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人帕提古丽亚森:我的梦想是“染”绿沙漠

防沙治沙人帕提古丽亚森:我的梦想是“染”绿沙漠

“天边小城”且末县,四面沙漠环绕。“我的梦想是染绿沙漠。”帕提古丽•亚森说。帕提古丽在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工作已有13年。“只要坚持梦想,沙漠就一定能够变绿洲。”6月3日,帕提古丽说。

防沙治沙人帕提古丽亚森:我的梦想是“染”绿沙漠

成立河东治沙站,启动河东治沙工程;采用人工编织草方格,建立防风固沙网;大力植树造林……这些年来,且末县在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这其中,帕提古丽功不可没。

防沙治沙人帕提古丽亚森:我的梦想是“染”绿沙漠

2005年刚到单位工作,有一天去沙漠里植树,帕提古丽看到沙漠一眼望不到边,沙丘一座连着一座,她的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

防沙治沙人帕提古丽亚森:我的梦想是“染”绿沙漠

想着自己的家园如果自己不动手去治理,那还有什么希望?于是,她下决心留了下来。

防沙治沙人帕提古丽亚森:我的梦想是“染”绿沙漠

自此,她和男同事一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沙漠中起早贪黑地防沙治沙。既用双脚丈量着起伏的沙丘,又用双手完成着滴灌带铺设、管道维修、起苗育苗等“粗活”。

防沙治沙人帕提古丽亚森:我的梦想是“染”绿沙漠

遇到大风天气,新栽的树苗会被连根拔起。这时,帕提古丽会不辞辛苦地重新补种。她精心呵护着每一抹绿色,每年管护区苗木验收时,帕提古丽管护的苗木成活率都在90%以上,她成了当地防沙治沙的排头兵。

就这样寒来暑往,且末县城边的沙漠中,终于星星点点出现了绿洲。就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绿洲里,帕提古丽收获了爱情。她与同事苏莱曼•依沙克结为夫妻。

丈夫每天骑着摩托车带着帕提古丽去沙漠上班,软绵绵的沙路上不知摔了多少次。有些地方,摩托车无法骑进去,夫妻二人就结伴徒步。夏天地表温度高,等劳作大半天走出沙漠时,鞋底都快化了,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橡胶味儿。

防沙治沙人帕提古丽亚森:我的梦想是“染”绿沙漠

2012年,上级部门要调帕提古丽去县妇联工作,帕提古丽没有选择前往。她的理由是:“治沙是我的心愿,也是父亲的心愿。沙漠里有我种的胡杨、红柳、梭梭、枸杞,还有大芸,我离不开它们,它们也需要我。”

防沙治沙人帕提古丽亚森:我的梦想是“染”绿沙漠

如今,在且末县,经过许许多多像帕提古丽一样的绿色耕耘者的努力,一条长约20公里、宽约7.5公里,生态治沙造林面积达11万余亩的“绿色生态长廊”,见证着且末县生态治理的付出和成就。

“压沙播绿,人进沙退。”帕提古丽说,现在,且末县的风沙天气越来越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