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高考生跳楼自杀,“高考决定命运”这种说法需要被推翻吗?

劉國東

若是这件事情发生在几十年前,还可以说高考决定命运。可以把一切的决定命运的话语都挂钩高考,你可以说考上了好的大学就等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是到了现今这个年代,高考扩招,研究生扩招,再把命运和高考挂钩,那是根本说不通的。


所以从家长和老师层面来说一定要纠正这个想法。高考只是一个出路而已。并非是决定命运的一刻。


30年前由于高考难度增大,考上的人基本上包分配工作,基本上可以衣食无忧。考不上的人就走上了工作岗位,干着最基层的工作。或者当了社会青年。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青年无所事事的状况,于是高校开始扩招,让上大学变得容易,于是一夜之间各个大学出现了各种专业,目的就是为了多招人。让这些年轻人不要无所事事,来到学校学习,这样也减轻了就业的负担。可是这只是缓解矛盾的一种方式,并非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人迟早要毕业的,当他们毕业了,就是当今了。为什么就业难,就业人数多。这就是当年扩招的后遗症了。


那么孩子除了高考到底有没有别的出路呢?当然是有的。

第一、出国。

家里有一定资金可以送孩子出国,高中结束就可以送出了。而这个花费一般的家庭还是可以承担。那么也不需要走高考这条路了。等孩子在国外读了大学,慢慢有了社会经历之后,再回国,这就等于镀金了。出路比考上985、211的学生更好了。现在有很多私立学校就是为这些家庭办的,有的有钱都进不去。未来教育的趋势一定是国际化,那么会有更多家庭的孩子不参加高考了。

第二、继承父业。

现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导的就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告诉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将来一定是世界经济形势的主导者。那么这时候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尤其重要了。对于那些有家庭文化传承的家庭,把自己的家族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也是一条出路。


总之,高考现在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只是多个选择之一,若是孩子能考好也行,考不好也有其他出路,所以不一定是改变命运的。况且现在就算985、211高校出来的孩子很多也找不到工作。



老王侦查记

不要把命运维系在一纸文凭上\r

\r

这样的消息令人悲痛,是过高的高考期待,把他们逼上了绝路。不要认为高考考上好大学就前途光明,也不要认为高考失利(没考上理想的大学)就前途灰暗,于是下定目标,非考上某个学校不可,这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压力,直到最终崩溃。\r

\r

近年来的考生自杀问题,大部分发生在复读生身上。通常,复读生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复读的目的,就是要考上更好的大学,如果复习不见效果,就可能心生绝望。对于那些反复复读的学生来说,年龄在增长,家庭经济压力大,复读无果会感觉前途灰暗。\r

\r

这是高考改变命运给他们带上的枷锁,有人说,高考考上大学已改变不了命运,但考不上大学一定改变命运。这其实夸大了落榜、失利对人生发展的影响。高考考一所一般的院校,包括高职高专,就一定比重点大学差吗?并不一定,不能非重点不读。即便没有考上任何学校,也可以参加技能培训,学一门手艺,自食其力,甚至可以创业。\r

\r

我国社会还存在一定的学历歧视和劳动歧视(把职业、劳动分为三六九等)不假,但不得不说,社会已经更崇尚技能,有一技之长的人,比只有一张文凭的更吃香,已是现实。问题在于,有一些人有牢固的高考命运观,有学历和劳动的自我歧视,即自己瞧不起所谓的“低学历”,以及”低人一等”的职业和劳动,这不愿意学,那不愿意干,这就把路堵死了,这是升学教育对成才价值观的扭曲。这些人就是考上大学,也可能变为啃老族,因为不愿意从事某些职业,宁愿被父母养着。\r

\r

我一再说,当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时代,社会必定进入能力社会,必须以能力提升作为主线来规划自己的学业发展,不要把自己的命运维系在一纸文凭上。脚踏实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上大学其实也是提高能力的途径之一。\r


