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養生、修行我們該如何追根溯源?

河洛,易卦之源。關於河洛的出處,自古爭論很多。但有一點可以確信,就是洛書源自河圖的演化,河圖與天文星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就對應著古者包犧氏仰則觀於天這句話。本人喜愛研究易經之學,每每思考河洛,總有不盡的情懷思想抒發,今斗膽寫文感悟河洛。

算命、養生、修行我們該如何追根溯源?

河圖、洛書

一、“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言天地之由來

天一生水,原來字字藏著萬千玄機,斗膽拆而悟之:天,一,生,水:

天:乾道也,說明天本就有自強不息之根本屬性;

一:先天太極一氣也,原始祖氣,萬物之本;

生:因天有乾道,故生一氣,一氣生萬物,上天有好生之德;

水:宇宙萬物本源為水;

地:坤道,順,順應天道,天成象,地成形;

六:坎水中之陽爻為天之一氣,落地被陰爻包圍而成有形之水。

算命、養生、修行我們該如何追根溯源?

天一生水

為何為水?愚斗膽妄斷:天地萬物唯水無色,無形,無爭與氣最近,故氣先化水,天一為何先生水,天為乾,為健,為金性,為水母,從這個角度也是天一生水。在天為水之氣,成象後落地為有形有質之水,水不動則真氣潛藏,水一動則真氣洩露,則火產生,水中之火為萬物能量的根本,水中自有真陽為火,用最庸俗的比喻,火即為能量,水利發電即為水中有火的印證。

算命、養生、修行我們該如何追根溯源?

水動火生

水動,火出,能量顯,水動則氣動,火生則溫差顯,溫差顯則氣流通,故水火一動則生風,水,火,風合而生木,即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才立,萬物生。三才本一貫之氣,在天為日月星,在地為水火風,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人乃天地結合,人生之精氣神,即本於水火風、日月星。水火化精氣,風令成其神,此人之得乎地者此也。而得乎天者,日月化精氣,星辰結其神,人乃天地之聚,天乃人之散見者也。人即天地,天地即人,無二物。但天地大些,人不過小些,故三才之中,人本為後天世界中可與天地齊之一太極。故三才之道,可稱大道。

二、由河洛之理思養生之道

我們做人,而不知命為何?只知五臟六腑血肉之形,而忽略了先天之一氣,忽略了精氣神,而人之精氣神在天為日月,為星辰,無一毫纖塵,非思慮之神,但是到了我們人的後天卻成了思慮之神,只因我們只注重地二之火與血肉之軀合成的慾望,現代醫學診病,各種先進儀器只在探求五臟六腑表面之狀況,五臟六腑影像學上無病灶,則更能激發我們心中的慾望,認為自己身體很好就更加飲酒縱慾,窮奢極欲,而正是此過程中將先天一氣所化的一點真靈,真神,真精,真氣消耗殆盡,當此真氣,真靈消耗殆盡之時,各種慾望和血肉之軀所結合成的疾病叢生。

算命、養生、修行我們該如何追根溯源?

先天真靈

算命、養生、修行我們該如何追根溯源?

治病與錢

養生之道在於內靜己身,外正己行,內靜之靜應包含“淨,靜,靖”心靜則慾火消,心中無慾火,則火則遷神歸腹,歸腎,歸水,歸先天一氣,先天一氣固,則精氣神固。即使我們不求長生,心能多靜一些,慾火則能更少一些,自然能活得快樂一些,長久一些,能多完成一些人生的有益之事。而怎樣才能心靜?心靜之本是什麼?本書揭示,即為天機,即為“良心”。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們能依良心做事,自可心靜,行善就是最大的修行,心靜就是最好的養生。

算命、養生、修行我們該如何追根溯源?

修心

三、從河洛之理思預測之法

書中雲:“河洛者,象數之已形者也。吾講河圖,已形之中,更有形也。爾等能於有形上尋無形,則性命之原知,而河洛之真見矣。”

此話揭示了世間萬物俱為:理,象,數,形之合體,理即為先天一氣,先天一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自有一定數。任何預測學也是如此,局內為數,數之在天為象,在地化形,以形象反推人之命,命即為一氣,為老師講之執用返體之理,而用在體中不能盡體,所以,預測學之理論框架之大小,放眼之高低就是用的範疇,用大則足以近體,用小則只窺一斑。洛書乃河圖所化,世間之預測均出在河洛之理,出於河圖則出於本體,出於洛書則本出於用。預測之根本為究竟先天之一氣,而氣本無形,化出形象,所以斷任何之局,決不可執於小小之局內,需不停變化太極之點,緊握先天一氣之根本為體才不能錯取用神,用神越多越廣,就如樹木之枝葉,一枝一葉即為用神,取之枝葉越多,越能看清樹木的本源,越能近似於執用返體,返還一氣,才是預測的根本。

