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税链:一种基于区块链与智能数据技术的征税模型猜想


金税链:一种基于区块链与智能数据技术的征税模型猜想

近日来,由崔永元起底爆料的疑似大小合同、阴阳合同等影视行业偷漏税潜规则,引发社会极大关注。国家税务总局公开对“阴阳合同”事件表态:责成管辖税务机关展开调查。

不止是在中国,偷税漏税行为是一种全球普遍存在的违法现象,小到个人,大到企业。漏税手段也多种多样,会计人员“做账”手段、利用发票偷税,利用国家政策及制度不足进行逃税等,通过阴阳合同、发票多抵扣、虚列费用之类的问题较为常见。而无论何种手段,归根到底都是数据作假。偷税漏税现象不仅使得国家财政税收流失,更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打击偷税漏税行为已经成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重要环节。

或许很多人认为打击偷税漏税是税务部门一家单位的事情,实际上,整个涉税数据遍及工商、银行、财政、房产、国土、公安、海关等多个部门。尽管有关法律法规讲到了提供涉税数据的义务,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涉税数据的交换面临各种“玻璃门”,各类数据之间实际上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税务部门对偷税漏税的打击无法精准发力。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基于区块链与智能数据技术的征税模型闯入人们的视野。区块链具有的去中介化、可追溯性、防篡改性、通证激励性等显著优势,使其在税务管理中的证据认定、发票管理、税库银联网、涉税数据共享、纳税遵从、纳税信用等级认定等方面应用潜力广阔。在此,笔者提出“金税链”这一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化征税模型的猜想。

“金税链”定义:金税链是国家主导开发的一条区块链公链,其主要目的在于整合处理全国范围内的涉税数据和涉税业务,金税链将采用PBFT(拜占庭容错)算法。

节点类型:

超级节点:由大陆地区31个省级行政单位各设一个超级节点,负责全链记账运算。

管理节点:各级税务部门建立管理节点,按照管辖权限获取数据。

纳税节点:各类纳税主体各自成为一个信息节点,负责各自纳税数据的生产。

协税节点:工商、银行、财政、房产、国土、公安、海关等掌握涉税数据的部门成为协税节点。

基于区块链架构的金税链,将至少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可追溯性:不止是纳税人的申报数据全程可追溯,包括管理人、协税人所采取的行动都将完整记录。

不可篡改性:任何涉税数据和行为一经上传,不可篡改。(不可篡改不等于不可以修改,所有的修改都将留下记录)

便利性:通过链上业务的办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信性,可以有效避免一大堆没必要的表单填写和流程审批,给纳税人带来极大便利。

阳光性:基于区块链公开透明的机制,使得“暗箱”操作、人情税、关系税等将无所遁形。

激励性:通过相应通证的机制设计,对于准确详实上传信息数据的纳税节点和协税节点给予通证奖励,这些量化的通证将成为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纳税绿色通道、政府表彰奖励等服务的依据;也将成为协税单位绩效考核的可量化依据。

安全性:由于区块链技术自身的可匿名性,所有涉税数据在链条上的流转,除了掌握相应权限的征税机关可以进行私钥反推,任何人都不能获取他人节点的准确数据(不知道数据来自哪个节点),从而确保了纳税人商业数据的安全。

数据智能分析运用:通过有关智能合约和算法,可以很容易在链上对可疑数据进行比对,从而精准识别逃税漏税嫌疑。举个例子:假如F姓女明星再签订一笔1000万元的合同,而此时其母亲的银行账号入账5000万元,即可能触发纳税评估的合约程序,从而对潜在的偷税漏税行为进行早期介入。

数字发票:区块链技术具有全流程完整追溯、信息不可篡改等特性,与发票逻辑吻合,能够有效规避假发票、完善发票监管流程。基于金税链的数字发票解决方案,将完美连接每一个发票干系人,可以追溯发票的来源、真伪和报销等信息,解决发票流转过程中一票多报、虚报虚抵、真假难验等难题。此外,还具有降低成本、简化流程、数据安全的优势。

此外,金税链还可以在纳税信用评级、风险识别预警、税收政策确定性、减免税认定审批、税收政策效果分析、国际联合反避税等更多领域进行更深度的应用。区块链技术也会继续展现其广泛的应用性,不仅为纳税人带来更多便利,也将随着偷税,漏税违法行为的减少,真正实现社会公平,人人安居乐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