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隸書寫出自己的個性呢?

隸書小哥

學習書法能夠寫出個自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沒有出色的書法功底和文化藝術修養是很難寫出自我和使得書法具有藝術性。一般來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熟與生 。就是對隸書技法的熟和生,而且是先熟後生。熟就是對書法技法的運用嫻熟,能夠達到隨心所欲,心手雙暢而不逾越規矩。只有對隸書的點畫結構筆法章法特點了然於胸,又能運用嫻熟,在此基礎上才也可能寫出個自我,如果不會走就想跑,好高騖遠,顯然是不可能的。生是指的熟後生,不熟無法達情,過熟有又容易圓滑俗膩,故必須熟後生。

二是博與約是指隸書知識的博與約,就是博學約取的取的意思。博就是不能只熟悉一家隸書技法和風格特點,要儘可能的瞭解掌握歷代隸書書法的演變史和技法、風格特點。由於隸書的發展史較長,各類風格基本完善成熟,只有博才能掌握豐富的技法,只有博才能知道如何尋找到寫出自我的方向和出路,否則是很難跳出古代隸書的牢籠。約是廣博約取的約,只有這樣才能寫出隸書的厚度和形質及文化內涵,有了這些隸書才可能被稱之藝術。

三是變與通。在博與約的基礎上,要做到善於變與通。不變就不可能有自我,不通則作品會顯得不倫不類,無法度,無規範,不和諧。所以要具有變和通的能力。這需要熟來做基礎的支撐。

四是學與修。這裡的學與修是指學識和修養,即有藝術美學方面的也有文化方面的,二者缺一不可。沒有書法藝術知識和實踐的修為,就根本不可能寫出藝術性的書法,沒有文化修養,書法作品就缺乏氣韻和內涵。在古今有一部分寫字好的人中,或許他們並沒有進行過嚴格的書法鍛鍊,但仍然能寫出一手好字的原因就在於學養深厚。

五是情和法。書法有情則生動,容易打動人心。有法則有規矩有法度,更益於傳播和識別,而不至於陷入“醜書”的是非紛爭之中。情感的投入不是一天半天能做到,並且是和學養修為密切相關的。法包括藝術方面的和社會方面的。具有了這些特點,書法才能被稱之為藝術和具有盡善盡美的藝術特色和意義、價值,也才能向內修己向外造福社會。


翰墨書道

其實隸書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個性的書體,風格種類繁多,你能寫像一家就已經很個性了,不用去單獨的追求個性,純粹的去追求個性反而適得其反。

古人說:初學書法,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復追險絕。一開始學習書法要從相對工整的的書體開始學習,等到把工整的書體掌握以後,再去學習那些比較個性的書體。

比如學習隸書,一開始也要學習比較工整的字體,比如《曹全碑》、《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等等,這些碑的特點就是比較工整、結構比較美觀,能夠使初學者建立固定的法度。


圖為劉文華臨的《石門頌》

通過這些字帖,學習和掌握歷史的基本用筆和結構特點,這就是基礎。這種工穩的字體最好練習到可以進行自由的創作為止。

然後可以寫一些比較個性的字帖了,比如漢代的《張遷碑》、《石門頌》、《西狹頌》,甚至清代的伊秉綬、趙之謙等等。

學習任何東西都要又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步一步來,不要一開始就想著追求自己的個性。

等你真正學會隸書,融匯貫通,自然會形成你自己的風格,這就是個性。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同意的朋友麻煩賞個贊,隨手關注一下啦。


不二齋

大家好,我是景堂書法。

近來有關隸書的話題越來越多,作為一種正書字體,又便於識讀,得到大家的喜歡也是正理。就這個問題,我也來談一談,供大家參考。



對於書法的學習,大家好像都認可入帖,再出帖的進程。好像只有對一個字帖進行深入臨摹訓練,直至做到如複印件一般方可。然後,以此為根基,再融入其他達到自成一體。那麼,是不是每一個學習書法的人,都只有這一條路可走呢?


