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称号中国历史上只有四个人得到,两个不得好死,两个实至名归

关于姜子牙的传奇故事,我们听过很多,比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还有《封神演义》中呼风唤雨的姜子牙,以及后来的诸侯国都是姜子牙建立的。可以说在姜子牙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可以发掘,姜子牙也以高龄出山帮助周武王伐纣成功,建立周朝,姜子牙是大大的功臣,所以被周武王拜为尚父。

这个称号中国历史上只有四个人得到,两个不得好死,两个实至名归

对于这个尊称,虽然不是什么官职,但是代表的意义不一样,对于尚父解释也不一样。有人认为这就是尊称,清朝马瑞辰通释:“‘父’与‘甫’同。甫为男子美称, 尚父其字也,犹山甫、 孔父之属”。而清朝唐孙华则认为,尚父是尊称,是因为姜子牙名尚,父则是尊称,所以合起来成为尚父。

不管这个尚父如何解释,最后已经变成一种固定的尊称,由于姜子牙的功劳太大,经历非常传奇,所以尚父这个词也就变得高大上起来,不敢轻易使用。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秦始皇称吕不韦亚父,项羽称范曾为亚父,其实这都是在向周武王学习,但是又不敢直接用尚父这个尊称,所以只能改称其他的。

到了东汉末年,终于有人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自称尚父,这个人就是董卓。《三国志·魏志·董卓传》记载:“卓至西京,为太师,号曰尚父。”请注意,这里是董卓的自称,而不是皇帝封的,所以董卓的野心可见一斑。董卓我们都知道,名副其实的一个野心家,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这还不算完,董卓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但又得不到朝廷大臣的认可,所以他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行废立,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在董卓的折腾下,不但洛阳都城被毁,东汉也名存实亡。当然董卓的下场并不好,他的行为弄得天怒人怨,也有诸侯要讨伐董卓,不过由于不团结失败了,最后司徒王允设反间计,挑拨董卓大将吕布杀死董卓。董卓死后,老百姓都在路上载歌载舞,很多人把珠宝去换成酒肉来庆祝,可见董卓有多么的不得人心。

这个称号中国历史上只有四个人得到,两个不得好死,两个实至名归

董卓自称尚父并且惨死以后,一直到唐朝,没有哪个大臣获得这个称号,直到安史之乱以后,才有两个人获得了这个称号,一个是宦官李辅国,一个是名将郭子仪。

郭子仪获得尚父的称号是实至名归的,他是被德宗封的,《新唐书·郭子仪传》:“德宗嗣位,诏还朝,摄冢宰,充山陵使,赐号‘尚父’。之所以说郭子仪获得尚父称号是实至名归,那是因为郭子仪功劳实在太大,郭子仪和李光弼对于大唐来说,那真是恩同再造啊。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和洛阳,还打败了吐蕃的入侵,稳定了唐朝的统治。

这个称号中国历史上只有四个人得到,两个不得好死,两个实至名归

相比郭子仪,李辅国就跟董卓有点类似了。李辅国是有拥立之功的,安史之乱期间,劝说太子李亨继承帝位。之后他又阻止了张皇后废唐肃宗所立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的企图,保护了太子李豫即位,但是李辅国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军权,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唐代宗即位以后,也就是李豫想除掉李辅国,为了安抚李辅国,所以尊称为尚父,《新唐书·宦者传下·李辅国》:“帝矍然欲翦除,而惮其握兵,因尊为尚父”。

这个称号中国历史上只有四个人得到,两个不得好死,两个实至名归

私下里唐代宗联合宦官和大将夺了李辅国的兵权,又派人于深夜将其刺杀,割下头颅扔到溷厕中。还给了他一个谥号是丑。

所以啊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自己能担当起什么称呼要有点数,否则只能跟董卓还有李辅国一样的下场。做人做事也一样,把事情做好了,荣誉自然就来了,通过手段巧取豪夺的,终究不长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