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古典傢俱製作技法,訴說讓人心痛的失傳工藝

解讀古典傢俱製作技法,訴說讓人心痛的失傳工藝

(清 小葉紫檀 象耳雲龍紋大香薰)

紅木傢俱之所以價值高,主要取決於型、材、藝、韻。一件上好的紅木傢俱除了有好的材質和造型外,還必須要有科學嚴謹的製作工藝。自古以來,紅木傢俱就擁有一套自成系統的傢俱製作工藝流程,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講究,製作工藝的好壞也是決定紅木傢俱價值的重要因素。今天我們就來了解紅木傢俱製作工藝的種種環節,聊聊那些日漸失傳的工藝精髓。

一、 製作工序六步走

紅木傢俱是以手工製作為主的,製作工序比較複雜,它從原木到成品需要很多道工序,按工藝流程分為:乾燥板材、木工工序、雕刻工序、打磨工序、上蠟工序和組裝工序,每一個工序裡又有若干個小的製作工藝。

流程一:乾燥板材

在正式進入製作工序之前,首先要進行乾燥板材,因為紅木傢俱是一種純實木傢俱,它的各個零部件都由實木製成,木料的水份含量直接關係到傢俱對季節變化的適應性,進而影響傢俱的品質。因此,木材的乾燥就顯得特別重要,如果幹燥不當,在以後的零部件加工和裝配過程中都會出現種種問題,而影響成品的質量,甚至在銷售和使用中,木材幹縮溼脹的特性,也會使傢俱的某些部位產生各種撐裂或變形。

工藝要點:

1、買回來的原木不能直接進行乾燥,要先進行鋸材。鋸材時要根據所制傢俱的尺寸量體裁衣,長短搭配、綜合利用,並且要注意木材紋理的方向。假如鋸材時敷衍了事,就會造成嚴重浪費和材質搭配不當。

2、乾燥一般分兩階段進行,首先進行預幹,預幹一般採用自然氣幹,放在院內通過空氣流動和水分蒸發來達到氣乾的目的,使紅木的含水率降低到20%—30%之間。氣幹之後,再放入專門的紅木乾燥設備內進行乾燥處理,要求乾燥至水分含量在 8%—12%間。

流程二:木工工序

板材乾燥完成後,就可以進入正式的製作工序了。這一步是紅木傢俱製作最主要的步驟,也就是紅木傢俱製作廠家所說的木工工序。木工工序又分為以下6個步驟:

解讀古典傢俱製作技法,訴說讓人心痛的失傳工藝

1、畫設計圖和列材料單

木工根據傢俱形狀畫出製作圖,然後根據製作圖計算並列出一個材料單,材料單中需要精確列出這件傢俱所需木材的數量和尺寸。

2、選料和開料

俗話說:“三分料,七分工”,一件紅木傢俱選料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傢俱的使用壽命和美觀與否。選料和配料工序主要是根據傢俱製作的不同部位,選擇合適的材料,一般要注意木材的紋理、顏色和用材的大小。

選好料後,先把白皮和兩端不能用的殘料截下來,然後根據料單的尺寸把截好的板材再次開料,開料時要順著木材紋理的方向,並且力度要勻,以保證開出的料平整美觀。

3、刨平

開料之後的木材需要進行刨平。刨平的時候一定要順著木材紋理的方向進行平刨,並且用力要均勻。刨平加工好的精料要按照相同的規格碼放在一起,避免存放時間過長,對精料產生擠壓變形。

4、開榫鑿眼

刨平後的精料就可以進行開榫鑿眼。紅木傢俱的各部件就是用榫卯結構連結的。榫卯結構是榫和卯的結合,是木件之間多與少、高與低、長與短之間的巧妙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個方向的扭動,不會造成木材撐裂,較好地保證了傢俱的整體性,也大大提升了紅木傢俱的內在品質。

每一個榫頭和卯眼都有明確的固定鎖緊功能,在整體裝配時能有效地分散傢俱的承重力,而且在傢俱的外表上根本看不見木材的橫斷面,只有憑藉木材紋理的通斷不同,才能看到榫卯之間的接縫。這些工藝精巧的榫卯結構,構成了硬木傢俱獨特的工藝特色。