熊丙奇看教育

“高考决定命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金科玉律,毕竟我们身边有太多寒门学子是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我的二叔,我的表姐,我的表弟,我的同学等等等等,他们确实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但凡事都有例外。

昨天看到了这则河北考生跳楼轻生的新闻,深感惋惜。复读生面临的高考压力我们外人难以体会,因为压力太大进而变成了抑郁症,甚至最终放弃了生命,不得不说,“高考决定命运”在有些人身上变成了魔咒。

有人说这只是偶发事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诚然,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毕竟大多数人还是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那么我们有必要因此而质疑“高考决定命运”吗?我认为有必要,但不应该是出现问题才质疑。

我们每个人的天赋不同、资质不同,本就该有属于各自的人生道路,不一定谁都适合应试教育,也不一定谁都能够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齐白石、华罗庚、沈从文、钱穆、金克木、马未都、郑渊洁,他们是典型的有文化却没文凭,高考更是与他们没有交集。你能说他们不成功吗?

细数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虽然通过高考取得了文凭,但最终能力有限混的并不咋样。也有人虽然文凭不高但能力很强,无论放在哪个行业都混的风生水起。

生活在不断告诉我们:“高考不是改变人生的唯一途径”。

现实也在不断地证明:“高考是大部分人改变人生的途径”。

能够在错综复杂的人生道路里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条,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智慧。而我们大多数人或者说我们的环境决定了,随波逐流更安全。

就目前来看,我们的社会正在向更加注重个人能力的方向发展,但文凭这块敲门砖仍然十分重要。从我们找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能深深的体会到。

高考不一定会决定你的命运,但却会给你增加选择命运的机会。

其实命运一直在自己手里,怎样选择全在你自己。


夜雨如书

事情已经发生,愿死者能够安息吧!

高考首日就出现这样的情况,让大家意外痛心的同时,也使得大家不得不思考:高考究竟意味着什么!

事件背景!

6月7日,2018年全国高考第一天,河北平泉一名1998年出生的20岁考生在租住的家中跳楼,经抢救无效死亡!并且这位考生还没有参加考试,在早晨七点五十分跳楼自杀!事后得知该考生已经是第三次参加高考,并且有些抑郁!

高考决定命运,老师的压力言语迫使学生过于注重高考!

不可否认高考是普通家庭翻身的一个机会,考上名牌大学之后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社交圈都大不一样,也许就能够一步登天,但是现在高考已经脱离了考核的本质,而是上升到决定人命运的考场,再加上高中教师将高考进一步严重化,使得考生有一种“考不好这辈子就完了的心里”,这就使得考生的心理产生变化,把高考看做了人生的考场!

但是上了大学的都知道,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的,每一个选择都能成功。靠的好的和靠的不好的在大学的差异并不大,清华也有事业的,专科也有总裁班!不是考生自己看不上自己不爱惜自己,而是教育本身有了问题!

“高考决定命运”这种说法早已经落伍,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有文化很必要,但是高考只不过是一次所学知识的考核,并不能决定未来的发展!高中所学的文化,最终能够用得到的,又有几人呢?所以要从高中教师开始入手,摒弃这种非高考不可的教育理念,将高考看淡化,

否则一年一度的高考,就会是青春的祭奠日!


小彤的三观

难道这个世界对于你来讲,真的生无可恋吗?你有勇气自杀,就没有勇气生活下去吗?

自杀是一个人最不成熟的表现,最极端自私的表现,这种极端自私可能有来自家庭的压力,更有来自于自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生活中有几种人最被人瞧不起,一种是动不动就想自杀。一种是整天抱怨社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平。还有一种是人生最重要关头还能忘事。

这种动不动就想自杀的人,性格有严重的缺陷,即便今天不自杀,没准哪天也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来,所以这种人最不值得人同情。

这种最关键的时候还能忘事的人,比如考生走错考场而耽误高考,说你是马大哈吧可能你觉得不服气。说你是思想上极端不重视,还真是那么回事儿,高考有可能是一个人改变一生命运的非常关键的时刻,在这个重要的关节点上,你居然还能走错考场?可见你对自己人生大事也并不很重视,这样的人怎么能成就事业呢?

