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信陵君无忌

有这么一首诗,初读的时候你也知道他的千古名篇,但是只是理解一下表面的意思。等经历了人生的挫折之后再去感受这首诗,悲壮而苍凉,这首诗就是《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年轻的时候被人称赞:此子必为海内文宗。后来他也确实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越过六朝诗歌,直接从建安文学之中吸收营养,将曹操诗歌的雄劲之风爱带到了唐诗里面。

且看全诗: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都是诗人的感受,没有景物描写,却能让人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一种萧瑟荒凉的气氛。

前两句两个“不见”暗示了环境,我们仿佛能够看到一望无际的旷野之上仅仅矗立着一座幽州台,点缀幽州台的,是一片空旷与寂寥。

念天地之悠悠,一个念字表现出诗人思想的深邃,他一边眺望望一边思考。这个悠悠可以是诗人看到的空间上的辽阔高远,既有空间上的,也有时间上的,那是历史久远以来赋予幽州台的一种沧桑。此情此景,诗人心中的情感得到了释放,于是泪水流了下来。


诗人写这首诗的正值人生的低谷,他可能有一点沮丧,但是没有颓废,他将自己的独孤寂寞之感、纵观古今历史的慷慨之情,化成了一副天高地阔、雄伟苍茫的意境,这不是一个人的呐喊,而是古往今来无数怀才不遇之人的肺腑之声。所以千百年后读来依然悲壮,依然富有生气。

后人拿陈子昂与杜甫并论: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登高发表感慨是古人经常做的。

阮籍登上楚汉古战场,发出了:时无英雄,让竖子成名

李白登上高楼,写来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辛弃疾登上了健康赏心亭,写下了:无人会登临意

他们都是命运多舛的诗人,他们可以失落,但是不会沉沦。

陈子昂的命运也是非常坎坷,他曾经受到武则天的召见,因才气而当官,一路升到拾遗。后来不做官回到家乡,被县令段简索贿,又被送进监狱,死于狱中,年仅四十三岁。

当我们知道了他的生平,这首诗是不是更加具有历史厚重感了呢?


诗书君

人生天地间,孤独是常态,因此,孤独也是古诗词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古诗词中,我们能读到各种各样的孤独,能体味到各种各样的孤独的境界,其中,将孤独的感觉表达得最为深邃的,就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时间的孤独,在时光的长河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唯自已一人独立于此,而自已,也会很快被时光的长河淹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草没了。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化为尘土,在时光的长河中,一个历史的尘埃又能激起多大的浪花呢?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天地悠悠,是空间的孤独。天地是何等的广阔,而个人,又是怎样的渺小。

一个人面对历史的浩瀚,而对天地的悠悠,怎能不怆然而涕下呢?

西汉的「淮南子」有云:“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空间是宇,时间是宙,陈子昂的这首诗,包含他对整个宇宙人生的思考,写出了一个人独立于茫茫宇宙中最为深邃的孤独。

清人黄周星在「唐诗快」中评此诗道: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

答者:谢小楼


谢小楼

据《周礼·夏宫》之记载,天下共分为:扬州、荆州、豫州、青州、兖州、雍州、幽州、冀州和并州九州。《周礼》中"东北曰幽州。"《春秋元命包》又云:"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言北方太阴,故以幽冥为号。

幽州作为九州之一自古有之,自周武王灭殷兴周之后,大封天下,封召公于幽州。

幽州的大致范围包括今天的河北北部以及辽宁一带,属于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管辖,后几度易名,隋唐时期,幽州的军事地位逐渐突出,成为北方的军事重镇,于是被重新设置为幽州。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位于现今的北京大兴.,又名“蓟北楼”,也称为"燕台"。

