縱橫交錯,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景觀自成一片天地。

“槎灘陂,是贛江支流上的灌溉系統,歷經一千多年,因為多次維修鞏固而不斷拓展和完善,被譽為‘江南都江堰’、‘千年不敗的水利工程’,2013年5月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11月更是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泰和縣槎灘陂管理委員會主任肖龍介紹道,一千多年前,南唐金陵監察御史周矩在遷居泰和後,見當地地勢高且天氣乾燥,莊稼常歉收,故興修水利。槎灘陂建成後,周矩父子開挖灌溉渠道36條,不僅支撐了灌溉事業,而且哺育了民生,滋養著生態。

歷經江水千年沖刷,槎灘陂卻屹立不倒,除了科學合理的設計外,還得益於先進的管理制度、管理經驗。據瞭解,槎灘陂隸屬關係明確,規定槎灘碉石二陂為兩鄉九都之公陂,不得專利於周氏,造福於廣大民眾,深得群眾愛護。同時,訂立了由陂長負責,各有業大戶輪流執政的“五彩文約”。

肖龍表示,槎灘陂的保護一直在提升,如今,槎灘陂實行“河長制”及“鄉村共管制”,沿岸的村莊都組建了巡河護河隊,定期對槎灘陂沿河區域進行巡護。

變化

洪澇災區變身旅遊景點

依水保護,槎灘陂的生態保護讓原本的水利工程變成了一個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的綜合展示區,而好的自然景觀也吸引了大量遊客前往。

自然景觀的保護,加上新農村建設,當地政府部門依託河灘原有的自然地貌,在不破壞環境的基礎上,增添了幾條遊步道,在草坪上架設了一條“雲中棧道”,將新農村建設與環境緊密結合起來,除了供當地村民閒時散步,更讓這裡成為城區居民週末休閒娛樂的旅遊景點。

與槎灘陂的原始自然景觀和蘇溪鎮牧歌灘尾細微調整形成的景點不同,被稱為“千里贛江第一島”的泰和縣馬市鎮蜀口村(蜀口洲),以往是洪澇災區,近十年來,得益於蜀水上游修建水電站的防洪抗澇效果,以及堤壩的加高鞏固,環境才得到改善。村民為了提高收益,依託當地的氣候條件,大面積種植茶樹,形成茶園,依靠蜀水資源,種植不同品種的果樹,形成果林,在收入日漸提高的同時,不覺中,這裡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環境改善了,還因為島嶼的地理位置,轉變成一個集產業和旅遊為一體的景區。

影響

岸線美了,村民富了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對於水域環境的治理和保護,催生了一片片美景,而順勢興起的旅遊業,也讓當地村民開始吃上了“生態飯”。

得益於環境的改善、景點的形成,蘇溪鎮牧歌灘尾農家樂越來越多,村民郭兆禎說,他家在今年2月份才開辦農家樂,沒想到幾個月經營下來,收入較往年多了1萬2千元,“很多客人都是回頭客,並帶動了其他遊客過來,這樣初步一算,一年下來至少能給我家增加5萬元左右的收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