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学选考将越来越多地利用“外部考试”

日本大学选考将越来越多地利用“外部考试”

以物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标志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已然来临,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在创造力大于知识的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评判标准正在发生变化。而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日本也不例外。日本的大学改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即入学申请(AP)、教育课程编程及实施(CP)、学位授予(DP)。其中,作为教育入口的大学招考改革尤为关键。按照文科省(文部科学省)的解读,今后大学选拔人才的标准,将着重对学生“新学力”的考查:(1)理解什么?会做什么?(知识、技能)(2)如何运用“知识”“技能”(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3)如何与社会和世界发生联系?如何更好地度过人生(主体性、多样性、协调性)。

大学入学新选拔标准的实施,使近年来日本大学推荐及AO录取(综合录取)比例人数大幅攀升。文科省数据显示,2017年度日本国公立、私立大学通过推荐及AO录取的学生比例数已达到44%。私立大学推荐及AO录取人数甚至超过半数达到51%。

2020年日本大学招考将迎来重大改革。一直以来日本国公立大学普遍采用的中心试验(侧重对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将为“共通考试”所代替。新考试将增加对考生知识和技能以外能力的考查。如增加主观记述题,还有就是对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方位考查。

尽管如此,文科省对各大学采取具体考试形式亦不会做过多细节干预。带来的结果是大学考试形式的多样化,特别是采用“外部考试”的大学正呈增长态势。所谓“外部考试”通常分为国际和国内两种。而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又可具体划分为语言类考试、学业类考试(请参照图表)、其它(包括艺术技能类级别考等)。以英语表现最为明显。国际通用的TOEFL、IELTS、CEFR等正成为诸多日本院校英语考查的选择。

而在实际操作中,对考生知识和技能以外能力的考查通常难以量化,极易带有人为主观判断的色彩。因之,一些以检验考生知识技能以外能力的“外部考试”受到青睐。比如日本人熟知的“汉检”(日本汉字能力检定)。所谓“汉检”,一般侧重对考生汉字读写及运用能力的检验。根据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短大在招生录取时不同程度参照了“汉检”成绩。在今年大学入学考试中,一些大学活用“汉检”,甚至将其作为报考必要材料进行分值换算。这其中,以综合录取(主要为推荐和AO录取)利用最多。

除“汉检”外,另一项外部考试“文章检”(文章读解.作成能力检定)也开始为一些大学所采纳。大学方面认为,“文章检”是对考生综合技能的检定,这正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学生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原因所在。

综上所述,今后利用“外部考试”来测试学生知识和技能以外能力的日本大学将会逐年增多。在笔者看来,一些“外部考试”经过多年实践,发展成熟,大学方面适当采用这类考试,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自身考试研发成本,毕竟大学不是考试研发专业机构,另一方面,外部考试具有灵活特性,比如在考试次数和考点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考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性参加,甚至可做到多次挑战自我。

除此之外,“外部考试”也可打消考生顾虑:大学在对考生进行知识和技能以外能力考查时,并非无据可依。至少在表面做到了招考“透明化”。

综上所述,中国学生在选择日本留学,特别是挑战那些所谓名校时,可适当参加一些发展成熟,认可度高的国际型“外部考试”,它会成为你申请的加分项目。

本文首发:2018-02-03

陈小牧工作室微博ID:陈小牧komak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