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的能力明明更强于雍正,为何康熙最终还是选择了雍正?

zhutg0630

的确,八阿哥胤禩在权谋、人缘等很多方面都要强于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在大臣们中间,胤禩素有“八贤王”的美誉;而在兄弟们中间,老九、老十、老十四等人也都很敬佩他,唯他马首是瞻。应该说,以他的能力,让他当皇帝,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康熙为何选了人缘不佳的“冷面王”胤禛,而放弃了“八贤王”胤禩呢?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康熙晚年,由于他的懈怠,再加上他的仁慈,导致吏治败坏。很多当年立下汗马功劳的老臣,及其子女,都开始躺在功劳簿上贪赃枉法。康熙看到了这一点,但他年纪大了,不想掀起血雨腥风了。他把整治吏治的任务,留给了下一个皇帝。

从这个角度看,他选择铁面无私的胤禛,而放弃八面玲珑的胤禩,可谓十分英明。后来的事实证明,雍正皇帝确实没让康熙失望。他上位后,立即着手整治吏治,并且很快就让官场风气焕然一新。

第二,胤禩拉帮结派,犯了康熙的禁忌。

胤禩这个人,很会搞人际关系,善于团结别人。他不仅拉拢了三个兄弟,在大臣中也拉拢了很多死党。

这必然会引起康熙的警觉 。因为废太子胤礽谋反的事情,并未过去多久。

帝王家的父子关系,并不像寻常百姓家。儿子为了皇位,弑父的事情并不鲜见。所以,犯了忌讳的胤禩,必然引起康熙的防范,自然不会把皇位传给他。

第三,康熙喜欢胤禛的儿子弘历。

胤禛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是康熙最喜爱的孙儿。在100多个孙子中,只有弘历被接进宫里陪伴着晚年的康熙,两人感情甚笃。

如果康熙希望自己最宠爱的孙子将来当皇帝,那么必然要先让这个孙子的爸爸当皇帝。

以上浅见,供诸君一哂。


趣谈秘史

八阿哥的能力和人缘在当时虽然强过雍正,但是处事和做事的风格却不如雍正。

首先,康熙皇帝虽然他的一生文治武功很厉害,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签订尼布楚条约,平定准噶尔丹,可以说是千古一帝。



但是康熙晚年的官吏却非常的腐败,国库极度的空虚。同时当时朝廷的派系很多。

虽然康熙皇帝也想整治官吏,提高国库的收入,但是因为年龄大了,已经没有能力和精力去做这些事,只能留给未来的皇帝,而这个皇帝处事必须是雷厉风行,以强硬的手段来治理。

而雍正是最合适的人选,雍正不会因为个人关系而对不法之事格外开恩。

所以雍正刚登基的时候,国库很穷,但到乾隆登基为帝时,国库已经很富裕了。


其次,在康熙晚年,康熙知道必须推行新政才能治理朝廷,从雍正之前几次的做事风格看出,只有雍正做了皇帝才会坚决的推行新政。

推行新政就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八阿哥的人缘好,不一定会为了新政而得罪别人,这样就不能根本解决朝廷的内在问题。

而雍正则不同,他会排除万难的推行新政,达到提高国力的效果。

最后,康熙晚年,党派很多,雍正的势力明显要低于八阿哥。


正是因为支持八阿哥的人多,就说明八阿哥拉帮结派的厉害,这让康熙心里很排斥。

所以,虽然八阿哥的能力和人缘都要高于雍正,但康熙最后还是选择了雍正做了继承人!


中孚鉴

首先要看如何看待能力问题

雍正当皇子时,6岁进尚书房,师从张英,徐元梦等当时的名流,起码文学素养不差,16岁开始处理一些政务,21岁进封贝勒,开始奉命考察国家山川人情民风民俗以及官吏治理等,可以说这一段时间他积累了很多时政经验,也比其他皇子更深的了解到一些社会问题,而老八在这一段时间却是在朝中广节善缘,加上平时与人温和顺从,所以名声比雍正强好多,当时的李光地等人都很赞赏他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看出他比雍正能力强在哪里,否则史书一定会记载一部分,能力只是能力,老八只是会做人,而他最要命的是张明德事件,张明德算命说老八未来一定是皇帝,老八很开心没有报康熙,康熙后来知道了,这说明你老八很在意这个皇位呀,形象一下毁了一大半。

而康熙一生文治武功,明白老八很多方面像自己,但是,康熙晚年吏治腐败,朝廷无钱可用,大臣拿国家的钱,而那些大臣大多与皇子有关,所以康熙无法深查,老八与朝中大臣结交,如果他上位,那国家的钱怎么办?而老四相比较却很少有朝臣,这是康熙希望看到的,另外,老四在有一次画地图时,将当时不是很太平的西藏画入中国领土,证明在原则等一些方面可圈可点。



还有关键一点是雍正即位后干了什么,雍正一朝,对内推行养廉银,整治康熙晚年腐败问题,对外平定青海叛乱,在经济和政治以及军事上都有所发展,乾隆之所以那么任性,是因为雍正給他留下了一个有资本的国家,所以,雍正能力不差。



如果非要有人认为老八比老四有能力,那只能说,其实很多时候看的不是能力,而是你和不合适。

谢谢!


飘零

。八阿哥的能力明明更强于雍正,为何康熙最终选择了雍正?

这个问题要看怎么看了,如果说八阿哥比雍正强,这一点我到是不觉的,康熙之所以选择雍正,是雍正一心对国家的治理能力强,康熙帝是看在眼里的。康熙十六,黄河决堤,百姓流利失所。朝廷是国库空虚,拔不出赈灾粮款,雍正提出帐计救灾的方案,并让官员捐款拿银子,那时八阿哥等人不但不替康熙分忧,反而参了四爷一本,说什么扰官逼捐,试想康熙能高兴?

果然四爷替皇帝筹款赈灾见成效,被封雍郡王。

还有就是追查户部欠款,那可是得罪一大批官员的事情,太子、八阿哥都不想得罪人,就推荐了胤禛,当时胤禛也不想接这活,在和邬思道谈心时,邬思道一语点醒了胤禛,说如果都不接查欠款的差事,皇帝身边就没有替皇帝分忧的人了,而且邬思道让雍正一定要接欠款差事,来增加胤禛在皇帝心中的份量,果然雍正没有让康熙老爷子失望,被封亲王。在争太子一事上,邬思道暗示胤禛“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要让胤禛没有参与八王党和太子胤礽宫斗,而是称病保太子。说白了康熙所以选择老四,其原因就是老四踏踏实实是为国家为社稷而谋,而八阿哥却是在朝中拉帮结派,为争储而谋。所以康熙选择了老四雍正。


夏有凉风61

能力强否,不是大臣们说的。那是八阿哥党互相吹捧出来的,也得益于老八接受大阿哥党和妻家安亲王系列的支持。

雍正的能力显然强于老八。


张勇達州

康熙在位的后几年,战事连年,国力已显衰弱,急需一位金刚不能夺其志的明君,老八处事圆滑,喜欢玩弄人情世故,不能推动弊政的改革,老四胤禛冷面无情,勤勉用功,能当大任,历史证明雍正确实是个好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