四、悟河洛之理,思己做人、學習、讀書、修行之道

每觀河洛之理,最大益處即在已命做人,學習,讀書,修行之道,學生讀此書後,明確了自己以後的人生準則,即抱一靜心、讀書愛身、耐住寂寞、安貧樂道、盡人事、聽天命。

“人於靜養之時,主一無適,則久而久之,自有豁然貫通時候,何必於高遠上尋討?抱一者,抱其無妄之真,而不為私慾所奪。守中者,守其秉懿之性,而不為習俗所撓,即曾子所謂“慎獨”,即夫子所謂“時習”,即顏子所謂“不違”,即子夏所謂“無妄”,即孟子所謂“有事”,即程子所謂“靜存”,即朱子所謂“主敬”,俱此意也。”

做人做事勿忘己之先天那點真靈之氣,即先天之太極之氣,此為養命之源,安性之本,時時刻刻不忘內察,內觀,內省己之心動,思己之心火之動所生之慾究竟背離良心多遠,遠了必定要內省以改,近了更要發勇猛剛毅之心以求更近,這樣才能逐漸靠近,返還生命的本源,太極真氣。

而在此過程之中,最擾人心志者還是慾望之火,而當代之人之慾望主要來自於錢、事業、感情。

錢為首,當代社會,物慾橫流,世人皆知沒錢萬萬不能,也就是變言無慾無以為人,河洛一貫中有一句:“哈哈,吾本使爾等活一個好人,爾等怕貧,奈何!吾自降世以後,不知經了多少折磨,始得成真,爾等還受得過我?人不苦,智不明,而心不淨,欲求成個好人,尚在不能,安望超凡入聖?此是爾等最難破的一關,破得此關,方能了其大事。”

算命、養生、修行我們該如何追根溯源?

金錢

祖輩父輩我輩都怕窮,怕苦,而正如書中所言:人不苦,智不明,而心不淨,欲求成個好人,尚在不能。從而可見,我們始終在能不能做人,是不是人的範圍打轉轉,雖為人身,不一定是人,受不得清苦,難得富貴,人秉先天一氣而生,先天之氣定有厚薄,貧窮富貴自有定數,奢求只能徒增心中之困擾,只能慾火叢生,反而越發耗盡生命的本氣,最後只能怨天尤人,鬱鬱而終。如果能做到不分先天之氣之厚薄,始終抱定,安貧樂道,將心中之慾火降到最小,欲越小,則人生的道越寬,當代有句話: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原本以為此話有誤,現在想來,頗具道理,能將心中之慾降到最少,心被真陽之火,原始祖氣充盈,水火本是同根同源,心中慾火降,則真陽生,自可行正道,立正念。自可有無限大的舞臺。

而想做到安貧樂道,自然要多讀聖賢之書,然聖賢之書千千萬萬,汗牛塞屋,讀的過來嗎?讀書之前應先明此三才一貫之理,否則也只能枉做一個唸經人,不過圖些齋茶足矣。

書中雲:“人不知格本身之物,而圖詩書上尋文意,謬矣(是玩物,非格物)。爾等欲三家相見,若不將皮殼化盡,而在血物間求之,遠矣。(血肉與詩書,不過證其身中之事物,若不明身中之物事,而圖誦詩書、搬血肉,非詩書血肉誤人,是人以詩書血肉自誤耳。)”

讀書之前應明己身之中本有太極真氣,人位天地三才中之一太極,只不過是天地大些,人小些。人之先天真氣已含天地至理,是己身之稟賦,讀書只是一把鑰匙,如果只知漫無目的地亂讀書,瞎讀書,每天聽著別人此說東,彼說西,豈不是亂了自身的真氣? 專心讀書

算命、養生、修行我們該如何追根溯源?

專心讀書

現代很多人注重形與象,偌大的書櫃,琳琅滿目,看不看姑且不論,書櫃中有幾本真學?書的作者又是何等人品?我們誰都信得過,唯獨信不過自己。我每日也是讀經,聽很多大師言講,讀經不必思考經文之意,讀久了智慧自然就開了,還有人行住坐臥時時口中唸誦咒語,現在想來,只不過是執用返體,事倍功半的做法,心中本不靜,妄圖用口中不停唸誦之經文咒語讓心安定下來,如果這樣可以,我們又何必讀經呢?讀任何文字,又有何別?而為何不先反觀內心,反省內心,思考自身而後再讀,再思呢?豈不事半功倍。

讀書之前,讀經之前,先要內察己心,內省己身,得遇名師指點,誠心讀書,重在於行,抱一靜心,不斷靠近自身的太極真氣,真靈真性才是根本。 三省吾身

算命、養生、修行我們該如何追根溯源?

