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疯狂后的思考:手机需回归品质拒绝刷单和屠夫价

双11,这个让中国网民熬夜买买买的节日,每年就像东天里的一把火一样,狂热又让人不敢过于亲近它,要不然又怎会有“剁手节”这一说法。


截至11月23时,阿里巴巴集团披露的数据称,天猫“双11”交易额达到1207亿元。马云更是兴奋的放言,“相信今天双11的成绩,将会成为五年、八年以后,每一天的平均交易。”

豪言能否实现时间会证明一切,但在这场狂欢中,被业界看衰的手机线上渠道似乎还没到走下舞台的时刻,尤其是以荣耀、小米等互联网基因成长的手机品牌,不断刷新的双11业绩则是最好的佐证。

从今年的手机品类来看,荣耀、小米、苹果、华为、魅族五个品牌是赢家,价格上千元机仍是用户首选的价位。但明眼人也看的出,华为+荣耀则是最大的赢家。

对于手机行业而言,这不仅仅是让利的双11,还是互联网手机品牌每年比拼实力的时刻。

11日凌晨4分40秒,荣耀官方宣布,销售额破亿元,成为天猫双11手机品类最快破亿品牌。5分23秒,小米宣布破1亿元大关。14分55秒,魅族破亿元。

根据荣耀公布的最终数据显示,荣耀以22亿元,荣膺京东+天猫两大平台安卓手机销售额冠军,超过第二名小米1亿元以上。

为了彰显自己的辉煌战果,各大电商平台乃至商家纷纷高调晒出自家的销售成绩,这本来无可厚非,但为了华丽的业绩背后恶意刷单的行为却让人厌恶。

双11疯狂后的思考:手机需回归品质拒绝刷单和屠夫价

去年双11,就有媒体指出,一些手机厂商偷偷进行刷单,称有人“成百上千台一起买”。今年双11日晚些时刻,销量一直被360手机碾压的三星,其销量突然猛增好几万,戏剧性的反超了360手机。对于这极不正常的一幕,外界严重怀疑是三星刷单所为。目前,双方均无表态。

究其根源,刷单无非就是拼销量、冲业绩,打造爆品假象,误导消费者购买。

作为互联网手机重要品牌的荣耀,一向提倡以品质为产品代言,在今年双11提出了换机“新三观”,呼吁消费者有品位、有品质、有品性的换机,度过最有品的双11。

近年来,中国智能手机发展迅猛,全球出货量领先,但从细分市场来看,国产手机在中高端市场的占有率和增长率远不及低端市场。其中,国产手机销售额高涨主要得益于低端消费群体基数庞大,尤其是在类似双11这样的电商节日,但这并不代表国产手机的高端旗舰。

以小米为例,四次蝉联在天猫平台的手机品类冠军,但多以千元以下产品为主,如小米所言,堪称屠夫价的499元小米4A立下汗马功劳。

当中高端手机越来越备受用户青睐的时候,一些国产手机依然停留在大打价格战的浅层面,低端“屌丝”的品牌形象烙印随之被打得更深,使许多国产手机品牌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

所以,面对中高端市场,国产手机需要剖析自身的不足,做好“长跑”的准备。相比之下,敢于公开数据、坚守商业底线,承诺不刷单也能当第一,这是因为荣耀有着不同于其他品牌的底气:母品牌华为自身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创新。

近期,我和华为终端掌门人余承东有过一次深入的交谈,让我惊讶的是,华为在手机研发的投入远远高于同行。

余承东说,“我们一家在终端上的研发投入大于中国所有同行的研发总和。”据了解,华为终端每年在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大约11%,以去年终端200亿美元收入计算的话,高达2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50亿元。

虽是互联网品牌,但荣耀并非简单的追求性价比,更注重产品品质,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记得去年因运输环节出现的高温导致产品存有隐患,虽然不良率仅有1.4%,但荣耀还是选择销毁价值2000万元以上的上万部好手机,包括荣耀3C、荣耀畅玩版等畅销爆款手机。

还有前不久刚刚发布的荣耀畅玩6X,虽然是千元智能机,但是做工丝毫没有减少工序。据了解,在测试结束后荣耀集中将1万部测试机销毁,做到对每一部手机质量负责。

三星note 7“炸机”事件余温犹在,对于产品品质的追求是所有手机品牌的第一要务,也是立足之本。双11是所有商家让利的一个大舞台,但我们拒绝过气、低配“屠夫”价格的产品,应该回归产品品质、注重价值的轨道上,为用户提升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