高考改变命运说,有时候有点道理。古人讲,学而优则仕。特别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既没有家庭背景,又没有社会背景,高考不就是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吗?

当然,也不乏没有参加高考而获得成功的人士,但这毕竟是少数。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社会,没有知识,改变自身命运的几率太少了。

高考成功并不一定就能改变你的命运,但是你的命运从此会跟以前有不一样的精彩。

对家长来讲,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小学的时候逼一逼还是有好处的,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初中、高中阶段,可能更多的是提醒和理解。

一个健全完整的人格不仅要有着良好的体魄,还有健康的身心,能够抵抗来自家庭社会的各种压力,抗压的人生才是一个坚强的人生,我们一起努力。



章医办小秘书

高考不决定命运,科举才真的决定命运。

范进中举的故事,大概每个高中生都知道,那就让我们先问一下,为何范进会疯?

举人的特权。

1、免除赋税和徭役

2、见到县级官员可以不跪

3、可以领少量俸禄

4、刑不上举人。如果不能革除举人功名,那么不会被严刑拷打。


不要小看免除赋税和徭役。在古代,赋税和徭役这两条是普通百姓头上的大山,这两条义务会让你想靠勤劳致富改变命运,那纯属做梦。古代的公共工程都大多是无偿劳动,还得自带干粮,连饭都不管的。


乾隆二十一年有官员求免差傜,乾隆驳斥说:“我朝百年以来,薄海编氓,从无公旬徭役,所有守夜、开沟、栽树、修堰等事,乃民间自为保护、相友相助之谊,如江西、湖广等省沿江堤堰,民间自为修防甚多,何得谓之差徭”。按乾隆的意思,这些事儿,并不是公家摊派的差傜,都是民间的互助行为。流氓逻辑,无此为甚。


想一想,如今夏天到了,为了防洪,所以你就得去堤上自带干粮干活,而举人就不用去了。总之,举人免除了所有公共责任和义务


而举人免除赋税,就衍生出田产投献行为。

什么是田产投献?

即,我将自己的田产投献给举人,这样我就能不给朝廷交纳田赋,只需将部分田赋交给举人就行。即举人因为拥有免除赋税的特权,就能用这个特权寻租,所以一个人中举之后,不到三五年就能成为地主,就源于这种投献行为。简单说,举人获得了灰色的截留朝廷田赋的特权。


如何正确面对高考——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首先,我要恭喜那些考上985的青年。你们是中国社会的精英,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因为你们是2%,是当年高考学生中的前2%。但请你们记住,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考上985,不等于就可以马放南山,万万不要应了这句话,我的智商巅峰就在高考那三天。前面的路还远着呢。


剩下的98%。

金字塔的底层永远比上层庞大。985学校只招2%的学生,这意味着98%的学生无论如何是上不了985的。这里不再详述大学等级、专业和所在城市,对个人的影响。让我们跳出狭小的个人层次,上升到社会的宏观层面。


一个社会必然会有阶层分化,但呆在金字塔下面如果也能过得不错,那是否愿意爬到金字塔上面去,则取决于个人的雄心壮志了。


只有当金字塔下面根本不是人该呆的位置,同时统治阶级又开了一道小门,让少数人能通过这个门,成为新统治阶级。通不过这道门的人,的确就是失败者。通过了这道门的底层士子,就是胜利者,就是逆天改命成功。但那些改命不成功会怎么办?


当年,黄巢科举失败,他写了一首诗。


而今时不同往日。今天,是不上985也能过有尊严的生活的时代。

有能力愿意承担责任者去985,他们因为对社会贡献更多,因此得到更多资源,也不是什么想不通的事,只要他们能把整个社会的福祉不断提高就行。。

当然,如果你愿意承担更多责任,那就算没上985,也拦阻不了你报国之心,不是么?


