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享受是读书

一等享受是读书

一等享受是读书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读书;如果有人问我,您感到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不能读书;如果有人问我,如果你有了钱第一件想到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买书。买书、读书、藏书,已然成为我人生旅途上的主色调,和其他形形色色的事情相比,我的最爱便是读书。

在我七八岁刚刚上小学的时候,那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读的第一本课外书籍是《上海民间故事》,尽管这是一本残缺不全的书籍,尽管纸张又黑又糙,尽管内容又杂又乱(从古代神话到五四前后流传的故事),我还是饶有兴趣地读了下来;我在新华书店里买的第一本书是《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从此,悬梁刺股、铁杵成针、萤火伴读、程门立雪、凿壁借光、三年不窥园等等就潜入我稚嫩的心灵,使我走上一条与书相随相伴的不归之路......

在我的小学生时代,我曾经读过一阵子民间故事,那时大约是因为年龄小,阅读和理解能力差,别的书看不进去,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那时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难以见到)却非常适合于我,前前后后看了几本民间故事,于是牛郎织女、海螺姑娘、哪吒闹海、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神话传说,便唤醒了我心灵中真诚、善良、勤劳、勇敢等等美好的情愫;好像是年龄少长之后,大约是读初中时,又读过一阵子侦探小说,如英国的《福尔摩斯探案》,苏联的《冒名顶替》、《一箱珠宝》等,每一个故事开头的悬念都让我欲罢不能,想象不到但是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给我带来极大的快感,缜密的思维和推理似乎也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这期间,还读过不少科幻小说,如《机器岛》、《八十天环游地球及》、《道尔教授的头颅》等,这些书使我少年的心灵常常沉浸在奇妙的幻想之中,甚至使我有了周游世界和当科学家的念头。

上高中的初始阶段,也就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读过不少国内小说,如《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三家巷》等等。有一次在阅读一本散文作品时,我读到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现在许多人说鲁迅的这话有点偏颇,其实,这是鲁迅先生在特殊环境下的论述。但在此影响之下,从读高中到工作后的一个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开始转而阅读外国名著(当然这和那时的出版环境大有关联),例如巴尔扎克、司汤达、托尔斯泰、果戈理、罗曼罗兰的小说,拜伦、雪莱、普希金、泰戈尔的诗歌,莎士比亚的剧本等等。小说是生活的教科书,诗歌散文更是滋润了我的心田,这些作品的阅读,扩大了我的人生视野,丰富了我的心灵感受,激发了我生命的活力,另外,还培养了我最初的文学兴趣和素养。

参加工作,初步踏入社会之后,急切面临的是自己应当立什么志向、走什么道路,如何才能实现人生梦想等等问题,这就牵扯到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等问题。这期间 自己慢慢地对哲学书籍有了兴趣。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一读再读自不必说,除此而外,马克思、列宁,甚至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列汉诺夫的著作,中国古代之老子、庄子、王船山的著作和相关论述,当代的艾思奇、李达的哲学论著,还有形形色色关于哲学和人生修养的小册子都在阅读浏览之列。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上还时兴了一阵子阅读励志的书、成人教育的书、处世为人的书的热潮,对此我也广泛涉猎。通过这些学习,检讨了自己以往的人生旅程,树立了自己的人生信念,大致规划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坚定了自己终生学习、不断进取的信心。

实际上,不论是在我的求学阶段,还是工作时期,我始终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爱好,就是阅读古典诗词,和古今中外的散文作品。我的爱好古典诗词是从李白开始。记得在我上中学时,大姐从学校里带回来一本《中国古典诗词论丛》的剪报,李白诗词的豪放洒脱首先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便记住了“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样一些诗句,而后屈原、陶渊明、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李清照等等都在我的涉猎范围,每到夜晚,常常是一册唐诗、一盏青灯伴我入眠。散文作品则读得更多,中国之唐宋八家,竟陵公安,鲁迅、林语堂、梁实秋等,外国之卢梭、蒙田、梭罗等,都在我的浏览阅读之内。而在我步入五十岁之后,更加喜欢阅读的内容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从民俗到宗教,从典章到吏治,从教育到科举,从饮食到服饰、从艺术到建筑,我无不一一涉猎,由此,我深切感到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我寻觅书香、享受读书之乐的同时,也深感买书、藏书之苦。当年,在我收入极少的情况之下,为了能买书,我常常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更不敢有其他嗜好,但是买起书来却如同大款,为了买书,岛城的大小书店、夜市书摊、民间节会我都跑遍,出门逛街,提回几包书来那是常有的事情;和同事出差,返程时我的行李往往是最重的,因为在那里面装书籍——这是我在一个外地城市“寻宝”的收获。由于经年累月地买书,家中无论卧室还是厅堂,无论橱内还是案几都摆满了书,这之后犄角旮旯,只要可利用的地方都放上书,于是为了找一本书往往翻遍几间屋子。然而,买书、藏书之苦,和读书之乐相比,又是微不足道的了。另外,在阅读别人的文章时,常常会就会有所感触,这就想到写自己的文章。杜甫曾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尽管我没有读破万卷书,但是每当我一提起笔来,便如有神助,许多话语便由心底汩汩流出,说不上妙笔生花,却也能够自然流畅,表情达意。

在人生的风雨历程中,我可谓无一日不读书。每每工作疲劳之后,我选择的休息方式便是读书,我把这称之为“心灵的栖息岛”;每每人生的旅途上遇到不解的问题,犹豫彷徨之时,读书便如沐春风,化解开我心中的疑虑;每每感到生活索然寡味的时候,读书便如承受甘霖雨露,滋润我枯竭的心田。如今我已年过花甲,有人说,这是享受人生的最好时机,于是老年人中便出现了各种时尚的活法和玩法,而我却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地买书读书。清风明月之时,风雨交加之日,莹莹青灯之下,花香鸟语之中,我的第一选择便是读书,读书使我眼界开阔,心中踏实,神情怡然,力量倍增,读书是我的第一等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