幽州台原本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专为招纳贤才之用,因燕昭王曾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了大批的贤才,其师郭隗就是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而黄金台招纳而来的名将乐毅,更是连破齐国七十余城,使之幽州台名垂千古。然而在历经沧桑之后,幽州台早已不复存在,能让北京人记住这座历史古迹的,也只有盛唐时期著名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为陈子昂曾任右拾遗,所以后世也称其陈拾遗。

陈子昂是进士及第,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陈子昂是一位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诗人。面对武则天时期的弊政,陈子昂常常是直言进谏,但并不为武则天采纳,武则天的霹雳手段世所共知,因此陈子昂曾一度以“逆党”的罪名而下狱。即使是在陈子昂解职归乡之后,仍受人陷害,最终忧愤而死。

陈子昂作为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现存的佳作有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展示了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通过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抒发了他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表达了他在理想破灭时的寂郁心情。《登幽州台歌》语言苍劲奔放,极富感染力,即酣畅淋漓又余音绕梁。

《登幽州台歌》的大意就是“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平心而论,武则天虽算不上是位千古名君,但作为“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承前启后者,她的历史功绩还是有目共睹。

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阮籍在登上广武城,观看了当年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交锋的古战场后,也曾发出过“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感慨。而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堪称是相得益彰,假如陈拾遗、阮步兵这对知音邂逅之后,不知会哭还是笑,但作为一名北京人,还是应该记住陈子昂和他的《登幽州台歌》。


刀墓手札

燕国几乎是战国七雄里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被强大的赵国、齐国挤在角落,中原的激战很少有他的份。


燕昭王即位后,决意改变这一现状。


他问计于郭隗:我欲广招贤才,请问有何良策?


郭隗道:我给大王讲一个故事。过去有君王想以千金求千里马,有小臣自愿担当这个使命。三月之后,小臣回报说千里马已死,他用五百金买了马骨回来。君王大怒。小臣却道,如此天下人都知道您有多舍得花钱求马,自然会纷纷主动献千里马而来。


郭隗道:请大王以我为马骨,尊宠我,则贤人不请自来。


燕昭王于是筑“黄金台”,在其上拜郭隗为师。不久,乐毅、邹衍等天下名士纷至。


燕昭王再拜乐毅为上将攻齐,一举攻下70余城,堂堂东面霸主的齐国只剩即墨和莒县两地苦守,几乎灭亡。


自此,“黄金台”便成为天下士人心中被明主赏识、大展宏图的一种象征和一处圣地。


一千年以后,三十八岁的陈子昂随军北征,眼看大军一败涂地,而自己屡屡进谏却无人听从,他提出自己率领一支先锋前去打开局面,也被拒绝,反而因此被降职处分。


他惆怅失意、心灰意冷,登上这座已经被称作“幽州台”的古迹。极目四野,边地开阔,古台今犹在,而前贤不再来。当年的燕昭王、郭隗、乐毅都已湮灭在奔涌的岁月里,仿佛那尊贤拜相的传统也已一起消逝。只剩他独自一人登临这座孤独而又沉默的圣地,前不见虚怀纳谏礼贤下士的古人,后不见从善如流求才若渴的来者,天地浩大,古今悠悠,却无处安放满腔热血和一颗报国之心。一种强对比下巨大的无力感向陈子昂袭来,如何能叫人不怆然泪下。


两年后,因父丧,失意的陈子昂辞官回乡,又四年,刚过不惑之年的他遭人迫害,枉死狱中,报国之愿终成梦幻。


东土大唐三俗和尚

先看诗人写下这首诗的背景。公元696年,契丹王李尽忠、孙万荣叛变,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参谋军事。武攸宜轻率少谋,出师不利,致使前军覆没。陈子昂满怀热忱,向武攸宜进谏,并愿“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但武攸宜以其“素是书生,谢而不纳。”几天之后,他忍不住再次进谏,武攸宜一怒将他贬为军曹。诗人接连受挫,报国无门,此时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


