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的理综卷到底难不难?听听专家的评价

化学卷

凸显学科应用性,注重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察。

今年高考化学试题在题型、题量、分值上保持相对稳定,注重考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科的应用性、综合性。考题形式有一定的创新,整体上渗透学科素养,凸显学科核心价值。有利于导向教学,服务高校选拔人才。

题型稳定、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察

与2017年相比,选择题没有涉及电解质溶液知识,增加了第10题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考察,其他题型没有变化。第7题化学与STSE考察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第8题和11题有机化学知识,8题涉及的是生活中基本的营养物质,11题为有机物的基本结构与性质;第9题以乙酸乙酯的制备为背景考察了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第12题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知识,第13题涉及电化学基础知识,在常规题型中涵盖化学主干知识。

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凸显化学学科的应用性

今年考题的背景材料源于生活和实际生产,体现了化学知识在生活和指导生产上的学科价值。如选择第7题体现了化学在废旧电池的回收和资源利用方面的应用。符合现在国家倡导的资源综合利用。选择13题以科学家设计的一种新型CO2+H2S协同转化装置从而去除天然气中的CO2和H2S这一素材为背景,考察了电化学知识,体现化学知识在科技进步上的贡献,充分展现学科价值和魅力。第27题考察了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焦亚硫酸钠的两种制备方法,结合利用烟道中SO2生产焦亚硫酸钠的工艺和三室两膜技术,考察了电化学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滴定计算。

联系学科实际,考察形式有所创新

化学反应原理28题,以进行比较彻底的反应和可逆反应两个连续反应相结合,呈现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压强数据,考察形式比较新颖,需要用压强代替浓度进行与化学反应相关的常数计算、压强计算。学生要在新的考察形式中读懂信息、理解信息并和已有的知识结合解决问题,否则学生很难拿到分数,28题是区分度比较好的题。

文/李海霞 职务/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长

今年高考的理综卷到底难不难?听听专家的评价

物理卷

整体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 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考查

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与2017年比较:试题难度有所下降,试卷结构没有变化,考试内容变化较大,整体突出了主干知识,知识点覆盖面较广,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学科内的综合,坚持考查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原理的考查。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试题结构无变化

力学、电学和选做模块的比例约为4:5:1,比较平衡。全卷的知识点广,其中主干知识点覆盖率高达80%,重点突出。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考试说明一致,无偏题、怪题,无超纲题。

试题对重点物理模型的考查

试题考查了多个学生在复习时遇到的基本物理模型,比如说15题的弹簧,16题的电场的叠加,24题动量和能量,这些问题可以说在我们每个考生复习的过程中都会复习到,只要学生们克服考试时紧张的心理状态相信这些分数一定会是考生们的囊中之物。

试题在平常之中求变化

有个别题目在学生看到的瞬间会觉得似曾相识,但细细品味又有所不同。比如选择17题,同时考查了电磁感应中的动生和感生两种情况。选择题的20题是在考双星问题,但并没有考查平时常见的周期半径类的问题,而是求质量之和。试题的变化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能够灵活运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考查了主干知识

对于牛顿运动定律、能量等主干知识进行重点考查,比如14题、15题、18题、25题。首先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

文/曹宏蔚 职务/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物理教师

生物卷

回归教学本质,关注学科素养

理综生物试卷整体难度较17年有所下降。试题立足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注重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以推进生物学科素养培育目标的实现,兼具导向教学的作用。

注重双基,突出主干知识

2018年理综生物试卷与往年核心考点基本一致。必修1有光合作用、生物膜系统;必修2有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遗传的分子基础、生物进化;必修3有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种群的数量变化;选修1仍然考查微生物的培养;选修3还是考查基因工程的内容。

试卷突出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例如第2题与第4题分别借助文字和图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第6题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考查学生理解与逻辑推理能力;第32题通过对遗传实验的设计,考查学生对遗传规律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语言表述能力。

关注生命本质,理论联系实际

今年试卷中,很多题目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和适度综合,关注生命过程的本质,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第6题以微生物培养为载体,考查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突变与广义基因重组的区别、以及教材中经典实验的渗透。

另外,试题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例如,第3题结合多个农业生产实例,将渗透作用、生物固氮、有氧呼吸、主动运输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多个知识点进行了综合考查。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考生物学科所定义的关键能力,是生物高考中高一层次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重视实验考查、体现学科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考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仍是重点,今年试卷中这一点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试卷中与实验相关的试题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从考查角度来说,有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的考查,也有对实验设计思路的考查,虽然没有对教材实验进行直接考查,但考生在试题中都能看到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影子。

关注核心素养,引导课堂教学

用学科术语准确、严谨的表达生物学观点是考查生物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今年生物试卷中每道主观题中均有一空需要学生阐述生物学原理或解释原因。例如,第29题需利用“收割理论”来解释捕食者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的方式;第31题需解释实验兔尿量减少的原因等。因此,日常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对纷繁复杂的生命过程,要做到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衡量考生生物学科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纵观整份试卷,在主干知识,核心思想方法,生物学本质的考查上,与去年保持稳定。虽增加了实验技能的考查,但降低了实验设计的难度,对引导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最后提醒考生,在备考复习中一定关注考纲变化,例如今年37题,对选修一“微生物计数”首。

你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