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宋词多情,我们不得不说的词人中最是痴情的三个词人

生活中遇到很多朋友,在聊起唐诗宋词的时候,很多人偏向于喜欢宋词。并不是说唐诗不够优秀,而是总觉得宋词更动人、更多情一些。这大可能是因为唐诗读起来的节奏一般都是字数匀称,中规中矩,而宋词似乎因为词牌的特有性,错落有致,更显得温婉一些。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见解而已。

在说到宋词多情,我们不得不说一下词人中最是痴情者有三人,南唐李后主,北宋晏几道,清初纳兰容若,各有自己的情深之处。

说到宋词多情,我们不得不说的词人中最是痴情的三个词人

李煜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 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关于李煜后世把他的词分为两部分,前期的词词风瑰丽、旖旎柔情,前期代表作有《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后期的则是以思念故国为主,抒发亡国之痛,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故而艺术成就最高。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亡国后的李煜被囚禁于北宋京城,在人屋檐下,只有低头的份,苦闷之下,酒成了他最亲密的伴侣,喝起来就是通宵达旦。正是在这极度的痛苦中,李煜开始了他的“词帝”之路。月夜,他在自己的小院子里溜达,心情凄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半夜惊醒,听见窗外的雨声,他才意识到,重回故国也只不过是一个梦。“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暮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无限的哀伤,只能默默的消磨,然而命运还是没有宽厚于他,最终被赐毒酒而死。

纳兰性德曾评价李煜:“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除此外王国维也曾评价李煜:“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真是字字包含血泪。

说到宋词多情,我们不得不说的词人中最是痴情的三个词人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的父亲晏殊官居相位,更是位文采和词作都相当厉害的文学家。晏殊47岁老来得子,作为晏殊的第七子,晏几道得到了父亲格外的宠爱。晏殊自幼聪颖过人, 7岁能写文章,14岁参加科举考试并拿了个进士。晏几道生来就在绮罗脂粉堆中长大,珠围翠绕,锦衣玉食,每天的生活就是跌宕歌词,纵横诗酒,斗鸡走马,乐享奢华,他的六位兄长先后步入仕途,而晏几道过的是逍遥自在的风流公子生活。

这种美好生活终结于晏殊的去世,至此晏家家道的中落,又因红颜的离去、故友的不逢、生活的艰辛,这一切让晏几道识尽了世事炎凉物是人非,也给他的作品染上了一层凄伤的色彩,读来犹使人动怀。

晏几道在《小山词》的自序中说:“篇中所记,悲欢离合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抚然,感光阴之易逝,叹境缘之无实也。”世事恍若昨梦前尘,让晏几道觉得人生极是虚幻,光阴逝去之时,剩下的只有两鬓白发,真是浮生若梦。他又说:“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有莲、鸿、蘋、云,工以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吾三人听之为一笑。”莲鸿蘋云,她们的一笑一颦、她们的一歌一舞,在晏几道的心中刻下了不可抹去的痕迹,斗草阶前的微笑相迎、曲水侧畔的含羞相见、琵琶弦上的诉说相思,在他的魂梦中频繁地浮现出来,成为晏几道一生所恋,他梦中的这些情语,真个是“情至深、俱是怨”,不忍卒读,试看他的千古名篇《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说到宋词多情,我们不得不说的词人中最是痴情的三个词人

晏几道词多是这些别后梦中相思之作,人生在世的不称意让他沉浸到歌舞酒乐之中,但他和歌女的感情是真实的,甚至有些成为生死之恋。但这种感情又是不现实的,相别之后,只能将自己全部的情思寄托在她们身上,不论是相思,还是追忆。他在梦中试图找到灵魂的慰藉,但是醒来之后,更加失落。看他名篇《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缪铖先生曾说晏几道作此词在承年之世,与久别的心爱之人重逢,所以轻灵婉转。如蜻蜓点水,空际回翔,如平湖梦凤,微波荡漾,所以妍之至。一语道破晏几道那颗殷切之心。能和红颜知己重逢当然是喜事,但是他的一生中离别是多,所以晏几道极尽相思,梦中之语凄伤哀婉,惹人垂怜,看他的《鹧鸪天》:“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晏几道苦思不得,便作怨词,一个人的执着也自无味,何必要这样来伤害自己呢。还是不要把笔墨和眼泪洒在这精美的信笺上,看开为好,人世间的情爱如浮云一缕。

缅于歌酒风月,浪迹于绮罗脂粉,然他付出的皆是一片真心,不似一些狼蝶狂蜂,游戏情感。潇潇暮雨之中,似又看见晏几道那一缕清影,在落红满地的小径上作山鬼般断肠的吟唱。

说到宋词多情,我们不得不说的词人中最是痴情的三个词人

纳兰容若,清代第一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后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其父明珠为清康熙时大学士,权倾一时,其母为皇族出身。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为康熙身边的一品侍卫,出入大内,意气风发,是当时名动京师的少年才俊。所交之人顾贞观、陈维松等“皆当世之俊杰” 。

代表词《木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论才华,通古博今,惊才绝艳;论人品,仁孝敦厚,千金一诺;论前途,出将入相,指日可待。可是这样一个风度翩翩的浊世佳公子,情感之路却依旧坎坷。初恋情人、红颜知己、恩爱娇妻,他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有过让他撕心裂肺的女人,她们却一个个离他而去,只留下多情的他在人世间寂寞惆怅,最后为自己的痴情搭上了年轻的生命。

说到宋词多情,我们不得不说的词人中最是痴情的三个词人

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