我不否認,書法的學習需要繼承傳統,需要深入學習經典法帖。但要做到如複印件般,似乎也不需要。並且,一個人所處的時代、環境不同,自身的學識、修養不同,完全的一致也只有侷限於外形的一致,這同時也是以犧牲自我為代價的。我的導師洪厚甜先生提倡臨摹也是一種創作的說法,我覺得很有道理。他這個說法不是強調自我,而是要我們在追問古代書家的書寫狀態與思想情感的基礎上,努力還原其真實狀態的同時,順其自然的自身審美意趣的存留。


談到出帖與創新,由於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有些人挖空心思的從外在形式上尋求突破,往往搞的沒了古法,也沒了自己。其實,只要按照上面所說來學習,通過對不同風格的碑帖臨摹學習後,等你對經典的理解慢慢深化,自身的審美意識就會慢慢沉澱,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這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東西。

具體到隸書,漢隸經過了從發展到成熟的全過程,有大量的風格各異的經典供我們學習。只要深入其間,待經典不斷融入到自己筆下的同時,自身的精華也會沉澱下來,與之融為一體,自成一家風格,又何必過早的尋求個人風格呢。


景行書苑

書法且莫隨便談個性,那不是每個人都能辦到的,且說有所新意吧。

隸書要寫出新意,我認為一是要以漢碑為根本,打好隸書基礎,二是學習清代隸書的創新精神。

隸書有兩個鼎盛時期,一是漢代,一是清代。漢代隸書是基礎,其間產生了大量風格各異的碑版。如法度嚴謹的《乙瑛碑》《史晨碑》,華貴完美的《曹全碑》《禮器碑》,隨意開朗的《石門頌》,高古渾厚的《衡方碑》,等等。

創新是要以繼承為基礎的,遍臨漢隸碑帖是創新的基本要求。

清代金石學的崛起,讓隸書重煥生機,其時湧現了大批篆隸高手,如鄧石如、金農、陳鴻壽等人,這一時期的隸書百花齊放,個性鮮明。

隸書要出新意,清代隸書一定能給你很多啟發。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我覺得,要想把隸書寫出自己的個性,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必須有嫻熟的隸書基本功技法。例如執筆法適宜、運筆法規範、結字法熟悉。同時,必須掌握正確的指法、腕法、肘法動作,善於變通與運用筆鋒技巧,對線條質感與韻味具有主觀造作能力,在用筆方面十分得心應手。



2、必須博學各種不同風格的碑帖。主要是漢隸、魏碑,兩者都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可以將其適量的融合在一起。不一定每一帖都得深入臨摹,但必須要多讀帖,適當的練一練筆性手感,重點是瞭解每個帖的筆法、筆畫、字形特徵,為創作積累元素,以便於使字體風格與眾不同。



3、懂書法美學並有較好的字外功。追求個性化是向書法高級階段發展的必要手法。書法作品實際上是一種載體,是作者向人們傳達心靈信息的紐帶,通過筆墨情趣抒發情感,或者說是對文字內容進行升畢的過程,謂之二度創作,藉以增加視覺效果和藝術感染力。



所以,在書寫過程中,必須適當的附加一些自己的想法,比如,音樂的韻律感、舞蹈的肢體動動、武術的手法身法、戲曲的身段等等,有意識的融入其中,並把把這種意圖巧妙的注入筆法墨跡之上,做到人書一體、八面出鋒。這種作法通常叫做意到鋒端。



總而言之,要想寫出個性、寫出意境、寫出情調……必須具有融會貫通的能力,只專工某一個帖,或擅長一種風格的字體,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說,表現書法高境界的標誌,不是看寫得多麼規矩,而是看字體的獨創性是否符合法理,尤其是內涵富足程度怎麼樣,這也是反映書者文化藝術造詣深淺的一個方面。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關於如何把隸書寫出自己的個性問題,這要看自己的悟性和功力了。時下,有不少書家正在被這個問題所困惑,有的書者甚至一輩子也彰顯不出自己的個性。

下圖為隸書大家張繼老師的作品:



據瞭解,在當下的書法家裡面,只有張繼和毛國典的個性最鮮明,道內人一看,就知道是誰的作品。另外,劉文華和言恭達兩位老師的隸書作品,個性也比較突出,但是這兩位老師的作品,不仔細看落款,還真不易辨別出來。

下圖為隸書大家劉文華老師的作品:

要想把隸書
寫出自己的個性,必須選一帖專工之,當你把帖子裡字臨到七分像時,再加上三分自己的東西就可以了。當然,這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甚至需要一個書者付出一生的追求和努力才能做到。

下圖為隸書大家言恭達老師的作品:

下圖為隸書大家劉文華老師的作品:

下圖為隸書大家毛國典老師的作品:

以上幾位隸書大家的書法作品,都有自己的個性。他們為了個性風格的追求,都是付出了極大的努力的!


