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骂人不带脏字的本事就服孔子!这句千古一骂,现代人还在用

若论骂人不带脏字的本事就服孔子!这句千古一骂,现代人还在用

谦谦君子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特别看重人的修养。俗语称“君子动口不动手”,就是跟人讲道理,不要动不动就来粗的。侧重点放在口语上,所以骂人也就很讲究,很多都是语言中的经典。

若论骂人不带脏字的本事就服孔子!这句千古一骂,现代人还在用

孔子

经典一:药店碧莲

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叫《诗经》,收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其中的《小雅·巧言》曰:“巧言如簧,颜之厚矣……既微且尰,尔勇伊何。”

《尔雅·释训》:“既微且尰:骭疡为微,肿足为尰。”郭璞注:“骭,脚胫;疡,疮。”所以,这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头顶生疮,脚底冒脓,还在哪嘚瑟,药店碧莲不?

《诗经》距现代有三千年了,并且还是诗歌,这大概是中国文献中最早的一句骂人的话。

若论骂人不带脏字的本事就服孔子!这句千古一骂,现代人还在用

孟子

经典二:断子绝孙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名丘,字仲尼 ,中国圣人。“无后”,就是“断子绝孙”。

《诗经》是考证不出作者的,所以中国第一个会骂人的,应该算是孔子。

若论骂人不带脏字的本事就服孔子!这句千古一骂,现代人还在用

左丘明

经典三:去死吧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这话读起来挺文明,古人将寿命分为上寿、中寿和下寿,中寿是指活得不太长。这句话是骂蹇叔的,蹇叔这时大约七八十岁,已经过了中寿年龄。

“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你要是中寿时死,你墓上的树木该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这话分明是骂蹇叔:去死吧!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所作,距现在已是两千多年,够早的。

经典四:畜牲

《孟子》:“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这是孟子骂杨朱和墨子的话,不用翻译。

若论骂人不带脏字的本事就服孔子!这句千古一骂,现代人还在用

齐威王

经典五:你麻逼

《战国策·秦围赵之邯郸》载:“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斫之!’(齐)威王勃然怒曰:‘叱嗟,尔母婢也!’”

“尔母婢”中,“尔”是“你”的意思;“母”即现在的“妈妈”;“婢”本是“卑贱的女仆”,现在已经没有“婢”了,也就被人写作“逼”。“尔母婢”本是骂人 “你妈这个下贱坯子”,相当于现在的“你麻逼”。

《战国策》成书于汉代,距现在也有两千年了。

若论骂人不带脏字的本事就服孔子!这句千古一骂,现代人还在用

霸王别姬

经典六:脑残

流传到现在最为著名的是《史记·项羽本记》中“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之天下者,必沛公也。”

“竖子不足与谋”,这话是范增说的。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范增遇上了猪一样的队友,消灭刘邦的计谋总是不被采纳。鸿门宴上,项羽多次示意项羽杀了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最后还是让刘邦跑了。范增这么说,实在是气愤极了:“我怎么遇上你们这群脑残呢?!”

若论骂人不带脏字的本事就服孔子!这句千古一骂,现代人还在用

吕后

经典七:你大爷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刘邦是平民出身的皇帝,文化修养自然高不到哪去,暴粗口是很正常的事。陆贾是典型的文人,觉得皇帝这作风不好,所以劝汉高祖刘邦要读书,刘邦一听气就来了。

乃公,就是“你大爷”的意思。刘邦骂陆贾的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老子的皇帝宝座是打来的,读书,读你大爷呀!

这话还不是刘邦对陆贾一个说的,而是口头禅。英布造反时,太子刘盈要求出征,刘邦骂儿子:“竖子固不足遣,乃公自行耳!”

刘邦骂人,基本上就是这风格。

若论骂人不带脏字的本事就服孔子!这句千古一骂,现代人还在用

美人心计

经典八:你懂个屁

《后汉书·盖勋传》:“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

盖勋(140—191),字元固,东汉末期名将。盖勋不屑于与对方交流, “汝何知”不是问对方知道什么,而是直接骂对方 “你懂个屁!”

若论骂人不带脏字的本事就服孔子!这句千古一骂,现代人还在用

红楼梦

经典九:放你娘的屁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只见一个老婆子出来了,焙茗上去说道:‘宝二爷在书房里等出门的衣裳,你老人家进去带个信儿。’那婆子说:‘呸!放你娘的屁!宝二爷如今在园子里住着,跟他的人都在园子里,你又跑了这里来带信儿!”

《红楼梦》中,这种话很多,王熙凤说过,王夫人说过,林黛玉也说过。看来,这该是当时的流行语。

若论骂人不带脏字的本事就服孔子!这句千古一骂,现代人还在用

荆轲刺秦王

经典十:一看就是在骂人

《战国策·燕策三》:“(荆)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这是刘向所写的《荆轲刺秦王》,荆轲想把秦王(秦始皇)给杀了,可惜失败。作为失败的英雄,荆轲临死前难免要骂人出气。

不过,怎么看荆轲也没骂出什么精彩呀!实际上都想错了,看懂当时的情景,就知道荆轲骂得多厉害。

上古时期人们的着装是“上衣下裙”,战国时出现了“胫衣”。“胫衣”像一种没有裆的裤子,只有两个单独的裤管,绑在腿上相当于裤子。因为没有裤裆,容易暴露隐私部分。

那怎么保护隐私呢? 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只能“跽坐”。跽,长跪也,双膝着地,上身挺直。《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按剑而跽。”项羽的坐姿,就是“跽坐”,两膝着地,小腿贴地,屁股坐在小腿及脚跟上。否则,形象就太不雅观了。

荆轲骂人时,是“箕踞”。什么叫“箕踞”呢?箕踞就是两腿张开,那活自然就露在外面。荆轲岔开两腿坐在那骂,这骂法也太经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