三省吾身

而讀書做學問之事最怕耐不住寂寞,當代社會人心浮躁,最怕寂寞,反省自身,更是如此,三五成群,今日小聚,明日大聚,聚在一起無非是東長西短,排解心中之壓抑慾火,說到底,還是不能發勇猛之心內求自身之真。不知自身之太極真氣本能包含天地之理,包含天地之中最大最真的樂趣。

當今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口老齡化,而老齡化後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空巢”老人的內心歸屬。說到底就是害怕寂寞,而怕寂寞之根本還是欲,情慾,性慾,種種欲,到了老時還是不明白性命的根本意義,還不知保護好自身最後一點太極元氣。

算命、養生、修行我們該如何追根溯源?

耐住寂寞

現在想來,寂寞,獨處雖然難耐,但也正是反觀內心,反省自身,接近真氣,返還太極的時候,說到底還是人人都忽略自身,忽略的我們自己做人的最根本的東西,先天元精,元氣,元神。如果能時刻體察自身,自心的元陽真靈,豁然開朗,到時恐怕想寂寞也不能得了。

人,得天地之中,能靜能動,謂之動物不可,謂之植物而亦不可,人乃動植中之靈秀者也。人乃不知人之所以為人,果何以保其人之真也?

書中雲:“人乃天地之中之小天地,人能於初生之時,抱定真元,即至識欲一開之後,真元不失,即求名師,指點得了心性,指出元機,將外物一齊掃淨,內念絲毫不分,主一無適,守定中宮,將四象五行,合於一處,入於鼎中,煉有形歸於無形,煉有象乃成無象,此時混混沌沌,即如太初之始,然後藥物自來。採之烹之,火候一到,自然結成金剛之體。”

按書中所言,“人能於初生之時,抱定真元,即至識欲一開之後,真元不失”,愚人已經難以做到,但能趁真元未盡之時,得遇名師指點心性,力爭做到自己的目標:“抱一靜心、讀書愛身、耐住寂寞、安貧樂道”,也不枉為人一回。

而我們在向內以求自身之元陽真靈之時,可否多從人事?觀古今中多少大德聖賢多隱居深山,以求靜心修行,即使當今社會,捨去百萬身價,隱居深山修行者也不在少數,然讀此書,方名一理:人事未盡,大道遠矣。

算命、養生、修行我們該如何追根溯源?

隱山修行

書中雲:“精進之理,爾等曉否?此道知之者鮮,聞之者希,即道所謂金丹,釋所謂了性,儒所謂神化。人自明心見性以後,本來良知良能,①一一悉了於心,而神化之道,未曾聞也。此道乃是古聖未傳之密,何以不傳?恐其世間之人,不明一貫之理,而執虛守寂,入於異端,將築基煉己之功夫,未曾閱歷,而即談元,致使學道者不修五倫,不盡五常(人不成人,安望成聖?)將性中之固有,職分之當然,一概掃除,妄稱了道,假仙釋之名,藏無為之拙。孤守空寂,壞其真傳,將生生不息之理,而歸於一一執中之權,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敬之道(人事未盡,大道遠矣。),一一掃而除之,拋其妻而別其子,使國無楨幹之臣,家無蟲幹之子,為世間之罪人,尚在不及,又安望夫成仙成佛!”

此言真可謂振聾發聵!讀此書方知:天一生水乃為天地萬物本源,天若不生,不行乾健之道,則天不生,天不死,天不生則萬古不變,天既生則有始有終,天且不懼生死,人豈能為己之長生而不行人道?上天有好生之德,行乾健之道,人自當相仿天地,內靜己心,身行大道,盡人事,聽天命!

算命、養生、修行我們該如何追根溯源?

水利萬物而不爭

修行之道,在於在道上行走,苟且安神,豈能得道?西遊記中唐三藏自幼出家,久居禪寺,如果隱居深山,吃齋唸佛即可成佛,為何還要行十萬八千里,度過九九八十一難方成正果?由此看見,即為人,必須行人道,只有在行中抱一靜心內求己之先天太極真氣,不在外界七情六慾沉淪,方能成其大道。

我等不求成聖,成佛,但更應盡人事,發勇猛之心,近於道,臨死之前,明得生命本源之一二,也不枉為人一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