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解读与回顾15个一号文件(一)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是国之根本,粮食是农业之根本。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整个人类。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把口粮安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没有战略安全可言!只能被别人卡着脖子,牵着鼻子。

2018年一号文件指出: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还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央能够清醒认识到,粮食安全和种业自主的重要性。

2004年一号文件第一章第1节里提出:从2004年起,国家将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选择一部分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大县和国有农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基地。要着力支持主产区特别是中部粮食产区重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扩大沃土工程实施规模,不断提高耕地质量。这里只提到保住粮食产量。

2006年一号文件第二章第7节提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收益,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积极保持供求平衡。这一年,首次提出粮食安全和国内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2008年一号文件第二章第1节提出: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切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要稳定粮食自给水平。这一年,用了“高度”一词,并提出“粮食省长负责制”。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12年一号文件第一章第1节提出: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首先要稳住粮食生产,确保不出现滑坡。要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紧缺品种生产,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

2013年一号文件第一章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这一年,将国家粮食安全列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

2014年一号文件第一章第1节提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条件、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在保障当期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一年,粮食安全成为“国家战略”,并提出“口粮绝对安全”。

2015年一号文件第一章第1节的主题就是“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强化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粮食主销区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粮食生产责任。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保障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

2016年一号文件两次提到“口粮绝对安全”。一处是第7条,说“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一处是第8条,说“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优化国内农业结构,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同时,在第4条提出,“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可见,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安全的重大问题。

2017年一号文件指出“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在第1条提出:粮食作物要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第5条提出: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连续强调了“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安全究竟有多么重要?粮食是国家和民族的生命,“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生存的基本需求,没有生存,就没有发展,民主、自由、尊严等更是空谈。特别是遇到重大灾难、战争等特殊情况,粮食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中国历史上吴越之争,若干改朝换代都与粮食相关。

近几十年来,粮食一步步走向危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迅速扩张,工、商业用地需求不断增加,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其间还遇到局部甚至大范围的灾害。虽然粮食产量连连增长,但是,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粮食需求越来越多,粮食危机并不遥远。更重要的是,粮食不能产生税收,农业不能增加财政收入,在地方领导眼里,农业与粮食被边缘化,最严的耕地保护政策也没有有效保护耕地,踩红线、越红线的事情层出不穷。

近几十多年来,我们的粮食产业遭遇来自外国的沉重打击。我们的粮食进口量越来越多,例如大豆,在大量进口大豆的挤压下,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产量均下降到1996年左右的水平,这与我们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背道而驰的!更加令人担心的是,进口大豆基本都是转基因产品,其安全性至今没有任何论证。一边是我们的农产品价低愁销,一边是不断增加的农产品进口量,农民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农民收入受到严重影响。

近几十多年来,转基因粮食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转基因粮食的安全性,至今没有一个国家、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来保障,推广转基因作物的主力军是西方的商业机构和私有企业,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经位列世界第六。已经有众多国家、地区和民族对转基因粮食的安全性提出质疑,抵制、反对甚至禁止种植、销售转基因食品。但是,在我国,存在一个热衷推广转基因的势力,究竟是利益驱动,还是别有用心?绝对不允许将中国人作为转基因食品的实验品!

2015年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一些媒体、势力错误解读,认为这是国家放宽转基因作物的信号。作为一种技术,一门科学,我们必须研究它、掌握它,但是,也必须“安全管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它。为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对转基因技术在粮食、食品上的应用,我们必须采取慎而又慎的态度。2016年一号文件第3条就明确提出“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确保安全”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十多年来,粮食问题终于从增加产量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范畴。粮食安全战略,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要确保粮食产量,在数量上满足供给,是保证安全的基础,特别是重要粮食作物,不能依赖进口,要有足够战略储备。质量安全,要将粮食科学、种子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慎重考虑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一定要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将转基因技术用于粮食生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