三思逍遥

高考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马斯洛的人生需求层次理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为安全感而努力,婴儿出生时候为了吃上一口奶,儿童时期为了一件玩具,少年时期为了追求时尚刺激,青年时期为了甜蜜的爱情,这些需求在各个阶段都有不同,但是都是为了生存空间的价值。

为了实现安全感,我们会有各种幻想,成功的时候妄想辉煌,失败的时候痴迷一切重来,得到的时候想到付出应有的回报,失去的时候想到了付出代价。这些美好的忘情水可以让覆水难收,这些自我的安全感让我们幸福,这些成长的经历形成了记忆的印痕,等待着在一个相似的场景里我们的欲望粉墨登场。

高考很多年以后,我们有时候还在梦中惊醒,自己奋笔疾书的时候,突然考试铃声响起,我们的试卷还是一片空白,接着我们想到了自己落榜了,自己不得不到血汗工厂去出卖劳力,接着娶了一个不如意的人,生了不如意的孩子,我们的人生一片迷茫,这个时候我们全身冰冷无力,仿佛坠入了地狱一般,谁能摆渡我们的灵魂呢?

我们为什么感觉自己失去了一切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客观反映,我们周围的人就是这样的人生,我们没有显赫家世可以让我们拥有特权,所以我们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被归类了,归到了大多数人的一类,在平凡的世界里寻求平平安安,静静守候百年孤独终老一生。事实真相果真如此吗?我们真的在失去了高考后,变成难以翻身的咸鱼了吗?

央视做了一个调查,调查了商界领袖和精英阶层人士,后天能力与学历的关系,事实证明学历学位认证的只是一个人技能,而获得社会认可的成功需要后天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取自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强大良知,600多年前的王守仁在贵州龙阳洞悟道,他发现了人最强大的力量来自于内心,当周围光怪陆离人和事让我们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们需要听听内心的声音。世界著名荒野求生专家比尔有一次到亚马逊热带雨林中探险,那里地形复杂,毒虫猛兽出没,现代化通讯设备统统失灵,他需要一个印第安土著做向导,印第安土著向导总是在走一段路后停下来跪下来,双手交叉胸前,闭上眼睛,开始祈祷,比尔觉得他是在装神弄鬼问他能不能不要浪费他的时间,可是接下来印第安人仍然重复祈祷举动。比尔的热带雨林冒险游戏进展很顺利,他请印第安向导吃饭,饭桌上聊到了一路上向导的仪式,印第安人说出了实情:他是在呼唤自己的灵魂,他们的祖先告诫他们,走再远的路都不要弄丢自己的灵魂,灵魂在回家的路就在眼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祖先告诉我们修身,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是为了传承自己的基因,传递自己的基因让父母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尽,强大的基因成就了辉煌家族,伟大的家族复兴了强大国家,强大的国家维护了四海升平!如此而已,北京聚集了我国几乎所有的985和211,深圳人靠着创新与努力让这些985和211趋之若鹜的过去建立自己的分校,他们带着骄傲而来却发现世界一流大学早已经抢滩登陆了,香港大学深圳校区的第一任校长曾经说过自己的经历,他是一个落榜的高考生,靠着自学考试一步步走向今天,自己的天资落后于人,后天比自己努力的人也很多,不过他始终坚持做好自己,他想要的只是更好的自己。

更好的自己,扎克伯格的故事,乔布斯的故事,我们可以说那是发生在世界上最发达的超级大国,那里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是这样吗?你确定你不在相信童话里故事了吗?联合国与世界银行统计报告美国拥有5000万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是按照世界标准评定的,可以想象私有制社会里两级分化,乔布斯与扎克伯格们都属于5000万中一员,还有就是特朗普的祖父辈,他们没有放弃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成功了!我们自己人,阿里巴巴的马云,京东商城的刘强东更是如此。

高考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是梁武帝为了吸引人才的广告词,我更愿意相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那么,如何让我们勇敢的心可以有处安放呢?我们没有比干的七窍玲珑心,很多人是玻璃心,我想我们需要科学研讨人才评价标准,我想我们需要复合性的人才体系,我想还是问问自己的内心吧!收拾好心情,重心出发!











