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提高的五种方法

五步提升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提高的五种方法

本文共2445字,阅读约需4分钟

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提高的五种方法

臧宇,姜熙,戈威,张平,沈阳市实验学校教师

我们说话、写文章,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很多学生在行文时,总爱用“非常漂亮”“可爱极了”“真有意思”这些笼统的词语,以至于读者无法想象所写对象究竟漂亮在哪,可爱在何处。因此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像这样的不具体、没有细节的文章语言往往单调无味,就如同一幅线条生硬,没有色彩的图画,读者在阅读时,很难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将语言具体化,是学生写作时必须跨过的一道鸿沟。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就要有的放矢地加强训练。

一、自问自答,写具体

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可由浅入深地先由句子开始,逐渐扩展为段落、篇章。怎样才能写具体呢?其前提当然是仔细观察。但在写作时,往往已经不再具备观察的条件了,我们只能从脑海中,不断地再现当时的情形、人与物的样子。有的学生记忆力好,可能记得多一些,有的学生记忆力相对较差,呈现在文字上的信息就少了很多。因此,就要借助想象力去弥补,要在头脑中多问“怎样”或“什么”。

二、锤炼字词,写传神

要将作文写传神,少不了对词句的斟酌。法国作家福楼拜曾对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为了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的“苦吟”诗人贾岛,不仅留下了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更因这“推敲”二字的典故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作诗写文,就要注重选择准确的词语。其中,尤以动词最为重要。台湾诗人余光中就曾说过:“形容词是化妆师,动词才是演员。”因此在写作时,教师要格外注意指导学生锤炼动词。

锤炼动词,首先要注意词语的准确生动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在一些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都有收录(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10册,语文版小学教材第三册),但两个版本的内容相比之下,却改动颇大。

其中有一句“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浮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在另一个版本中,“浮游”被改成了“游”。哪一个表达方式更好呢?不难发现,还是“浮游”二字好,“浮”能表现出鱼儿在青海湖中尽情畅游的情景,同时也能照应到后面“金灿灿,红艳艳”,语言表述更丰富严谨。

锤炼动词,其次要关照中心表达的需要

尽量以有限的动词,去传达相对较丰富的含义。

郑燮的《题竹》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赞美了竹子的不畏强暴,宁折不弯的性格,让读者很受感动,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咬”字的运用——竹“咬”住青山,扎根破崖,挺立在狂风中,虽经千磨万击,依然傲然屹立,节节向上,这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刚强高尚人格的象征。

锤炼动词,还要新颖,有自己的创新

韩愈的“言贵创新,词必己出”和“唯陈言之务去”,就是在强调“新”的重要。只有“新颖”才能吸引读者,让人玩味,保证语言的生命力。

三、善用修辞,写形象

修辞是艺术化地运用语言,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表达手段。小学阶段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引用、对偶、排比、对比、反问等。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潮水渐渐涌上岸来,发出哗哗的响声。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两句相比,显而易见b句较a句,更加细腻形象,能够引起读者无尽的遐想,给人美的享受。

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原本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修辞方法。

“从早晨起,空气闷塞得像障碍着呼吸,忽然这时候天不知哪里漏了个洞,天外的爽气一阵阵冲进来,半黄落的草木也自昏沉里一时清醒,普遍地微微叹息,瑟瑟颤动,大地像蒸笼揭去了盖。雨跟着来了等不及排行分列,我挤了你,你挤了我,合成整块的冷水,没头没脑浇下来。”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闷热的夏日大雨骤至的情形。

引用

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诗词、名句、格言、典故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来阐述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

引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有时引用诗词,还可以使语言优美凝练,为文章增添诗情画意。

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某些特征,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叫夸张。

其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渲染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极写庐山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四、改变句式,写灵动

写作时,根据描写对象和写作角度的不同,灵活地选择不同句式,使语言准确自然,有文采。

句式,即句子的表达样式。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长短,句式可分为长句、短句;按判断,可分为肯定句、否定句;按主语与谓语的关系,可分为主动句、被动句;按句子的完整性,句式可以分为完全句、省略句;按句子主要成分得排列顺序,又可以分为正装句(按常规语序排列组合的句子)、倒装句(不安常规语序排列组合的句子);按句子的作用和语气,还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按修辞,句式又可以分为排比句、设问句、反问句、对偶句等。

句式的纷繁多样使得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运用了不同的句式,文章又一定会产生不同一般的表达效果。

五、回避浅白,写含蓄

在某种程度上说,含蓄创造了艺术。换言之,没有含蓄,就没有了艺术。在语言的领域,同样如此。过于直白的语言,就会失去吸引力,不能让人品不尽,赏不绝。也就会失去其艺术生命力。

“文句有意蕴”,说的就是语言要含蓄,要意味深长。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最后两句“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不过就是对眼前所见景物略加点染,避言离思,但凄凉离情别意之深之长已斐然难尽。

事无法不立,学无法不行。事依法而顺,学循法而通。提炼并合理的使用其中的规律必然会事半功倍。

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提高的五种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