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常见的医疗误区

三个常见的医疗误区

在日常工作经常碰到的一些医疗上的认知误区,有些误区源自医学科学知识不普及,有些则完全是因为受到传统文化根深蒂的影响的缘故。以下是三个经常碰到的误区,有必要加强宣传教育。

第一,一些中老年哮喘或/和慢阻肺患者多次就诊,也使用了一段时间的吸入激素或/和长效支气管扩张剂,但反复诉说疗效不佳。一问,发现这些患者常常不遵医嘱用药,自行减少吸入药物的次数,或者是减少剂量。再追问,回答说担心现在就用这么好的药物,再过几年耐药之后无药可用怎么办?

服药不是吃辣椒,辣椒吃得多了就会越来越不怕辣。β2-受体敏感性降低问题确实曾经受到过研究人员的关注,但是,长效或短效支气管扩张剂的耐药问题从来不曾引起过临床医生的关注。迄今为止,医生在用药时从来没有考虑过“几年之后不再有药用”这个问题。

这是很荒唐的想法,最大的荒唐在于这样的荒唐并不少见。人类哪一秒钟不依赖于氧?你之所以需要吸氧,完全是因为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了缺氧的缘故。既然缺氧,吸氧便是第一种有效的弥补手段。你吸氧不吸氧,依赖氧都是必然的,不存在“不吸氧能锻炼耐受缺氧能力”之事。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人口渴了就该喝水,故意不补充水分,以防止依赖水,这是不对的。任何时候,生命都依赖于水。

目前,中国普遍需要加强关于临终关怀以及死亡的科普教育,让更多的人理性对待临终状态和死亡。

2018年3月15日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