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弹!

造原子弹的双手能烤出喷香肉麦饼,因为徐祝卿教授的心里一直住着一个叫永康的家乡!

厉害了我的弹!

16岁参军当护士

18岁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

美国飞机低空飞行追打汽车

就如老鹰捉小鸡

在朝5年间深感祖国军事落后

立志要改行学科技走强国兴邦之路

之后考上了刚创办的中国科大

再之后参与13次两弾一星实验

数十年时间与世界上

最危险的材料打交道

可贵的是找的也是造弹老婆

更可贵的是两个儿子、儿媳

一家六口全部在同一个单位工作

他甘愿付出,淡泊名利

他今年84岁

他是永康象珠人

他叫徐祝卿

【乡愁档案】

厉害了我的弹!

徐祝卿:永康市象珠四村人。1935年2月出生,1951年4 月入伍,1953年3月入朝参战,1955 年1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考入第一届中科大,1963年分配到二机部221厂研制核武器,1978年获工程师职称,1987年为副研究员,1997年正研究员、正教授,一直干到2002年正式退休。期间,参与、经历了原子弹、氢弹研制、试验10多次。曾经受过部级、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励20多次,获得过光华奖。他远离家乡,但经常烤永康肉麦饼吃,他说闻到了香味,就是一种思念,是浓浓的乡愁。

16岁参军,20岁入党,入朝参战后弃军医从科研,自学一年考上金一中,插班高三后考上中科大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8人,我是大哥头。父亲四处奔波卖布为生。我象珠小学毕业后考到永康中学,初二第二学期时,国家号召参加军干校,1951年4月,16岁的我报名参军。

当时我兴冲冲地回了趟家,跟母亲道了个别,就从象珠大桥门口出发了。我们20多个学生坐了一辆来接人的大车,车开到上茭道时,在买布的父亲居然看到了车上的我,我只跟父亲简单说了句“去部队学校上学”就离开了!

一踏上朝鲜的国土,满目创痍,战争的残酷破坏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因为敌机的狂轰乱炸,我们只能昼伏夜出,傍晚出发,循着公路上运送给养和战争物资的车流向南挺进。我们夜行军时最憎恶的就是敌人夜航机的捣乱,沿途我志愿军的运输汽车被炸毁的不在少数。美军的空中优势确实让我军付出了血的代价。

入朝五年,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在军事力量强大的美国面前,我们是太落后了。因此,我暗下决心,要改行学科技,要搞科研强国兴邦。于是我搞了初中、高中的课本,开始自学。1957年回国后,要求复员。回家后报考金华一中,插班到高三学习,一年后考上刚成立的北京科大物理系。5年后毕业分配到二机部。

“两弹一星”老军工生涯开始,巨大的蘑菇云升起时热泪盈眶,刹那间感到祖国强大了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处在严重的困难时期。那是一个国际社会专门卡中国脖子的时代。

二机部从全国选调研究原子弹的技术骨干和大学生,我的军工生涯就这样开始了。时任二机部(核工业部)副部长的钱三强:中国要放一个大炮仗,

这个大炮仗,指的就是原子弹。

当时在二二一基地我是搞研制、试验的,直接参与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我有幸见证了在金银滩草原上广大科技工作者战风雪、斗风沙、洒热血、献青春,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险阻,成功研制“两弹”的伟大时刻,也见证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孕育的过程。

那时,由于条件艰苦,同志们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9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又请物理学家从出发概念进行估计,确定正确,常常是工作到天亮。

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基地在青海,就是当年王洛宾偶遇藏族姑娘卓玛,为她写下《在那遥远的地方》的金银滩草原。那里平均海拔3100米,气压低,氧气稀,年均气温0.4摄氏度,热的时候五六十摄氏度,冷的时候呵气成冰,时常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一年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衣。水烧到八十七摄氏度就开,做出的饭半生不熟。

1967年,在罗布泊上空投下我们自己第一颗氢弹,1吨重,爆炸威力330万吨TNT当量,有直接的实战价值,不只是试验装置。

厉害了我的弹!

氢弹爆炸那一刹,我看到,好像几万根银针银箭,从头顶上刷的一下射了过去,壮观得无法用语言形容。可能是反射了尘土,这些箭看去略微发黄。强光过后,朝着起爆点望去,只见远方地平线上,一个半球形正在升起,“像一个倒扣着烧红的铁锅”,外面一圈粉红色,里面一圈黑红色的。几秒钟后,铁锅中间破开,一股巨大气浪升腾而起,最后在天边形成一朵巨大的蘑菇云。

找的老婆与两个儿子都在一个窝里工作

那时候,造原子弹是最高等级的国家机密,每个人都按过手印发过誓言,就算亲人也绝不能讲。家里人都只知道“搞国防工作”,到底干什么一无所知。

初到青海,差不多都是二十四五岁年纪,造原子弹招的都是理工科学生,10个有9个半是男的。因此,找不到对象成了大事件。当时很多名牌大学生回农村找对象都难搞定,因为远在青海,又不知干啥工作,女方都不愿嫁。后来国家很重视这个问题,专门从全国各地选调一批女同志,光护士就有两百多名,还有一批中专、中技毕业的女学生。新到的女同志一进基地,很快就“抢”光。

我年轻的时候长得特别帅气,很快与上海技校来的姚静娟谈上恋爱,1967年我们结婚,1971年生下大儿子,取名徐铁钢,后来又生了小儿子徐铁铮。

厉害了我的弹!

除了婚姻问题,子女教育也是一大难题。有话说,老军工是献了终身,还献子孙。那时工作的地方没有好的教育,十个高中生个考上本科都难,怎么办?我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买了两套书,一套孩子的,一套怎么教孩子的,一点点地辅导教育,当时,工作单位有20天教育子女假,不请假奖100元现金,可是我和妻子都请了假,轮流辅导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儿子应届考上本科,二儿子考上研究生,二人都是物理专业,现在连两个儿媳都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

回永康这些天,想找仍健在的小学同学徐望彰聊聊天,想去家乡的池塘钓钓鱼……

40多年军工生源中,有无数次机会可以从政当官,当我都自愿放弃了。我觉得,国家培养一个搞科研的一线大学生不容易,这也是我的志向,我要坚守。燃,祖国没有忘记我们。我现在每个月工资12000元,在北京市分给我一套房子,还免费供暖气。

退休后,我们的生活很幸福。我喜欢打桥牌,钓钓鱼,还经常烤肉麦饼给家人吃。

为国家国防事业做点贡献,这是应该的。对我来说,能参加这样的两弹一星的工作,我感到非常的荣幸,非常的高兴。我们家六口人都在同一单位工作,我们感到骄傲!

4月18日,我们夫妇俩参加了两弾一星手印墙手模釆集仪式。

4月24日,我们回到永康家乡。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在永康这些天,我想找仍健在的小学同学徐望彰聊聊天,去家乡的池塘钓钓鱼……

厉害了我的弹!

延伸阅读

世界上仅存的30枚千万吨级氢弹,却为什么都在我国存放着?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氢弹,说到氢弹,大家首先会想到我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试爆成功。

世界上最先研制出氢弹构型的是美国,随后又相继增加了几个国家,但是世界上却只有两种氢弹:一种是美国氢弹,另一种则是中国氢弹。

那么为什么说目前只有我们一直保存着氢弹呢?这就是于敏构型与美国T-U构型最大的区别,T-U构型的维护费用每一枚的达到了数亿美金的天文数字,也就是说,美国要保存一枚氢弹,需要每年花费至少数亿美金;而于敏构型则不然,因为非常稳定,所以耗费不多。

感谢徐老这样老一辈军工的默默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