5、起線打圓

在完成開榫鑿眼後就是起線打圓。現在,許多紅木傢俱製作工廠都使用機器來起線打圓。起線是指將設計好的模板圖案放在部件上,用筆將輪廓描繪出來,根據描出的邊線,使用帶鋸機鋸出高低起伏的輪廓來。打圓主要目的是讓表面看上去更圓潤,手感更舒適。

6、認榫

木工工序的最後一個步驟就是認榫。認榫是指將開好榫鑿好眼的部件木料,組裝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結構部件單元,主要是檢查榫卯是否大小合適、是否嚴謹,有沒有歪斜或翹角等情況。

工藝重點:

1、認榫時如果發現有歪斜或翹角情況,要及時進行調整,接口要嚴密,形狀要規矩,不能出現四個角不在同一個平面之內的問題。

2、榫卯一般不求光潔,只需平整,要進行嚴口、淨口的修整,確保每一個結構部件單元的表面都符合嚴格的尺度規定,榫與卯做到不緊不松。

流程三:雕刻工序

為了讓紅木傢俱看上去更美觀,在木工工序完成之後一般都會用一些或簡單或複雜的雕花來進行裝飾,也就是行業中所說的雕刻紋飾。雕刻紋飾必須在“認榫”完成後進行,因為“認榫”時需要修整,如果先做好雕花再開榫,紋理很難保證雕花部件都在同一平面上,而此時為了保證雕花部件整齊劃一,只有修改雕花才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導致雕花部件作廢,所以需在認榫後進行雕花裝飾。

紅木傢俱雕刻的形式最常見的有:平地雕、透雕、圓雕、鏤雕、雙面透雕、錦地浮雕、透空浮雕等。每一種形式所表現的內容有所不同,各有各的特點。應該說紅木傢俱的全部工藝,雕刻工藝就佔了一半以上。

紅木傢俱中對手工雕刻的要求非常嚴格,在雕刻車間,每一名雕刻工在雕刻時都要集中精力,一旦刻錯一刀,整張木板就沒法修補了,對紅木傢俱成品的質量影響很大。雕刻出的成品還要求:花根清晰,花形活泛如真非真,非真勝真,線腳一統,上下吻合,左右相稱,凹凸有序,平光無疵等等,紅木傢俱中木工工藝和雕刻工藝相結合,才能體現珠璧共輝、紅花綠葉和異工同曲的效果。

解讀古典傢俱製作技法,訴說讓人心痛的失傳工藝

雕刻步驟:

1、根據要雕刻的內容畫出設計圖,然後把設計好的圖案用膠水粘在需要雕刻的板面上,膠水晾乾之後,再用鐵夾子將板面固定在操作檯上。

2、用打坯刀和錘子把圖案的基本輪廓打出來,也就是行業中所說的“打頭”,打頭時要根據圖案的線條粗細採用不同型號的打坯刀。

3、使用修光刀對圖案進一步處理,這個過程又叫鏟活兒,主要是將有稜角的地方修平,突出雕刻圖案的線腳,對凹陷進去的部分加以剷平。

4、使用刮刀清底,使雕刻面更加光滑平整。

5、使用三角刀對那些需要做得非常細小的圖案進行處理,行業術語叫“上細活兒”。

流程四:打磨工序

雕花以後的板材還需要將表面進行打磨處理,打磨是紅木傢俱製作過程中一個重要步驟,打磨的好壞直接影響消費者對紅木傢俱的第一印象。

打磨步驟:

1、第一次主要是把雕刻的小部件打磨處理完畢。打磨時把砂紙捲成圓錐狀,這樣可以將板材的各個部位都能打磨到位,打磨的時候要用180號、240號、320號、600號、1500號不同的5種砂紙分別依次打磨多遍,目的是為了把傢俱表面打磨光滑,使用越來越細的砂紙打磨是為了把較粗砂紙痕跡磨掉。

