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董事长揭露四大金融乱象,称金融业“创新过度”,你怎么看?

冬爸爸爱你们

董事长说过度创新,这个不是他聪明,只是他看出了名堂。过度创新是不是过度……主要看度是什么?

飞刀要说…永别了,金融创新。

1,强监管,低创新会延续数十年,乃至更长。因为金融业对外开放了。洋人长处在于金融创新。怎么办?强监管,要求所有人上台表演都带500斤的链子…因此舞蹈能力再好的,跳的舞都差不多。

3,拿洋人的钱服务老百姓,用好外国资源……不一直是开放的内涵之一么?…因此洋人进入以后得金融业,就一条路可走……老老实实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老百姓有福了!

美国的金融创新闯出了次贷危机…金融创新本质是降低风险,多赚钱,本质是为金融寡头服务的。…这种创新还是少一点,为实体服务的创新多一点。


飞刀47号

人工记账与机器记账的冲突

包括银行在内的国企,都是中国政府委托国企经营者帮助国人代管的资产。如果银行没有忘记这一客观事实,那么,金融市场的问题解决会变得十分简单。假设工行推出一款全民持股的APP记账与支付系统(还原自己国企的本来面貌),把该平台的股权预存在每个注册账号,用户(消费者和企业)只需完成任务,就可以激活股权奖励。那么,你还会怕某宝以公募基金之名,行银行之实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某宝、某信的竞争力与价值源自用户使用,而不是源自其软件技术不可复制。所以,银行要想打翻身仗,只需搞清楚自己的企业性质,把为人民服务写入算法,通过透明的算法让全民看到自己的诚意。

但实际银行怎么做?联合苹果,力推“友邦”的第三方支付系统。结果被宝和信暴揍,打不赢别人,就跑到“老干妈”处哭诉——货币市场基金产品以公募基金之名行银行功能之实,会有用吗?揍你的真是某宝、某信吗?如果真是,问题不早就解决了嘛,还需要“老干妈”出手?揍你的是一种全新技术和组织方式。你骑得是马,大家开的是飞机;你用的是大刀,大家用的是机枪;你用几百万人工记账,大家(几亿人)用的是一个云端来,云端去的软件。某宝、某信只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给市场提供了2款记账软件。软件的成本有多高?90%的企业和投资人可以独立承受,所以当大量企业和投资人看到:你就是一个守着黄金的“小胖孩”的时候,大量的软件自然如雨后春笋般输送给大家,一起加入海扁小胖孩的队伍。

老百姓不知道金融的本质就是记账,你难道不知道吗?

老百姓不知道效率决定竞争结果,你难道不知道吗?

马克思说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互联网出现之前,通过人工记账系统传输数据(钱),应该收取手续费,比如,汇款。比如,支付手续费。比如,利息。但在互联网出现之后,通过软件系统传输数据的成本降至零,收取手续费的合法性已经消失。腾讯帮我们传输了十几年的免费数据(聊天记录),不仅免费,而且保真。所以,市场不可能为了适应旧规则,而放弃先进生产力。新生产力条件下,要求金融系统由人人关系记账系统转换为人机关系记账系统。

提示:以金融白痴的视角,银行系统就是:存款人借给贷款人价值M2的货,贷款人欠存款人价值M2的货币。人民币只是记录价值的尺子,而非实际存在。银行只是记录借存货数据。人机记账关系:

记账软件欠交易人W万亿人民币服务,交易人账号会产生W万亿人民币。记账软件在未来10000年以服务来偿还欠交易人的钱,交易人包括:银行、中国制造和消费者。W大于M2,中国制造在人机记账系统的资产大于人人记账系统的负债,自然为经济筑底。

金融调整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城市化“拐点”是现代经济的分水岭。

城市化是一次性需求,一旦获取满足,与城市化相关的订单会结构性消失。这对经济、金融和就业的冲击是致命,因为银行贷款在城市化期间主要流向城市化相关的重化产业(石油、煤炭、钢铁、有色、铁路、基建、重卡、工程机械等)和房地产行业,订单结构性消失会使这些行业失去还贷能力,这种周期性共振具有同步性。2008年,全球城市化率超过50%,美国次贷危机随之发生,随后,全球性债务危机就如同梦魇一般始终伴随各国经济。因为房地产是透支未来修正现在资产负债表的阀门,随着全球性城市化拐点的临近,通过地产透支未来的阀门正在被悄然关闭。从全球城市化进程过半的视角,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贸易体系的

