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潘主兰先生评价他的艺术特点:

极错综变化之能事,谓其不依傍古人可,不随俗脚跟尤无不可,独来独往,颇自负焉。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

1950年11月生于福州,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系。国家一级美术师,第十届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国美协会员,福建省画院副院长、专职画家。二十件作品入选、入编中国美协主办的大展和画集。

在闽江之滨,福州长安山之麓,有一座名叫“坦庐”的花园式民国初住宅,杨挺就出生在这里,这是一个书香门弟之家。祖父杨兆英是一位辛亥革命老人,怀有深深的家族情结,他建造宅子“坦庐”,让五代家眷同住一堂共享亲情之乐。父亲杨淳是鲜为人知的书法篆刻家,早年肆业于上海沪江大学,深得吴昌硕精髓,创办过“美社”,主持过抗战书法展。多年后,成名了的画家杨挺把自己的画室取名“淳庐”,既是对旧宅的一种怀恋,也是对父亲舔犊之情的深深感念。

杨挺的一本画集《淳庐雅韵——杨挺工笔山水画·扇面·小品作品集》,有三幅坦庐故居怀旧之作,黑瓦、回廊、白猫.....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雾气尚未散尽,不贪睡的小杨挺总能隔窗看到一个高大的背影在书房习字临帖——那是杨挺的姑丈,一位在西安美院执教,长安画派之一的著名画家郑乃珖先生。

郑乃珖先生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仍住在“坦庐”里,他给杨挺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他那花鸟画里书法金石的蕴味,他那“一波三折”、“钉头鼠尾”、“屋漏痕”、“如锥画沙”的勾线技法,他那三矾九染、勾填的绘画手法等,让杨挺受益匪浅。

1969年,杨挺卷入“上山下乡”的滚滚热潮。在那个精神比物质更为贫乏的年代,热爱绘画的杨挺每每为缺少绘画摹本而苦恼。涂涂抹抹、勾勾画画、渲渲染染,杨挺在乡村一呆便是三年半。期间,他偶然得到了32开本的《潘思同水彩作品集》,如获珍宝,竟无师自通,着迷般地临摹着。之后,门采尔、库尔贝的画风又深深吸引了他,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他只能用水彩水粉研究临摹他们的油画作品。再之后,凡高、塞尚、莫奈及克利感染力极强的《乡村狂欢》又给他以极大视角冲击和创作灵感……

在与自然长期的接触中,山水画对杨挺来说已有一种巨大的魅力,不过,这些山水画创作,无论是青绿山水或是水墨山水,前人已经达到高峰,自已能否寻找一条充满自我思考,又有别于古人格局的图式?这是杨挺苦苦冥想的一个问题。

2002年,初春的上海雨雪绵绵。此时,杨挺与福建省画院的一批画家已在上海博物馆门前等待二个多小时了——这里正在举办故宫博物院、沈阳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联办的中国书画艺术珍品展。《韩熙载宴图》、《簪花仕女图》、《捣练图》、《游春图》等一幅幅代表民族最辉煌成果的艺术珍品。

杨挺忽有所悟:自己长期以来苦苦思索的创新之路,不正在这里鲜明地展示着吗?——传统绘画中的三矾九染层层递加的微妙色彩启示着他,要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除适当吸收西洋画的色彩外,从传统中充分汲取营养或许才是自己今后应坚守的一条为艺之道!

几年来,杨挺已接连有二十多件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权威性展览并获奖,这是他善于思考、善于借鉴、广收博取、勤奋钻研的结果。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作品欣赏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杨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为艺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