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五十年一遇暴雨过后,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开展善后复产工作

超五十年一遇暴雨过后,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开展善后复产工作

超五十年一遇暴雨过后,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开展善后复产工作

昨日下午,被称为南海“大动脉”之一的桂丹路双向恢复通车,行车通畅。前一天,桂丹路下柏立交桥底双方向出现严重积水,交通一度瘫痪,全市五区不少路段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水浸。

受“艾云尼”外围环流影响,7日20时至8日20时,我市普降大暴雨至特大暴雨,本次强降雨具有影响时间长、范围广、降雨强度大的特点,超50年一遇。据市气象部门分析,7日8时至8日8时雨量是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当日最大雨量。

直击

风雨过后 交通基本恢复正常

昨日下午,天气晴好,汾江中路上,路面水迹尚未干透,道路两旁也有少量积水。在人民西路的市妇幼保健院旁,白燕三街堆着随积水漂来的垃圾杂物。一家服装店铺的老板拿着扫把扫水,积水约有两三厘米深。“昨天积水特别厉害,都没到大腿了。”杂物店老板杨先生说,直到前晚8时积水还到膝盖处,半夜才消退。

昨日13时,被称为南海“大动脉”之一的桂丹路双向恢复通车。8日早7时,桂丹路中南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开路段、下柏立交桥底双方向均出现积水。当天9时许因积水过深,大货车也难以涉水通行,上述路段全线瘫痪。受积水影响,桂丹路出现西至狮山小塘、东至佛山一环的车龙,交通堵塞现象辐射扩散至桂城、大沥、狮山等镇街,以及禅城区部分路段。

接到警情后,南海分局交警大队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罗村交警中队全警出动,60人赶赴桂丹路积水路段,联动罗村派出所、协警等共几十个人协助,连夜奋战。警方同时在狮山一环附近指引车辆改道行走佛山一环或其他道路,避免车辆不断涌入拥堵路段;同时安排警力协助市政部门加紧清障以及疏通积水,并排查被淹车辆,避免群众受困。直至昨日凌晨5时,道路交通状况有所好转。

高明区交通城管局常务副局长刘维彬表示,由于周边市政管网排水不畅,存在管网倒灌水现象,工业园区的水大量涌入隧道,隧道内的自排水机器抽水泵无法正常工作,导致三洲隧道积水问题未能得到缓解。为解决上述问题,荷城街道开挖一条通往三洲大涌的临时出水口,并借调泵水设备。目前泵水设备已陆续就位,隧道积水水位逐渐下降。按照进度,经过一晚奋战,预计今日可将积水排清。

善后

救灾复产 各级部门积极行动

佛山市三防办统计,截至昨日13时,全市水浸点共573处,车辆受浸843辆,农作物受浸面积8.3291万亩,房屋受浸受损3765间、倒塌20间,发生地质灾害55处,停电受影响用户7402户,586艘渔船全部回港避风,开放避灾场所705处,安全转移群众7257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9672亿元。

“艾云尼”造成全市多处积水,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通力合作,及时落实人、财、物力开展现场抢险救援工作。截至昨日14时,区、镇水务、市政落实应急排涝措施,全市开启排涝机组844台,开机5100机/时,排水量8553万立方米。现场抢排险、值守、巡查17986人次,出动环卫应急抢险6000人次,抢险车辆超600辆,协助疏通下水口超3663处,园林绿化抢险人员3008人次,抢险车辆、设备726台次。据市三防办发布,城市水浸已于昨日10时前基本处理完毕,全市交通恢复畅通。

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通报,截至6月8日,接报的地质灾害多为小型或微型,暂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对于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该局将进一步明确分类,确定责任主体,落实具体的防范和治理措施。针对地质灾害滞后性的特点,该局将密切关注天气动向,准确研判,一旦发生灾情险情,立刻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当地政府进行应急处置,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农业部门提醒,广大种植户、养殖户要组织清理农田排灌渠道,防止台风暴雨造成内涝积水,并及时喷施药物防治病虫害。做好农业生产设施和排涝设施的加固和排涝排水设备的维修、保养;同时做好畜禽的消毒免疫工作,密切关注台风期间和台风过后的动物防疫情况。

对于南海狮山大埔涌出现的漫顶险情,截至昨天下午,抢险人员仍在处置。8日10时15分,南海狮山大埔社会管理处兴贤珠江线珠江七站支线发生基围塌方险情,造成堤内约800亩农田受淹。险情发生后,南海区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及其他各类抢险人员共500人,调动大型应急机械、应急车辆约50辆,以及木桩、钢筋笼、石笼、沙包等一批应急防汛物资,采取在塌方位置两侧打压木桩、填堵沙包等方法开展抢险。目前,该缺口已成功合龙,完成抢险第一阶段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