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一直在試圖買便宜保險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近些年,保險銷售的渠道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強烈。各個保險公司紛紛以保障最全、價格最低來吸引消費者,以人們最為重視的重疾險來說,這家的重疾保120種,就會有另一家保150種,這家的輕症保10種,就必然會有下一家保20種,並且是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來宣傳自家的保險,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中,很多想要購買保險的人已經懵了。因為保險合同中的很多專業名詞不光他們看不懂,有時候就連銷售人員都搞不明白。因此,很多消費者在選購保險的時候,價格就成為了他們衡量保險的一個重要標準。那麼,在同類產品中,是不是價格越低就越好呢?

那些一直在試圖買便宜保險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不盡然。通常來說,很少會有兩款產品在價格和保障內容以及賠付額等各方面都是完全一樣的,但是,在兩者內容相差較小,價格懸殊的情況下,還是可以考慮一下價格比較實惠的那款保險的。比如不同平臺上的兩款意外險,保障時間都是7天,保障項目及賠付金額也基本一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優先考慮一下價格比較低的。

但是,在選購保險的過程中,我們不要將價格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因為,有不少人在購買保險的時候,對價格過於看重,發現一款產品在這個平臺上是199元/年,在另一個平臺上卻是179元/年,那麼肯定還有平臺的價格比179元更低,就會想要不我再等等。就這樣一拖再拖,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買了一款產品,結果卻在等待期發生了意外。這種情況,即便買了保險,被保人也沒辦法享受它所帶來的保障。

那些一直在試圖買便宜保險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所以說,買保險很忌諱拖,因為一不小心就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在挑選保險的過程中,投保人首先應該確定自己想要購買的產品品類,比如是重疾險、意外險還是健康險?確定好險種後,再仔細查看不同平臺上的保險在保障額、保障範圍、報銷比例等多方面的內容,然後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從中挑選比較適合自己的保險。最後,再從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幾款保險中進行價格的對比,挑選出價格相對比較低,但是又適合自己的保險。

比如,25歲的王麗想要為自己買一款重疾險,由於她每年都會進行體檢,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還是比較瞭解的,所以在疾病保障這一塊,比較傾向於輕症賠付。因此,她就可以在幾個平臺中挑選輕症賠付範圍較廣的保險。然後,在對保障額、保險範圍等方面進行綜合比較後,結合自身的經濟狀況,從中挑選一款價格也適合自己的保險。

那些一直在試圖買便宜保險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所以說,在買保險的時候,最怕的就是還沒有等到好的險種,災難就從天而降了。所以,不要過於注重價格,一款好的保險,不是在於價格有多低,而是在於是否適合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