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資訊」常州這條街道上竟然有113位管家!

「普法资讯」常州这条街道上竟然有113位管家!

三年來,紅梅街道聘請的113名“社區管家”,共接待群眾2100 多人次,成功化解矛盾糾紛172起,開展法治宣傳31場,解答涉法諮詢 560 餘件,上門服務600餘次。紅梅街道率先創新成立“社區管家”公益聯合會,榮獲常州市創新社會治理項目二等獎。

民意“代言人”為群眾維權

更換小區護欄,全靠石春根、程榮庭等社區環境管家幫忙,現在安全了。

紅梅街道凱旋城小區居民董凱說

前不久,凱旋城小區大部分鑄鐵護欄鏽跡斑斑,有的整片不翼而飛,有的用毛竹、木板、布條等捆紮,還有的整片被人扳彎。居民反映護欄缺失,存在安全隱患,小區偷盜事件頻發。

我早就向開發商反映過,但開發商當時沒及時修繕,而近期已經破產,可居民們不買賬,認為物業不作為。

社區居委會主任張雪春介紹

「普法资讯」常州这条街道上竟然有113位管家!

為儘快更換小區護欄,社區環境管家聯絡物業、社區、物管四方開會決定“走公共維修基金”。在最短時間內審核招標,進入施工,很快修繕完畢。如今,凱旋城小區的護欄煥然一新。

紅梅街道司法所長夏元軍介紹,2016年,社區管家工作制由虹景社區向街道轄區的20個居委會,5個村委會輻射。 紅梅片區將“社區+管家”確定為工作主題,結合成員社區的“家”文化品牌,組建一支以“黨建凝家、文化育家、環境美家、議事治家、平安融家”為特色的“五彩”管家聯盟,分為紅梅社區“黨建管家”、紅西社區“平安管家”、凱旋城社區“環境管家”、虹景社區“議事管家”和紅東社區“文化管家”等五支隊伍,全方位參與社區日常事務。

「普法资讯」常州这条街道上竟然有113位管家!
「普法资讯」常州这条街道上竟然有113位管家!

“社區管家”立足解決群眾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真正成為人民群眾的“代言人”,今年以來,已累計化解涉法涉訴矛盾糾紛30多餘件。如今,“社區管家”模式在天寧區得到推廣。

構建多層級居民自治平臺

社區管家原則上每個網格選配3名身體健康,熱心公益,政治可靠,遵紀守法,公道正派的居民自願擔任。

紅梅街道黨工委書記胡勇說

為擴大居民自治成效, 2018年3月,紅梅街道工委專門印發《全面落實“社區管家”創新自治模式的實施方案》,規定社區管家”由個人自薦或群眾推薦,由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頒發聘書,三年聘期期滿後符合條件可續聘,並報街道備案。“社區管家”持上崗證,並在小區公示欄公示身份。

「普法资讯」常州这条街道上竟然有113位管家!

通知明確,“社區管家”實行議事評價、學習培訓、監督公示、民意採集、考評激勵、動態管理等制度,積極營造“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氛圍,共同編織社情民意收集網、政策法規宣傳網、社會矛盾調處網、社會治安防範網、特殊人群管控網和突發事件應急網好“六張網”。

每一名社區管家都是政策法規宣傳員、社情民意聯絡員、美化環境監督員、矛盾糾紛調解員、安居樂業巡查員、文明新風倡導員、社區發展參議員。

胡勇介紹,虹景社區的張寶成憑藉幾十年的企業管理經驗,獲稱“智囊管家”;62歲的錢洲莉因技術精湛成為“維修管家”;邱玉珍是矛盾糾紛的調解高手,受聘為“民調管家”;梅荷鳳等老阿姨懷著熱誠的心,致力志願服務,被推舉為“特護管家”。

用“繡花”功夫精準服務社區

北環是老舊小區,近年來,私家車急劇增長,遠遠超過小區配備的停車位,機動車亂停亂放,擠佔小區道路、場地,不僅破壞整體環境,而且引發諸多糾紛,成為小區一個不和諧音符。

「普法资讯」常州这条街道上竟然有113位管家!

最終大家一致同意“調整草坪綠地,在美化環境的基礎上,規範停車秩序,增加一定數量的車位”。如今,小區亂停車現象得到明顯改善。

“社區管家”用‘繡花’功夫精準服務社區,“社區管家”圍繞居民小區日常管理,推動了社區管理從“政府要做”到“百姓要做”、從“為民做主”到“讓民做主”、從“只重效率”到“更重效果”的轉變。

“作為街道,在謀劃社區治理要站高一步,服務群眾要靠前一步。激活小區自治活力,要發揮‘能人’作用,把更多的空間留給基層自治和多元共治,讓更多居民參與社區自治。”紅梅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田建華說

“‘社區管家’凝聚骨幹力量,傾力做好矛盾化解、環境保護、民情反饋、政策法規宣傳等工作,既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米’,又增強了群眾的法治素養和幸福指數。”天寧區司法局局長侍育忠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