另外,在蘇州地區的傢俱工廠為了達到更高的光滑和手感要求還有采用2500號、3500號砂紙精度打磨。

2、經過第一次打磨之後,各零部件又返回木工車間,由木工進行試組裝。經過木工的試組裝之後,木工要先對各個部位進行細緻的檢查,看各零部件之間的連接是否合適,榫卯結構是否嚴謹,整體是否協調,如果有不合適的地方就等拆分下來之後再進行修正,修正之後再次進行試組裝檢查。總之要做到各零部件連接緊湊、整體協調之後,再分拆下來做進一步的打磨。打磨後的傢俱表面要求平整和圓渾和順,無水浪,手感無高低,目測無異樣,所謂巧奪天工,精工細作,都在這裡發揮。

工藝考究:

在古代沒有砂紙,匠人使用銼草打磨傢俱。銼草,又叫節節草、木賊、擦桌草。這種草草身帶毛刺,秋天收割,晾乾存好備用。使用時用溫水浸泡就可以恢復直挺,毛刺完全張開,用以傢俱部件表面打磨,尤其是對雕刻紋飾、線條的打磨。既保證了各部件的光滑、亮度,又不傷雕刻紋飾,是既天然又環保的打磨用料。

流程五:組裝工序

組裝在木作行業裡叫“攢活兒”,在小部件的組裝中要用到一種叫“攢鬥”的工藝,“攢鬥”是行業術語,利用榫卯結構,將許多小木料拼成各種幾何形紋樣,可組成大面積的裝飾板,這種工藝叫“攢”;用鎪鏤而成的小木料簇合成花紋叫“鬥”。這兩種工藝常結合使用這兩種工藝常結合使用,所以叫“攢鬥”,南方工匠稱做“兜料”。

攢接工藝完美地體現了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結合。通過攢接工藝構成的幾何裝飾,有的用單純的圖形反覆構成紋樣,有的以單獨紋樣組成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等形式。常見的幾何裝飾有萬字紋、十字紋、田字格、曲尺式、回紋式、上下凸連式、直連式、斜連式等。這些由傳統式樣運用細木作的“攢鬥”工藝形成了特色的裝飾語言。

流程六:上漆或打蠟工序

上漆或打蠟是紅木傢俱製作工藝的最後一個流程,從古到今一直都沒有失傳的技術。

解讀古典傢俱製作技法,訴說讓人心痛的失傳工藝

上蠟工藝要點:

1、上蠟之前可以先在上面塗一層木器防爆劑,這樣可以更好的鎖住水分,然後在陰涼處放置一天。

2、晾乾之後的部件用400號砂紙進行打磨,接著再用1000號砂進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質感,傢俱會顯得更亮更細膩。各個部位都要打磨到位,打磨完之後用刷子將浮塵刷掉,特別是凹進去的部位更要清理乾淨,然後用吹風機將表面吹乾淨。

3、選用質量較好的蜂蠟。上蠟時可以將蜂蠟放入鐵桶內,然後放在火爐上加熱,等蜂蠟溶化後,用軟的純棉布均勻地擦磨在部件表面上,擦磨的時候應用較大的力量反覆進行,以保證蠟能很好地滲入部件。

4、上完蠟後放置一天,等蠟充分滲入木材後再進行打磨,再上一次蠟。

油漆的工藝要點:

1、上漆工藝需要的時間較長,一般都是上好幾次生漆,上一次漆陰乾吹一次,整個過程下來至少需要15天左右的時間。

2、上漆時棉紗裡的化學調和劑要適量,每個地方都要上到,不能遺漏。

3、在塗擦過程中不能在某一處停留,不能在做過的地方重做一邊,那樣會把那塊整的很花,就不美觀了,只有底部和頂部要多做一邊,做的時候要由上向下做,有花板的地方先做。

4、上完等表面晾乾後,用320好的砂紙先打磨一下看乾的程度,如可以打磨就用400號的砂開始挑有雕刻的花板,平面的用320號打磨,打磨時不能用力打,那樣會把做的那層固色劑打穿。

二、日漸凋零的雕刻技法

雕刻是紅木古典傢俱製作工序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一個好的雕刻能讓一件紅木古典傢俱更俏麗,更具生命力。然而,隨著現代科技日益發達,雕刻機滿天飛舞,雕刻已漸漸淪落成簡單的複製粘貼,工藝手法遠遠達不到古代手藝水平。

