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章逐句详解《老子》之“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章)

【校订版全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逐章逐句详解《老子》之“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章)

【详解】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却”这里是退还的意思。“粪”这里引申为农事。

这一句是老子反战思想的概括。天下有道,莫过于和平;天下无道,莫过于战争。老子以“马”为喻,说明战争就是把资源用错了地方,遭受灾殃最大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主要原因就是有为即有欲,有欲的极致就是挑起战争。战争是个别统治者为了谋求私利或者满足私欲而采取的极端行为。战争很难使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而是会削弱你自己的统治,这就是老子想奉劝给“侯王”的。从这个角度讲,无为才合乎大道。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

“憯”即“惨”,作“惨痛”讲。

领导者的“可欲”、“不知足”、“欲得”,就是“罪”、“祸”、“咎”,说白了就是领导者的贪得无厌,对老百姓来说就是最大的罪恶。战争只是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即使没有战争,领导者的这种贪欲,依然会以别的形式爆发出来。

贪婪对领导者来说是把国家或团队引向灾难;贪婪对普通人来说会让自己陷于众叛亲离的境地。

古语说纵欲成灾,是有很深刻的道理的。

【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老子说的“知足”,就是“寡欲不争”。人不可能没有任何欲望,老子也从来没有说过人要放弃所有欲望,他只是说人要克制那些本能以外的不切实际的欲望;不争也是不违反自然规律去争那些超出实际的东西,超出人本身的需求去奢望不切实际的东西,就是不知足。老子说“知止不殆”,“知止”就是懂得适可而止。知足偏重于心理,知止偏重于行动。

老子认为战争起源于贪欲,所以和平就依赖于领导者的知足。只有知足可以以“恒”冠之,“欲”和“得”带来的都是暂时的、稍纵即逝的愉悦。只有“知足”才能“少私而寡欲”,才能“观复”,而“观复”的结果是“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然后才能“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只有向“道”靠拢,才能没危险,“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与“道”背离,“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因为“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这是一条不归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