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雲尼颱風水淹廣州的日子裡聊下青島下水道

艾雲尼颱風今早6點登陸廣州,狂風、暴雨。

廣州不出意外的淹了,我以為有了房、有了車,生活就美滿了,今天才知道還需要一條船...這樣的段子每逢暴雨天就會冒出來,今天以表情包的形式在廣州小夥伴的群裡出現,2年前的暴雨季在上海小夥伴的群裡以圖片的形式出現過。

艾雲尼沒登陸前,廣州已連續下了5天雨。南方的水道水量跟北方完全相反:南方水道晴天水量多,北方水道雨天水量多。南方雨水多,應對汛期更頻繁,會在下雨前的晴天開閘放水,北方在雨後開閘放水。

昨天下午去菜市場,路過河邊,泛黃的河水離溢出不到20公分,之前的下雨天路過河邊時,1米多深的岸邊河床多半漏在外面,只有中間水道留水跑船。雨下的太多開閘都放不出去,下游水位升高導致河道里水流不下去,河道水位升高使得通往河裡的下水道排不動水,廣州就這樣變成了威尼斯。

這跟下水道高矮胖瘦沒關係,水往低處走,沒了低處,水還能往哪走?小學知識不多解釋。

廣州、上海、北京屬平原城市,地勢平坦,水平流,汛期只能坐等水浸,多數城市都在地勢平坦的地建成,雨水灌城的日子罵完街就會提及青島的下水道,德國建造、寬、大、100年前的螺絲釘油紙布包著....

這段子在人人網流行的年代特火,那會我還是啤酒隨便拎的青島小哥,在浮山腰上讀大學,每當看到這文章都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自豪感。

背井離鄉漂泊後才覺得,青島、深圳、重慶這樣的城市TM能淹了就奇了怪了,上溝爬崖的丘陵地,水還沒等流進下水道就流完了,下水道、地下室是城市化的產物,人為的地勢窪地,雨水沒想過要淹這些地,只不過這些地擋住了雨水奔向大海、江河的路,僅此而已。

德國的暴雨天也是水漫金山的,你要不信可以去萊茵河畔蹲半年看看。

外國的月亮格外圓,這事很多人分析過:殖民過一次對西方的跪拜刻在基因裡了,需要點時間淡化掉。

華為、小米、國潮熱引發的民族自信心崛起還不算是個體的真正抬頭,還是60/70年代服從集體的集體榮譽感,跟我這青島小哥當年以青島下水道為榮一樣。

這個問題本來還尋思往深裡扒拉扒拉,今兒無意間翻到魯迅一句話,完美的概括:真正的猛獸形單影隻,軟弱的牛羊才成群。

下雨天,記得穿拖鞋。

人生的終章是實現自我價值,可,個體又不能脫離群體存在。

艾雲尼颱風水淹廣州的日子裡聊下青島下水道

這道題,我不會解

取悅他人還是成全自己,這是個問題。

人與己,幾比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