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一部牺牲了亲情的爱情文艺片

01.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后来的我们》:一部牺牲了亲情的爱情文艺片

某天,你无端想起了一个人,他曾让你对明天有所期许,但是却完全没有出现在你的明天里。——《再见金华站》

我不觉得《后来的我们》是一部质地纯净的爱情电影。

我看到的是在一个波光粼粼的大时代里,一些卑微而鲜活的人——那些随波起伏的人们,那些逆流挣扎的人们,汇聚为一条叫做生活的河流,血腥的让人作呕的河流。

以春节为分界点,河流分野,一个流向是生长在东北里的现实,一个流向是附着在北京上的梦想。

两条逻辑截然相反的水势,碰撞、纠缠,汇聚为河流,困住一波一波怀揣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脆弱理想,翻滚的水浪狠狠地拍打在他们的想象上。

最坏的不是脑子进了水,而是梦想进了水。

《后来的我们》:一部牺牲了亲情的爱情文艺片

《后来的我们》讲的是一种人类共同命运的起伏,所谓爱情只不过是这种起伏的最高值与最低值。

梦比天高,现实低矮。

影片说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更说的是一个比战争时期更波诡云谲的和平年代。

总有一些错觉,如欲望,如认同感,如倾诉欲,如群居动物本能的安全需求,让人以为那就是爱情。

《后来的我们》说出了爱情中最大的,也是很多人不愿承认的那个秘密,即爱情的功能性

一段爱情只是一个特定时间内的我们的倚靠,我们的呼吸,我们的的空气,所谓回望时的美好,在于时间对事件的提纯,也在于内心深处频频起伏又时时压抑下去的忏悔与流连。

《后来的我们》:一部牺牲了亲情的爱情文艺片

“他爱你吗?他愿意为你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吗?”

不是爱不爱,而是愿不愿意。

可是我不能,现实不允许。

02.一眼到底还是给不了流浪者安全感

在电影的一个片段,是方小晓和林见清在雪地的车上对话,其中有一段让我觉得很扎心,是方小晓对见清说:

“你已经买了房子,结婚生子,工作稳定,你的未来就是一眼可以望到底啊。”

“一眼就看到未来了”,这也许这是很多北漂者不愿回乡的理由。

《后来的我们》:一部牺牲了亲情的爱情文艺片

方小晓是众多北漂中的一个“牺牲品”,她想要的不只是一个可以望到底的生活,只是能够给一个异乡人驻扎在北京的安全感而已。

可是现实往往会在这个时候给你一份考验,让你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终于熬出头了的时候,再来一个大BOSS。

“去他妈的生活!”

在我看来,青春文艺片,想拍的“文艺”很容易,想拍出“共鸣”很难。

小人物的理想,小人物的挣扎,小人物的爱情,其实很容易让人找到共鸣。

《一代宗师》里叶问曾经说过,我见过了高山,才发现最难的原来是生活。

现实太繁重,梦想遥不可及。

幸福的标准未必不是物质,精神同步与自我认知则更重要,无疾而终的感情何必再见,我从这个城市的这个地方一百次走过,从不会幻想重逢的尴尬。

《后来的我们》:一部牺牲了亲情的爱情文艺片

电影里,重逢的见清问小小,

“如果我们当时没有分手呢?”

“我们后来也会分手。”

“如果我们就是不管不顾在一起了呢?”

“那我们可能已经离婚了。”

“如果你肯相信我,陪我坚持到最后呢?”

“那你也许就不会成功。”

最残酷的就是现实没有那么多“如果”,“如果”一直都是写童话的作者编造出来哄骗小孩子的东西,没有人向我们真正的解释过。

因为他们可以用“如果”来掩盖自己的谎言,错过,遗憾和懦弱,由着我们把错误带到成人的世界。

把“可能性”太当真的人都是没有真正长大的人。

03.最遗憾的不是你们错过了,而是你们错失了

比起爱情,另一条副线,似乎是电影,更让人揪心的地方。田壮壮有着四两拨千斤的魅力,举手投足是不经意的平淡,却在平淡中沉淀出生活最本真的色香味来。

《后来的我们》:一部牺牲了亲情的爱情文艺片

回不去的,不只是爱情。影片的结尾,井柏然对周冬雨说,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是异乡人。这时恍然想起,开场不久第一次过年,放假回家的井柏然,对田壮壮说,“没有粘豆包,怎么能算过年呢”。

《后来的我们》改编自刘若英的小说《过年,回家》,男女主人公每一段的情感状态都截取了过年的片段,却在重复的同样的情景中,让人感受到物是人非。

整个故事,最大的泪点不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遗憾,而是结尾当见清的爸爸伏在书桌上颤颤巍巍的给方小晓写信的那一刻。

他们的爱情,一点都不遗憾啊,至少还牺牲了亲情。

《后来的我们》:一部牺牲了亲情的爱情文艺片

两人年轻人的可笑的爱情纠缠,最后痛苦的确是林见清的父亲,和他整部影片都没有交代过名字的妻子。

朋友在看过影片后,哽咽着说“太贱了!爱就爱吧,没什么好哭的,但是最后为什么还要安排一个老人出来……”或许,这就是在现实里挣扎的两个人最后悔的地方。

爱不爱是你的事,请不要牺牲无辜的人,没有谁有责任去为你们的幼稚承担后果。

物质欲望与精神需求的交叉,不知不觉中爱情已经变了味道。

确实很刘若英,但也只能达到那种程度。台词略做作,演员的表演还尚可,纵观全片,最催泪的是田壮壮润物细无声的表演,一个眼神就能让人哭出来。

《后来的我们》:一部牺牲了亲情的爱情文艺片

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包括亲情。

要爱情没爱情,要回忆没回忆,要北京没北京,要奋斗没奋斗,这就是生活的玩笑,可是你没有当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