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菜三大風味流派

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演變,魯菜系逐漸形成包括青島在內,以福山幫為代表的膠東派,以及包括德州、泰安在內的濟南派兩個流派,有堪稱“陽春白雪”的典雅華貴的孔府菜,還有星羅棋佈的各種地方菜和風味小吃。

魯菜三大風味流派

1、濟南風味菜

濟南菜是山東菜系的主要流派之一。濟南菜以清香、鮮嫩和味純著稱,俗稱一菜一味,百菜不重。烹調講究火候,擅長爆、炒、燒、炸、熘。魯菜精於制湯,則以濟南為代表。濟南的清湯、奶湯極為考究,獨具一格。

濟南菜在烹調中應用高級湯料調味,已有久遠的歷史,用肥母雞、肥鴨、豬肘子經水煮,使其鮮味溶於湯中,再用雞肉泥投入湯中,使鮮味益增,並把雜質吸附出去達到湯清味鮮之境。這就是濟南菜中的清湯,再加骨料沸煮,使骨髓煮入湯中,湯呈乳白色,味醇厚,此為奶湯。

濟南菜的形成、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程。至明清時代大體完備,自成格局。如今飲食業正常經營和烹調的近千種菜餚,其中多數是在清末已經盛行的濟南菜。

魯菜三大風味流派

2、膠東菜風味

膠東風味是魯菜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形成和發展,是和膠東的地理環境、物產資源、經濟條件、風尚習俗等因素分不開的。

膠東煙臺地區白石村遺址發掘證明,遠在六七千年前,我們的古代先民已在海濱聚居,繁衍生息。捕魚業在膠東由於有優越的條件而由來已久。膠東1300公里長的海岸線上盛產名貴的海參、扇貝、鮑魚、海螺、大對蝦、加吉魚等,這就決定了膠東烹飪以海味原料為主的特點。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世界航海業發達,我國沿海商埠開放,如煙臺、青島等,這為膠東烹飪廣泛借鑑外來技術創造了條件,是膠東烹飪形成和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膠東風味流派的形成,大約在明清時代,以清末最盛。由於原料獨特,加上技術精湛,因而構成了膠東菜的風味特色它以清鮮,脆嫩、原湯原味見長,烹調技法以炸、熘、爆、炒、蒸、煎、扒為主。

魯菜三大風味流派

3、孔府菜風味

孔府,是我國曆史最久、規模最大的世襲家族。兩千餘年,歷百餘代,常有帝王朝對加封。在孔府日常生活中,孔府歷代主人遵循先祖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遺訓,對飲食要求精益求精,日常生活極其豪奢,此外還常迎迓聖駕,接待各級祭孔官員,因此孔府飲食酒宴頻繁而講究。再加上歷代掌灶名廚對孔府菜不斷豐富和發展,使其烹飪技藝達到了高超水平,創造力豐富多彩,並具有濃厚鄉土風味的名饌佳餚,使之成為獨樹一幟的“公館菜”,在山東菜系乃至全國內佔有精彩的一席之地。 孔府膳食用料廣泛,上至山珍海味,下至瓜果豆菜等,皆可入饌,日常飲食多是就地取材,而以鄉土原料為主。孔府膳食的菜餚品種是不勝枚舉的,是千百年來歷代孔府的烹飪大師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孔府菜對於山東菜的形成和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