唐俊龙55398571

我自己就是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典型案例,从小山村走了出来。从我参加过两次高考到十五年后回头看,我始终庆幸我当年超常发挥,考上了211大学了。

那从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来说,我觉得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对于很多出生底层、农村和贫困家庭的学子来说,高考不再是决定命运,而是高考是人生竞争的一场入场券,没有经历高考进入大学,基本上就断绝了进入人生职场的入场券。

在原来,高考决定命运的理念上。是意味着一个人通过高考考上大学以后,就进入了精英群体,挤进了一个比较有未来的赛车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层。那在现在随着高考扩招,大学生满街都是的情况下,已经早就没有这种功能。

做个类比,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以前的科举考试,可以通过它就能实现飞黄腾达(最高级),那在扩招以前,能通过高考考上大学,那就意味着有未来、有出息、改变了命运(中级层面)。那现在,虽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高考已经不可能实现巨大的人生跳跃,但这不是说已经不重要了,反而是更重要的,因为如果你没有通过高考,你就丧失了很多的机会和资格(入门级)。

以后大学本科文凭就是很多人的基本标配了,有了不一定会怎样,但你要是没有,则会很尴尬。

所以从这个角度理解“高考改变命运”的话,现在有了新的含义,背后是有了两个层面蕴意:原来是人往上爬的一个渠道,现在是人保证不下坠的一个托底。

因而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没有发挥好,通过高考上过大学,他可能人生就直接坠落向另外一个看不到未来的命运。

所以,千万不要忽悠年轻人说高考已经不重要了,恰恰相反,没有考好,以后就大概率地只能在底层残酷物语了!


张天潘

99随便语:作为2018考生家长,我认为,无论此新闻是真是假,不要忽悠传播‘学习无用论’。

出现这样一则新闻,又是高考期间,无疑在暗示以下……

学习没啥用,为了高考去拼命,更不值得,不信你看,有人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跳楼了,所以你就算不好好学习,也是无所谓的。

第一,不要总拿特例来说事。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对于一件事的态度,往往会有截然相反的论调,而且听起来似乎都有点道理。

要达到这种目的太简单!

比如有个高考生跳楼,就去使劲宣传,强行把高考和跳楼联系在一起,强行制造出一个概念,努力学习的人都会跳楼……

反之更简单,随便就能找到一堆例子,有人通过刻苦学习,考上好大学,改变了命运……

是不是?

当你选了不同的例子,结果可以是相反的,你就可以得到相反的所谓‘真理’。

第二,975万考生,有个人跳楼很奇怪吗?

据统计,今年全国高考总人数达到975万人,这是近一千万人,如此庞大的比例之下,什么情况绝对不会发生呢?

没有!

都说人过一百形形色色,现在是近一千万人,这么多人里面,有人染上心理疾病,不足为奇。

所以呢,即便这是真的新闻,在我们无法得知,这名连续考了三年的考生,他真实的跳楼原因之前,这个事例真的不具有代表性。

谁知道真实原因是什么?

第三,只有懦弱的人才喜欢给自己找借口。

找借口很容易。

谁都知道,学习是件辛苦的事,你若想成为一个好学生,不是你辛苦学习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就可以,而是常年坚持不懈的努力!

凡是优秀学生,他们谁没有坚定的意志力?

反之,当一个差生是很容易的。

你只要吃喝玩乐,对自己的惰性放任自流,不去对自己严格要求,你就能当一个差生。

所有好学生,都能轻易当一个差生。

但一个差生想当好学生,他必须让自己脱胎换骨,重新塑造自我,才有可能!

