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一人,亡一城,亡一國

1

公元1253年,大理國滅亡

南宋就此變成孤家寡人

自趙匡胤黃袍加身以來

在古代中國的土地上

遼、金、西夏、西遼、吐蕃諸部

……

曾經那麼多相愛相殺的小夥伴

如今只剩下宋一個了

亡一人,亡一城,亡一國

站在宋土上向南、向東望去

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大海

向北、向西望去則是……

一眼望不到邊的草原帝國

亡一人,亡一城,亡一國

在這個由海水和馬蹄組成的方盒子裡

南宋君臣很方

而對草原帝國的統治者來說

該如何抹掉這東亞地圖上最後一角

卻也令人抓狂

因為進軍方案太多了

多到讓人選擇困難

直到一個南宋降將的到來

終結了這一切

2

“整”

這個字在東北話裡作為動詞

就是“幹”的意思

最常見的比如

“這咋整?”“你整啥?”

如果把這個字用到人名裡

那讀起來一定會很帶感

比如

劉整

金朝末年,劉整出生在

南陽

三國時期,這地方叫宛[yuān]

荊州最北的一個郡

在這片土地上

曹操留下了一段風流和一次慘敗

諸葛亮則撒下了很多種子

澆了很多水種了很多年的田

亡一人,亡一城,亡一國

(南陽諸葛廬,當年丞相當村夫時種地的地方……)

在古代,誇一個人聰明該怎麼誇?

賽諸葛??

不,還有一種更狠的誇法

某人若不能為我所用

就殺了他,免得成為後患

這種夸人方式常見於各種影視劇

劉整就這樣被人誇過

“整才氣,汝輩不能用,宜殺之,勿留為異日患。”

這是劉整的領導、南宋名臣趙方在臨死前

對其子趙葵的叮囑

趙葵聽了,但沒聽進去

公元1261年

這一年是劉整人生的分水嶺

在這之前,他堪稱南宋第一猛人

在名將孟珙等人的麾下

奮戰在抗蒙抗元第一線

由於殺人太猛

號稱“賽存孝”

草原人聞之膽寒

然而就在這一年

劉整不堪南宋內鬥

懼而北降

一下子由南宋大將變成了蒙軍大將

那感覺就像呂布離開丁義父

改投董義父……

某年宋軍圍攻成都,劉整馳援

這次“賽存孝”一來

輪到宋軍“遁去”了

亡一人,亡一城,亡一國

(後唐猛人李存孝瞭解下~)

憑藉高超的業務水平

劉整在新主子那邊也非常吃得開

甚至招來同僚的嫉妒

然而只是戰功還不夠

公元1267年

劉整向忽必烈進言

“宋主弱臣悖,立國一隅,今天啟混一之機。臣願效犬馬勞,先攻襄陽,撤其扞蔽。”

兩個意思

其一,是時候滅宋統一宇內了

其二,想滅宋,先打襄陽

朝中聞此,分歧很大

有的人不願劉整再立功

忽必烈自己也猶豫

劉整急了

“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為正統。聖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問,而自棄正統邪!”

“天下”“正統”,此語一出

忽必烈終於下定決心

一年後,劉整與蒙軍將領一道

兵臨襄陽城下

3

自古以來,南北割據劃江而治

北方想要兼併南方

過江

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解決好了就是晉滅吳,隋滅陳

解決不好就是前秦苻堅,金朝海陵

如今的草原帝國也不例外

在劉整獻策之前

蒙軍已經試探過很多次了

從西線攻巴蜀

從中線攻荊楚

從東線攻江淮

打到長江邊

控制一座沿江城市作為據點和渡口

這是草原征服者的夙願

然而一直未能如願

甚至搭上了一個大汗的命

這一次,劉整把突破點選在襄陽

算是找準了南宋的命門

(橫屏看圖哦)

亡一人,亡一城,亡一國

襄陽

襄陽、樊城二城隔漢水而望

東接江淮

西連巴蜀

是宋蒙對峙戰線中的中間點

從地形來看

襄陽北面是南陽盆地

南面是廣袤的江漢平原

而東西兩側皆山地

在這樣的格局裡

襄陽宛如門戶一般

扼守著南宋的荊楚腹地

保襄陽對南宋而言

不僅是連結東西兩線的必要

更是保障荊、鄂的安全

保障長江的安全

保障帝國的安全

而如果蒙軍打下襄陽

不僅可以盡享漢水交通之利

沿漢江下鄂州,走陸路陷荊州

也不再是難事

若攻下了荊、鄂

長江之險自然化解

統一宇內便容易多了

亡一人,亡一城,亡一國

(武勝軍就是劉整的家鄉南陽……)