拐点已经出现,只有中国有能力接棒,因为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有14亿代开发的消费能力。你不接棒,老美就要通过加息剪羊毛。

2、构筑在石油、内燃机、汽车之上的底层工业结构正在被颠覆

构筑在石油产业链上的传统工业与运输体系正在被颠覆,他们是传统银行的贷款主体。新兴企业的资金来源并不是源自银行,而是源自新兴企业本身,因为新兴智能企业本身就具有金融属性,他们有充足资金且比银行更懂新兴产业,从而把银行排挤到投资未来的门槛之外,银行正在失去配置资源、优化投资,使储户资产保值与增值的能力。银行自身十分清楚这点,也感到十分恐惧与无助,这种恐惧与无助已经传导给社会与市场。试问5年前,会有人问“假设银行破产,我的存款怎么办”吗?如果银行即不能优化资源配置,又不能保证储户资产安全,那么,老百姓还有什么理由把信誉交给银行?

同样,从底层产业切换的角度,石油美元的拐点同样显现,人民币当仁不让,华尔街与中国银行身份互换,东方在沉寂200年后,继续领驭全球。反之,你看看那帮被贷款压的奄奄一息的重化企业,就已经知道了未来。

3、传统金融规则已经成为国人投资未来的思想桎梏

左端非法集资,限制民间资本形成,使思维无法打开;

右端证券法约束持股人数量,使思维无法打开。

结果,明明是股(ICO),非要讲成币。明明是股(币),非要说成虚拟商品。

因为旧规则而扭曲新事物,扭曲自然大众搞不懂,大众搞不懂自然为骗子的提供温床。

ICO中的代币,不能是股、不能是证券、不能是货币.......

是什么?自由发挥吧!看不懂了吧!过度创新了吧!

**不要把中国金融(和金融从业者)的命运绑在美元这艘破船上,不要抱着美国人在工业社会起点定下的金融规则不放,所有合法性都有时效性。美元记账规则只适合于人人关系,而不适合于人机关系。

世界可以很简单

新金融:记账系统欠交易人W万亿人民币[服务],记账系统以服务偿还。赠品是,新金融平台的股权,软件系统还完服务继续欠交易人钱,继续以服务偿还.......

直则取,曲则求。取之则不尽,求之则不得。

比特币是什么?一串串编码。价值从零到几百亿美金。

为什么比特币值几百亿美金?因为比特币是一个全球开放的创新体系,有多少人玩BTC,就有多少人琢磨BTC怎么服务于创新。由全人类的智能硬件和各种软件构筑起一个开放的信息交互网络,这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我们的定义。我们认为它值1万亿,它就值1万亿,我们认为它值100万亿,它就值100万亿。逻辑基础:智能软件不吃不喝,在未来10000年会永续创造价值,而不会像人类一样违约。所以,大家想提取多少价值就可以提取多少价值。在人机关系中,主动权始终在人类手中,大家取多少,智能软件就会给多少(但大家不去取,软件也不可能主动给大家送)。

大家取的足够多,大家才会发现:只需拿出取的一部分价值投资未来,就可以实现:让智能机器人生产智能机器和智能机器人自身,智能机器全面替代人类不愿意从事的劳动,实现全智能。在智能机器自己生产自己的全智能体系,我们需要将劳动创造价值的定义改为交易创造价值,即我们把自己消费视为价值创造的必要组成单元[实际也是如此,没有消费,就没有供给,产能就是负资产]。大家之间互信的基础:智能软件与智能机器和黄金一样诚实,大家把它设定为为人民服务,它就会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

