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慈善,是自我的淨化與救贖

我有一個頑固的想法,人或多或少總是要做一點慈善的,獻一點愛心的。

作為生活與世的人,不一定都具備悲天憫人的胸懷,但基於對同類的同情、對美好的維護、對正能量的貢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還是必要的。否則,實在是愧對'人"這個稱謂及社會的基本價值。

做慈善,是自我的淨化與救贖

就做慈善而言,態度是很關鍵的部分。這裡所謂的態度,就是做慈善的一方與接受的一方,雙方是平等的,沒有高下、貴賤、強弱之分。很多人在認識上存在誤區,認為救助方高人一等似的,而受助方自然的就要矮人一頭。這是不對的。雙方在人格尊嚴上是完全平等的。沒有人願意接受嗟來之食。

做慈善,是自我的淨化與救贖

現代慈善思想認為,施者應向受者感恩,因為貧困者為捐贈者提供了實現愛心的機會。 這是非常正確的。我們如果獻了愛心,自己會在思想上獲得滿足感,增強存在感,慈善行為本身證明了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正能量的存在。而且,有時候,犯了錯或者有原罪的人也常常做慈善,因為這樣可以減輕自身的道德壓力與自我的價值審判。獻愛心、做慈善,既是現代社會對一個公民的價值要求,也是個人思想淨化、心靈昇華的一種實現形式。

做慈善,是自我的淨化與救贖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行動起來吧,不論大與小、多與少,盡力盡心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