再看这首诗的形式。这首诗属于“骚体”,源自《楚辞·远游(一)》“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作者联系自己的身世背景,使这首诗意境更加苍茫遒劲。整首诗是诗人心声的自然流露,不讲求形式,没有羁绊束缚,却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最后看这首诗的内容。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集中表现了一种孤独情绪,这种孤独感情绪,表现在政治上即是报国无门,他的远大抱负无人理解,不遇知己而产生的孤独。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首诗着眼于时间,感叹自身的生不逢时,前代的明君贤士不复见,后来的明君贤士也来不及见,只见茫茫宇宙,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简直不是诗,而是诗人发自灵魂深处的呻吟与喟叹,是诗人郁愤不平的生命的呼喊!


日新录

“登幽州台歌”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诗,却深刻地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其诗语言奔放有力,短小精悍,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幅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浮现在读者眼前...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瀚无垠的宇宙及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烘托主题。第四句饱蘸情感,凌空一笔,把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粘贴到画面的主页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使作品神韵飞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全诗前后句法参差不齐,音节抑扬变化,相互配合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因此能成为经久传诵的千古名篇。


琴韵悠扬43810185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也说

自古文人诗多情,

可知军中男儿雄。

子昂幽州台儿歌,

悲怆泣鬼惊天鸣。

陈子昂是一名军人,军人站在古战场的幽州台,肩负的使命,面对种种的困难,自然有军人的情怀。不是一般文人说的感慨万千。今天也依然如此。一般人怎能体会到陈子昂的所想呢?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不教胡马度阴山。一个军人的责任。为了祖国的疆土,为了民族的存亡,有多少男儿前赴后继,拼死杀场。冒着风雪雨露,无论白昼黑夜。亲爱的朋友,你能在诗中体会到,或寻找到一丝的感觉?前不见古人,古人是谁?我记得毛主席有一句话,说“成千成万的先烈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古人是那些为了祖国,为了民族生死存亡英勇倒下作古的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争战几人回。后不见来者,也依然是像江河,像日月星辰一辈接一辈,自有后来人。天地悠悠,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英雄辈出。他们为祖国,为人民一代接一代涌现出无数的英雄……。惊天地,泣鬼神。独怆然而涕下。抗美援朝英雄儿女王成“向我开炮!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向我开炮!”悲壮吗?苍凉吗?能体会到军人的情怀吗?

我想,陈子昂的这首短短几句诗,千百年来,倍受推崇,正是有他高尚的军人情怀。为祖国,为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站在那里。无论是风霜雨雪,荒漠戈壁。至于遭遇的种种不公,但对于一名军人,无愧。够了。


李金田11

这是首将孤独写得大气磅礴的诗。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今河北省,又名称蓟北楼,属古燕国国都。

悠悠:长久遥远。

怆chuang四声:悲伤。陈子昂:出身优越,慷慨任侠,凛然正气。696年,陈子昂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因意见不合,降为军曹,登上幽州台,一曲短歌抒幽愤。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横空出世,一语惊人,极言天地之大,历史亘古。

古人是谁?在古燕国国都,曾经为国家大业招揽人才的燕昭王。

何为来者?自然是后来居上赏识人才的贤明君王。

这一句是牢骚悲愤之语,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慷慨悲凉,天高地迥反言个体之渺小,生命之短暂。

为何怆然流泪?天高地阔,于天地间的人如何渺小匆匆,人类置身于历史长河的孤独,又何可悲,如何言说,更何况功业无成,碌碌无为!

这一句是悲痛伤心语,无所作为,生而何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诗人要的是得人赏识,有所作为,才不枉浩荡历史中走上一回!

登高望远,极目广袤,是满腹才华,一身抱负的君子不甘沉沦的清高,孤傲,悲凉,是茕茕孑立于天地间灵魂的孤独。

写孤独的诗太多,然而孤独得天地悠悠,天长地久,恐怕首推这一首,因诗人将个人命运进行了超越时空的思考,在我们看来,已有了哲学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