注册即股东,玩出新金融

以股支付,到账升值|交易创造价值,升值直接存入股权。

消费者注册,领取股权(CS),初始面值10元。

支付给商户或企业,CS到账升值5元,变为10元。

商户或企业在交易中心售出,消费者买走CS,到账升值5元,变为20元。

1枚CS从面值10元升值到1000元,会创造100495元交易额(15+20+25+...+1000)。按照阿里5%佣金规则,系统创造5000元价值,可以一路派发红包,CS面值100,派息100,CS面值200,派息200,CS面值300,派息300,CS面值400,派息400......当然,派息也不是人民币,而是提货权。20亿枚CS面值从10元升值1000元,会创造200万亿交易额,会派发10万亿提货权股息,会很自然的实现:国民基础收入。

消费者使用理由:永远有补贴和派息。

商户与企业使用理由:永远有补贴且可以获得无息贷。

补贴哪里来?大家选择的软件平台创造的价值。

全民和中国制造被带入这个补贴游戏,大家很自然的就会发现:原来市场可以没有贷款,我们依然愿意赚钱。原来比特币(挖出来的信誉)只是新金融开始的一种方式,更普惠的方式是:注册即股东。以股支付,到账升值。原来提货权管理(银行)、股权管理(股市)、零售(电商、ERP)三者可以合一(三网合一)。原来我们不需要ta帮我们解决问题,ta才会屁颠屁颠的跑过来,锦上添花。

ta是美元!ta是华尔街!ta是现在威风凛凛、金盔金甲,胯下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小胖孩!

中信出版社《智能社会》


高金波

作为会议主办方,终于能坐下来聊一聊本届论坛最具新闻性的这篇讲话了。这篇讲话两大要点,真正的核心要点,是要建立一张超级资产负债表。新闻要点,则是批驳所谓的金融乱象。

这其实是工行高层一脉相承的认知。

工行老行长杨凯生,就曾多次撰文,指出金融领域的生产力过剩、披着创新外衣的外行乱搞的问题,他幽默地说,“不要把Fintech搞成了Funtech”。

对于金融领域的风险,宇宙行工行一直相当警惕,也相当自省。

已经摆上台面的,正在处置的,都是持牌机构在做的事,什么资管啊同业啊票据啊,盯住几个关键节点,就能防止互金领域“跨界输入风险”。

但是,楼主提到的几个所谓金融乱象,就真的不好管了。不好管的原因,易会满也在讲话里作了分析。

各家金融机构试图盯死了管好了自己家孩子,但是在分页监管的空隙里,一开始是过度金融化,然后在交叉性金融领域里隐藏着风险,多牌照金融控股机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挑战金融监管难度,在监管标准的差异之间形成了套利空间。易会满还点了货币基金的名,认为货币基金现在的行为,产生了实际上类似银行业务的功能异化。或者说就算没有功能异化,但是货币基金的实际市场表现,导致了风险与收益、规模不匹配的严重问题。

本质上的解决方案,就是在央行指导下,根据原有的央行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体系和银监会监管框架体系等现有基础上,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

这套解决方案从实操上肯定还有很多可行性的细节需要详细讨论,但从大思路来说,工行上下,甚至是金融监管体系内部,对此的意见,从近期的几次大会看,应当是非常趋于一致的。


程蝉

中国银行业早晚死过度创新上!

世界上所有大银行都有实业支撑,就中国银行业建立在泡沫上!

美国大银行背后都有垄断实业,波音,可口可乐,迪士尼,美孚,IBM,高通,等等,而且不离不弃,一直支持决不会抽贷,民众才信任,敢投敢存。

德国大银行也如此,奔驰,宝马,大众,西门子,博世等等垄断大企业,也是百年不变,与企业共存亡。

日本银行业也是如此,三菱集团,丰田,本田,索尼,京瓷,等等垄断大企业,也是从不撤贷,共兴荣。

反观中国银行业,什么热门投什么,失去服务实体初心,背后没有世界竞争能力大企业支撑,好的民营大企业都不愿银行投资,中型企业只想放高利贷,小企业又经常被抽贷,搞的民营大中小企业都不愿找银行贷款,宁愿找民间借短贷,不敢做大做强做好,害怕被落井下石。

中国银行业最喜欢央企,国企,地方政府这些稳定收入公司,一半投资在房地产上,想赚快钱,与房地产共存亡,让民众不放心,不敢存,不敢投资。

中国银行业主要支撑全是旧经济代表,新兴产业,移动互联产业代表,BAT,华为,大彊,小米,共享经济都沒有银行影子,怎么有未来?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钢贸,温州房产,山西内蒙资源类,东三省国企银行亏了多少?套了多少?违约多少?