(一)手雕凋零三大主因

1、雕刻工越來越稀缺

在中國,木雕雕刻藝術由來已久,也經歷過無數的變遷,手藝出眾的木雕大師們總是會受到眾多收藏愛好者的追捧和敬仰,但木雕雕刻是個辛苦活,要想做好做精,不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還要能吃苦以及有創造精神。然而,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能接受這種吃力而又成效慢的工作。

2、電腦雕刻機功能越來越強大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腦雕刻機的功能也在慢慢地強大,軟件操作已經被眾多電腦愛好者和年輕人所接受,越來越多的手工藝雕刻逐漸被電腦雕刻所取代。

傳統木雕雕刻主要以手工的方式運用刀、斧等工具在木材原料上進行藝術創作。現代雕刻根據使用工具和方法的不同可分為化學蝕刻、電蝕刻、手工雕刻、激光雕刻、標記雕刻、機械雕刻、輥模雕刻等。目前,在紅木傢俱行業運用最為廣泛的便是電腦雕刻。

3、手雕成本高,機雕成本低

電腦雕刻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雕刻方式,縮短了手工雕刻的時間,在雕刻精細產品的效率、批量成品的一致性、曲面產品的雕刻方面都有著獨特的優勢。

一是電腦雕刻機與手工雕刻相比,其成本投入少,效率快。如一家紅木企業請一位雕刻師傅,按目前的薪資計,月薪少則五六千,多則上萬不等,雖說電腦雕刻機一臺要幾萬塊,但是它的生產效率是手工雕刻的幾十倍甚至更多,而且,投入的成本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收回。

二是電腦雕刻成品一致性好,精度更高,雕刻時間快,對於企業來說,時間就意味著金錢與高效益,也緩解了現在手工雕刻師緊缺的現狀,使企業正常、快速運轉。現代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依靠機械化、規模化生產。而且,一般一臺機器連續工作24小時,只需要休息1小時就行,連續工作1個月休息1天就行!這是任何一位雕刻師都無法做到的。

(二)手雕與機雕工藝對比

1、手工雕刻的木雕作品或傢俱比較費時、費力,但是價值更高;而電腦雕刻時間較快,但價值卻遠沒沒有手工雕刻的高。

2、手工雕刻圖案通常要花很長時間,也正是因為如此其價值就越高,雕刻圖案也越精美;而電腦雕刻通常來說時間比快、工期短,但是雕出的圖案千篇一律,一致性很強,價值不高。

3、手工雕刻的木雕圖案,會因不同的木雕大師而略有差別,是藝術品;而電腦雕刻的紅木傢俱通常是流水作業,批量生產,款式相同,只能算是一種商品。

(三)手雕工藝將何去何從?

據業內人士分析,在紅木傢俱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電腦雕刻必將走入木雕傳統行業中。就如機械開榫取代了鑿子,雕刻也是一樣,如果機械雕刻比人工雕刻效果好,效率又高,那機器代替手工,走規模化生產,將是大勢所趨。

一家紅木企業負責人表示:有些機械確實完全可以替代手工,雖然傳統刀具很好用,但是有些關鍵部位用現代機械來完成,可能會更完美和精緻。

業內專家指出:刀技是木雕的關鍵,直接關係到作品的成敗。專用木雕刀具是非常鋒利的,可以說輕輕一劃就有“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效果,就是所謂的“千刀萬鑿雕出來,一處不慎付東流”。

所以,作為一個合格的木雕藝人或者說一個成熟的紅木企業,現今在掌握各種雕刻技巧之外,還要學會運用現代刀具以及機械操作。從市場發展來看,未來的紅木傢俱以及木雕工藝品行業遠不是單純的手工雕刻與機械雕刻之爭,而是怎樣將手工雕刻與機械雕刻結合運用,發揮出二者的優勢。

雖然機器雕刻現今已很普及,也能代替一部分手工雕刻,但是從藝術欣賞與收藏角度來看,差距很大。更何況還有不少複雜的花樣和圖案,是現代機械無法替代的。畢竟喜歡紅木傢俱的人,多半是鍾愛那種純手工雕刻的感覺。

解讀古典傢俱製作技法,訴說讓人心痛的失傳工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