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爺爺講抗戰故事

聽爺爺講抗戰故事

​每年的建軍節,我們家都有一個固定的節目:聚集在爺爺家吃飯,大家推杯換盞,笑語連連。酒過三巡,爺爺清了清嗓子,我們立馬放下碗筷,認真聽爺爺娓娓道來……

爺爺和奶奶都是江蘇淮陰城人,1939年初,日軍佔領了淮陰城。百姓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那年爺爺16歲,奶奶15歲,兩早已兩情相悅。兩家商量好年底辦婚事,誰知讓這場災禍給攪了。看著駐紮在離村子四十里地棗莊的的新四軍每天和日軍作戰,爺爺就動了心思,也要參軍。

這個決定遇到了家人的反對,太爺爺一天寸步不離地守著爺爺,太奶奶暗自落淚。家裡人說,這打仗子彈是不長眼的,爺爺又是家中的獨苗,這萬一……後來爺爺生氣了,說沒有大家哪來的小家。爺爺懂得這個道理,是太爺爺請的私塾老師說的,那老師知道很豐富,什麼都懂。日軍打來後,老師就投筆從戒參加了新四軍。爺爺也是受了老師的影響。但太爺爺不捨得爺爺去參軍。

聽爺爺講抗戰故事

爺爺和奶奶商量,一定要參軍。沒多久,鄉里號召年青人保家衛國,許多年青人都積極響應去報名。爺爺再也坐不住了,想了個計謀跑了出來。太爺爺追到動員會上,爺爺就跑到新四軍首長背後躲起來。最後,還是首長親自做的思想工作,太爺爺才同意。兩天後,爺爺是坐著大花轎參加的新四軍,和爺爺一個村的有二十幾位青年參軍。那時可熱鬧了,每人一個大花轎,前面有人吹喇叭,後面有人打鑼鼓,還有扭秧歌的。村頭村尾全是人,媳婦們,大姑娘們,還有老太太們,個個興高采烈地歡送。奶奶也來了,爺爺拉著她的手說,一定要等他回來……

爺爺跟著部隊一走就是7年,大小小的仗打了不下百回,受傷肯定難免。但爺爺說從來不怕,面對面和敵人搏鬥,踩著敵人的死屍繼續反擊……一直到1945年,爺爺受了最重的一次才留在了後方,傷好後就回到村埋在做後方的工作。這才得和奶奶團聚,全國解放後,爺爺接受組織安排來南方工作,奶奶也跟來了,一呆就是幾十年……

聽爺爺講抗戰故事

爺爺說到這兒,端起酒杯喝了一小口,然後看著奶奶說:“你奶奶啊,跟著我沒少受苦,但從來不抱怨一句。”奶奶瞅了爺爺一眼,嗔怪地說:“這有什麼,你自己也說了,你是軍人,服從是天職。”我們都大笑起來,這時,爺爺正色道:“我知道,每年要你們聽,會有些厭煩,但我只想提醒你們,好日子不是天生就能來的。有些事,我們得記住。”

這就我的爺爺,就算他老了,也有著軍人骨氣和作風。每年聽爺爺講從軍的故事,是永遠的保留節目,因為這是最好的精神食糧。(何小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