沒有实业支持,房价不会上天,人与天斗,下场可想而知,且行且珍惜!


心有远芳

部分赞同。

第一,创新过度是同意的。因为我们的创新都是伪创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偏离了服务实体、服务大众的本质,而是为了利润与监管部门玩猫鼠游戏,对于经济发展没有好处,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也没有享受到金融发展的成果。

第二,过度金融化不赞成。实际上,我们的金融需求是被抑制的,经济发展的成果没有通过金融发展让普通大众享受到,投资渠道欠缺,普通人只能通过买房来投资,享受一点发展的成果,这是扭曲的。

第三,货币基金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实际上是有利于普通民众的。普通人开始享受到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存款收益也大幅提高,这是一种真正的创新,出发点是很好的。只不过没有按照监管的节奏,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利率市场化的整体推进。但从另外一方面看,这种创新倒逼了金融改革,具有很多的积极意义,总体利大于弊。


John45103

我国银行业脱实趋虚已成通病,且病得久了,病得不轻。几大国有银行你扪心自问近三十年来,你们从信贷政策制度的设计制定到实际操作,何时是站在支持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三农需求为前提,为出发点,为目的的?中国的基础产业特別是三农和小微企业若不是还有农村信用社,民间融资支撑,早就全线崩溃!!!中央一再三令五申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你在国有几大行中能看到一鳞半爪吗?国有银行打着防控风险的晃子,对向中小企业,涉农贷款设定了那么多,那高的门坎,拒其于千里之外,请问有几户企业能正常在几大国字行贷到款?国字行把计划经济时期为基层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机构网点都撤並收缩到大中城市,把信贷审批权都集中到总分行,一笔贷款从收集资料上报到审批几个月都办不下来,且层层设卡,信贷承办员人人是关,谁不签字都过不去。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只限一年,必须还旧才能贷新,把多少中小企业逼向高利贷,逼到破产!多少能正常运转的企业因资金困难而举步维艰,那家银行真关心过,支持过!而国字号银行以所谓双大战略,把信贷资产都投到那了自己知道!


莫非60969015


酒加花生米

我觉得很正确,中国的银行很浮躁,喜欢赚快钱,中国银行的金融创新产品其实是在催生经济泡沫。你看现在的房地产业,为什么会出现鬼城,这和银行业的金属创新是分不开的。现在的保险业,野蛮收购,他们不是推动实业发展,而是在摧毁实业。我认为金融创新是推动实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及精神财富,而不是创造更快赚纸币的方式,光生产纸币国家是发展不了的。老百姓也富裕不了。同时这种金融创新催生了投机,钻营,社会浮躁,随之而来的是诈骗的市场膨胀。因为能快速赚到纸币就是英雄,管他是怎么来的。这种投机心里的膨胀直接导致了社会诚信缺失。


龙入大海60080747

不是过度是太过度,金融不支持实体经济,催高房价,弄的全民负债。到处都是金融科技,科技金融,其实就是变相高利贷,给戴个科技帽子!金融不服务实体,企业无法发展,老百姓哪来的消费?到处都是小额贷款公司,打着低息的旗号套路了多少家庭。各种贷诱惑年轻人超前消费,有多少父母心里流血,有多少孩子被逼走到绝路!国家出手治理这些乱象是时候了。


无名666777

金融乱象不是几个,其实细分会有很多,不过一般人仅仅遇到其中几项而已。想想你到金融机构办理业务不满意的地方,这都是乱象之一。目前银监会人民银行都在治理,金融业自身也在梳理整改。

说金融创新过度不符合实际,金融创新远远不够。创新是无止境的,关键是,目前有一些是披着创新外衣而搞的融资,风险性极大,最终受害的是普通投资者。

治理,不能一刀切。违反法律法规的,严厉处罚;制度有缺陷的,完善制度;创新失误的,要给予保护。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