第四,都在说高考不是唯一一条路,但你有资格说这话吗?

我可以很肯定地说,现在的高考,绝对没有二三十年前重要。

绝没有!

二十九年前笔者参加高考,考上了你是别人眼中的‘干部’,考不上你是工人。那一年其实大学已经不包分配,但大学生真没有找不到工作的。

现在呢?

如果你的关系足够硬,你不上大学你依旧能找个好工作,甚至比名牌大学更厉害。

如果你家里足够有钱,那就更好,你上不上大学你去当老板好了,谁管你有没有文凭?

你长得漂亮或者帅,你可以当明星当网红嘛,文凭有没有就那回事……

然而!

当你只是个普通人,你的爸妈也只是普通人,而你也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漂亮或者帅,你说高考没啥用?

我问你,你的脑子好使吗?

结束语:

如果你和我一样仅是普通人,你或者你的孩子,恰好还有在学校里学习的机会,请你一定记住,也要告诉你的孩子!

学习是一件值得去拼命的事,为了学习而拼命,不亏,真的不亏啊!


99随便

把选择权交给考生,别将压力转嫁给孩子。

对于普通出身,甚至出身贫寒的学子而言,高考是目前唯一能够进行公平竞争和合理选拔的机会。

我不知道现在谈阶层固化是否政治正确,但从当下社会而言,阶层固化已经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用“马太效应”来说,“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这种理论,很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特征。

对于掌握了一定社会资源的阶层而言,除高考以外,学子还有更多的机会、更早的时间接触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高考对这些学子而言,并非通往成功的唯一直通车。

但在莘莘学子中,更多的是出身普通,甚至出身贫寒的家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这些普通家庭唯一能够想到的脱离当下普通甚至贫困的生活,改变命运、接触社会更上层阶层的唯一机会。

不否认其他各途对于成功的作用,在其他答案中看到有人提到电竞、做生意,但相比高考的影响而言,通过电竞、做生意达到高考后同样成就的不仅数量少,而且所要付出的努力和资源,也要远远难于高考后。

而且即便不通过高考一途,若想取得更高的成就,含金量更高的文凭和学历,依然是社会评价成就的重要标准:翻开当下主要的互联网巨头的高管,无一不是具有高学历的人才,如果让自己具有与这些大咖平起平坐的资格,那么首先就不得不在学历上有与其平视的资格。

从目前而言,通过高考一步步获取资源并取得学历,是最稳妥的方法。

但高考虽然重要,但相比于生命而言,高考又远不是一个人的一切。

对于一个人而言,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如果在学习能力方面确实无法与其他学子相比,那么就不要固囿高考一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之处,对于多数人而言,创业或做生意也许缺少天赋,但也许对某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子而言,恰恰是其极具天分的领域。

如果高考屡经失败,那么就要考虑自己是否适合高考一途,也许自己就是高考一途以外成功的少数人的一部分?

这些可能性都不能排除,所以为什么这么早就抛弃了自己的生命呢?还没尝试过就放弃,是不是太可惜了?

而作为考生的父母而言,尤其是很多出身贫寒的家庭,家长习惯性的将全部希望放在孩子身上,诸如:“我们两个人苦了一辈子,就希望你能够考出来,出人头地!”“你一定要给我们争光!”云云,其实这种行为恰恰是将压力成倍地强加在孩子身上,令孩子本已不堪重负的肩膀再扛上更多的分量。

其实很多时候,令考生感到难以承受的,相比于高考本身而言,更痛苦的其实是来自于家庭的压力。

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考生父母的注意,对于每一个正常的家庭而言,真正的骄傲并不在于子女所取得的成就,而是在于子女本身,对于考生家长而言,改变家庭环境的重任不应加在孩子身上,同时,应当让孩子明白一点——父母重视的,不是你取得的成绩高低,父母的一切骄傲,就是有你这样的孩子。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存在,自己幸福开心的活着,才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除此之外,一切都可以抛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