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懂得剋制,別貪得無厭

要懂得剋制,別貪得無厭

孟子曾說:“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貪慾是我們人的本性。正所謂食色性也,人在飢寒的時候想著溫飽,飽暖而思淫慾,這是人性中貪慾最直接的反映。幾乎每個人都是財不厭多,色不厭美,食不厭精,衣不厭麗。但是,如果對我們的貪慾不加剋制,只想滿足,遇事不能沉住氣,冷靜分析利弊,必然會因為著眼於一時的小便宜而吃大虧。

《大智度論》中說道:“哀哉眾生,常為五欲所惱,而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轉劇,如火灸疥。五欲無益如狗咬骨。五欲增諍如鳥競肉。五欲燒人如逆風執炬。五欲害人如踐惡蛇。五欲無實如夢所得。五欲不久如假借須臾。世人愚惑貪著五欲,至死不捨為之後世受無量苦。”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不管是誰,只要生活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與各種物質利益搭上關係,都會在心裡產生種種慾望,無論是面對友情親情還是愛情。有人貪錢、貪權,也有人貪財、貪色,只要是有利益可以貪,就會忘乎所以,丟掉理性,毀在“貪”字之上。所以我們在面對貪婪的“深淵”時,一定要提醒自己沉住氣,保持冷靜,懂得知足;否則,一味地爭名爭利,唯利是圖,必將大難臨頭,輕則傾家蕩產,嚴重的甚至連命都沒了。

要懂得剋制,別貪得無厭

古時候,有個放羊的男孩,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一個深不可測的山洞,這個地方很隱蔽,他從未涉足過。好奇心促使他一步步地住山洞深處走去。突然,就在洞的深處,他發現了一座金光閃閃的寶庫。天哪,這是不是人們常說的天下第一寶藏呢? 放羊的男孩很是好奇,他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的金子,他很高興。小心地從金山中拿了小小一塊,他自言自語道:“要是財主不再讓我幫他放羊的話,這塊金子也夠我生活幾年了。”他邊說邊從山洞回到放羊的山上。“夠用了,夠用了。”然後不急不忙地將羊趕回了財主家,又如實地把一天的經歷告訴了財主。還把自己帶回來的那塊金子拿出來給財主看,讓他辨別其真假。財主一看、二摸、三咬後,一把將放羊的男孩拉到身邊,問藏金子的山洞在哪裡。男孩把藏金子的山洞的大體位置告訴了他,老財主馬上命令管家與手下的打手們直奔山洞,還擔心找不準位置,就讓男孩為他們帶路。

財主很快就到了山洞,見到了金光閃閃的金山。他顧不得其他事情了,趕忙把金子往自己的衣袋裡裝,想帶走所有的金子。洞的神仙發話了:“人啊,別讓慾望負重太多,天一黑下來,山門就要關了。到時候,你不僅得不到半兩金子,連老命也會在這裡丟掉,別太貪婪了。”財主面對金山,如何還聽得進勸告,他想,就是天大的石頭掉下來,也砸不到自己的頭上,何況這裡有這麼多金子! 擁有這些金子,出去以後我就是大富翁了,還怕負重嗎? 財主依然不停地指揮搬運,非要把金山搬完才能滿足。忽然,一陣轟隆隆的雷聲響過後,山洞全被地下冒出來的岩漿吞沒了,財主別說當富翁,連自己的命也丟在了火山的岩漿之中。

要懂得剋制,別貪得無厭

現實社會中,像這個財主這樣沉不住氣、貪得無厭的人太多了!他們的下場都很慘,以至於人們在聽到這樣的消息以後已經麻木了。比如全國各地的負官汙吏,國家三令五申,可還是不斷有人利用職務便利,,搜刮民脂民背,結果直到被繩之以法以後才知道悔改,可惜世界上沒有賣後悔藥的。

英國作家史密斯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話:“人生追求的目的有;一是得到想要的,二是享受擁有的。可惜往往只有最聰明的人才能達到第二個目的。”正是因為人們的貪慾無限,所以即便是擁有了很多。在面對利益的誘感時還是沉不住氣,覺得只要我做的隱蔽,別人發現不了,抱著類似的僥奉心理,所有的利益都要大包大攬,總有一天要被利益“撐”死。更為悲慘的是,有些人到死也不能擺正心態。人只一念之貪,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話,壞了一生人品。所以說,一個人的物質追求一定要有一個度,沒有的時候以正當的手段去努力爭取,這無可厚非,應當提倡;可是如果已經擁有很多了,一旦有了可以貪圖利益的機會,還是不能沉住氣、貪得無厭,那麼本來擁有的也會逐漸失去,而且這種失去不僅僅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他的剛直性格就會變得柔弱,聰明就會變得昏庸,慈悲就會變得慘酷。

要懂得剋制,別貪得無厭

關注我,給你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