中州耕牛堂主

首先我認為這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他寫的字自然有他自己的特點,100個讀者就有100個哈姆雷特一樣,道理一樣。

其次我覺得,在談隸書所謂的個性之前,應該先了解隸書的共性。什麼是隸書的共性?歷代的書家,往往只是從筆法上進行探討,很少從歷史,時代的角度進行宏觀的透視,自然也就存在太多的侷限性。

其三,隸書是處於秦漢時期,特別是漢代的完善與鼎盛,應該是與秦漢這兩個朝代有關係的。秦朝的歷史真的太短,不然它的文化一定會和秦始皇一樣,彪炳千秋。所以這個任務最後由大漢來完成了。

其四,我認為,隸書的個性,應該就是大漢王朝的性格,漢武大帝,巍巍中華,恢宏磅礴的正大氣象。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總是會在不同的時候煥發出蓬勃生機,諸子百家,漢隸也是精彩紛呈,不拘一格降人才,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經典,在這樣的一個偉大的歷史時期,你說還會有誰去刻意追求什麼個性嗎?因為時代本身就是個性。

其五,我認為,什麼個性不個性,其實並不重要,不應該是問題的實質與關鍵,如果你真的喜歡隸書,就去學習漢隸吧,當然清代的隸書也可以。王羲之的出現,使隸書楷化,唐楷的出現,也讓書法更加走向實用性,這個是歷史的選擇,所以你如果真想欣賞隸書之美,我覺得還是去看早期的漢隸比較好。


屠龍無技

如何把隸書寫出自己的個性呢?

看到這個問題,基本明白題主想要解決哪些迷惑,不過誠肯地說,這個提法不夠嚴謹。

所謂的個性是什麼?與眾不同麼? 這個不用刻意追求,因為任何人寫字都有其個性,這個如同人的性格和長相一樣,無法相同,也不可能相同,即便是字匠、書奴或館閣體也不會一樣,所以,你說的個性根本不用追 求,認真寫就可以了,寫著寫著就出來了。

那麼,刻意追 求會不會朝良性方面發展?不會!這樣的結果只能會捨本逐末,得不償失。

寫隸書,可從《乙瑛碑》《華山碑》《張遷碑》《衡方碑》《史晨碑》《西狹頌》等漢隸名碑中選 一個比較喜歡的入手。

稍微注意的是,初學階斷,最好先別臨《石門頌》,以前學習的時候,聽老師講,《石門頌》初學不宜臨,但因太過喜歡,然一意孤行,最後發現確實遇到了困惑,只好迎難而上,感覺還可以,畢竟,這個事情一定得以興趣做支撐,才不會覺得枯燥,

《乙瑛碑》結體工整,流暢優美,俊秀高雅,對隸書結構及筆畫均有很好詮釋。

《張遷碑》古樸高雅,如龜如鱉,個性獨特,藝術性極強,

《華山碑》、《史晨碑》結構平中見奇,大巧若拙,惟妙惟肖。

總之,漢隸十大名碑個個神品,可挑2-3個碑反覆錘鍊。

另外,多讀書,多思考,多接近大自然。

書法個性也將水到渠成。萬不可為追 求個性而奴隸,那將是一場空、


白先生如是說

在遵循漢隸古法的基礎上,可以結合自己所學的其他書體,比如篆書等筆法結構,進行創新,特別是是在字的結構、用筆等方面有所突破!


我是漢江河牛

隸書寫出個性得先看隸書的認識有多少,很多人把隸書寫成了美術字,筆畫單一,韻律缺少,真正的書法是近乎天地之變化,雖然短時間感覺不到氣候變化,但是時過境遷才發現,四季如此明顯。隸書也是這樣,先找筆法,再求韻律,再學體勢就有個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