一個必爭,一個必守

一場大戰就此爆發

4

蒙軍曾經打下過襄陽

公元1235年

隨著宋蒙戰時同盟的破裂

襄陽瞬間變成了抗蒙前線

當時的宋軍指揮官是趙方的另一個兒子

趙範

這人跟他的弟弟趙葵實在沒法比

他手下有一支金國降兵組成的“克敵軍”

然而宋蒙一交戰,“克敵軍”便倒戈克了自己

襄陽就這麼丟了

四年後,孟珙收復襄陽

但襄陽城已然破爛不堪

沒法駐守

不得已孟珙又棄了襄陽

亡一人,亡一城,亡一國

(孟珙,憑藉一己之力撐起南宋半邊天)

12年後

又一個南宋猛人

李曾伯帶著猛將高達

再一次克復襄陽

這一次,李曾伯不打算走了

他命人重修襄陽、樊城

加緊建造各種防禦設施

經過李曾伯的營造

襄陽脫胎換骨

高大的城牆

寬得逆天的護城河

以及天賜的地理位置

讓襄陽有了“鐵打”之名

李曾伯對襄陽寄予厚望

他在襄陽近郊的山壁上

刻下了這樣的銘文

壯哉峴,脊南北。繄墉壑,幾陵谷

乾能夬,剝斯復。千萬年,屏吾國

亡一人,亡一城,亡一國

“千萬年,屏吾國”

襄陽差一點就做到了

5

公元1267年

劉整引蒙軍來攻襄陽

此時的大蒙古國已經結束內亂

大權統於忽必烈一身

君臣團結,兵強馬壯

而南宋則因權相賈似道的改革

滿朝上下風風雨雨

昔日孟珙早已作古

李曾伯也賦閒在家

南宋的良將不是老死,就是被政治鬥爭清洗

再就像劉整那樣改換門庭

對昔日舊主兵戈相向

此時把守襄陽的是呂文德、呂文煥兄弟

呂家兄弟也是良將

尤其呂文德

“周旋三邊,大小百戰”

與蒙軍廝殺三十餘年勝多敗少

然而呂家兄弟到底“良”不過孟珙

也“良”不過劉整

藉著呂文德的昏招

劉整以設置貿易市場之名

在襄陽城外修築塹壘

鐵打的襄陽,就這樣被一道更長的牆給圍了

呂家兄弟出戰

守城的宋軍變成了“攻城”的宋軍

然而打不過

只好退回城內據守

襄陽城內,人困馬乏

亡一人,亡一城,亡一國

眼見蒙軍築塹壘圍困襄陽

使之變為“城中之城”

南宋援救襄陽的軍事行動便隨之展開

公元1269年

張世傑、夏貴出援襄陽

被蒙軍擊退

范文虎再援

再敗

三年後

張順、張貴又一次出兵援救

雖然歷經萬難進了襄陽城

但援兵不過三千

與圍城的數十萬蒙軍相比

杯水車薪

6

憑藉堅固的城防

以及呂家兄弟的奮勇作戰

從1267年到1272年

襄樊在蒙軍的刀鋒下

已經撐了五年

呂文德病故,呂文煥率眾繼續抗敵

蒙軍用回回炮攻城

南宋將士舔血再戰

亡一人,亡一城,亡一國

(回回炮。如果你玩過一款叫做帝國時代的遊戲……)

1273年年初

蒙軍燒燬了襄陽、樊城之間的浮橋

劉整則用回回炮轟塌了樊城的城牆

作為“鐵打襄陽”的雙子城

一江之隔的樊城竟有“紙糊”之名

蒙軍蜂擁而入

樊城守軍死戰

而無法援救樊城的襄陽守軍

只能隔江嘆息

蒙軍攻下樊城之後

屠城

呂文煥跪在襄陽城頭

他似乎能聽到江對面傳來的慘號

外援已絕,犄角已失

孤城之下,焉有生機

苦守六年的襄陽

最終跟著呂將軍

降了

7

襄陽一丟

江淮與巴蜀之間的紐帶被切斷

南宋的防禦體系隨之崩潰

獲得荊、鄂的蒙軍不用再取道水網密佈的江淮

也不用向山高谷深的巴蜀要長江控制權

依靠劉整編練的水軍

草原帝國的軍隊沿著漢江轉入長江

一路順流東下直抵江南

公元1275年,劉整去世

四年後,崖山海戰

十萬宋朝軍民殉國

戰勝者在崖壁上刻字

“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

失敗的倖存者則寫了一首詩

羯來南海上,人死亂如麻

腥浪拍心碎,飆風吹鬢華

亡一人,亡一城,亡一國

一個曾經繁榮昌盛的王朝

帶著他昔日的夢華

就此散入零丁洋

一去不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