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国家美术馆-4:巴洛克时期欧洲各国大师的代表作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历史进入17世纪,艺术来到崭新的巴洛克时期。要说巴洛克的绘画大师,首屈一指的当数意大利的卡拉瓦乔(Caravaggio,1571-1610)。他的写实主义和戏剧性用光对整个巴洛克绘画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卡拉瓦乔一生放荡不羁,经常打架滋事,1606年他在罗马杀死了一个年轻人,从此陷入逃亡生活。在此期间,也许是为了表示忏悔,他经常绘制一些与死亡有关的题材,比如下面这幅《莎乐美收到施洗者约翰的人头》。在《圣经新约》中,莎乐美在希律王面前跳舞得到奖赏,希律王答应满足她的任何要求,莎乐美的母亲因与施洗者约翰结怨便怂恿她要施洗者约翰的人头。希律王虽不情愿,但为不食言,也只好下令砍下了施洗者约翰的人头。这幅画绘制于1609年,按他以往的习惯,这颗人头很可能就是画家的自画像,他已经用这种方式在画中将自己杀死好几回了。

伦敦国家美术馆-4:巴洛克时期欧洲各国大师的代表作

与卡拉瓦乔的居无定所不同,博洛尼亚的卡拉奇三兄弟创建了博洛尼亚美术学院,着力培养正统的学院派人才。在这三人当中,最有天分的无疑就是阿尼巴·卡拉奇(Annibale Carracci,1560-1609)。在这幅《哀悼基督》中,你能感受到拉斐尔式的素描功底和提香般的绚丽色彩,这些正是博洛尼亚美术学院所积极倡导的。

伦敦国家美术馆-4:巴洛克时期欧洲各国大师的代表作

虽然今天在人们的眼中,阿尼巴·卡拉奇的光芒似乎被同时代的卡拉瓦乔所掩盖,但艺术史学家们从未忘记他对欧洲绘画的影响。比如在人物的构图、手势的力量和精确度方面,法国大画家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就受到他很大的影响。普桑曾在意大利学习工作很长时间,对拉斐尔和卡拉奇的绘画耳濡目染,回到法国后成为路易十三(Louis XIII,1601-1643)的首席宫廷画师。这幅《塑像前的酒神节狂欢》创作于1632年普桑在罗马期间。他在构图上使用了三条线,山峦上方的白云与蓝天的分界线向右掠过众人的头顶形成一条水平线,一棵倾斜的大树与右边倒在地上的女孩的胳膊形成一条大斜线,塑像与身后垂下的树叶形成一条垂直线,三条线形成一个箭头指向狂欢队伍行进的方向,体现出学院派的严谨和巧妙。狂欢人物的姿势全都呈现出微向右倾,手臂似波浪般舞动,仿佛一个个律动的音符,同时与右侧的塑像又有一种动静结合,而塑像恰似这个五线谱上的休止符。

伦敦国家美术馆-4:巴洛克时期欧洲各国大师的代表作

阿尼巴·卡拉奇是意大利最早将风景置于比人物更重要地位的画家之一,在他之前,风景仅作为人物的背景出现;从他开始,才有了一些人物在画中只占很小比例而以风景为主的画作。这种绘画方式被法国的另一位画家克劳德·洛兰(Claude Lorrain,1600-1682)所继承。他也曾到意大利游学过很长一段时间,并受到卡拉奇的影响。克劳德·洛兰喜欢从一个很远的视角表现宗教与历史题材中的大环境,比如这幅创作于1641年的《圣乌尔苏拉在港口登船》。

圣乌尔苏拉是传说中的一位英国公主,她被父王安排与远方的一个异教徒成婚,就在她与11000名女仆乘船远赴他乡途中,突遇一场风暴,把她们刮到高卢的一个港口。于是公主决定在婚前进行一场泛欧洲的朝圣。可怜她们在前往科隆的途中被匈奴人抓获并全部残害。画面中一袭黄衣手持旗帜的就是圣乌尔苏拉。克劳德长期在意大利生活,他画中的这个港口的画面参考的就是罗马蒙托里奥海港。

伦敦国家美术馆-4:巴洛克时期欧洲各国大师的代表作

说完意大利和法国,我们将目光转向西班牙,委拉斯开兹(Diego Velázquez,1599-1660)无疑是西班牙巴洛克画家中最有声望的一位。他被国王腓力四世(Philip IV,1605-1665)指定为当时唯一可以为国王画像的御用画家。下面这幅就是他在1632年为腓力四世画的像。

伦敦国家美术馆-4:巴洛克时期欧洲各国大师的代表作

这个美术馆中收藏的《镜前的维纳斯》是现存委拉斯开兹绘制的唯一一幅女性裸体画像,因为这种绘画在当时为西班牙官方所禁止。此画创作于1647-1651年,应该是画家在罗马逗留期间所绘。画中的女子以他当时的二十岁情人为模特。丘比特的右手搭在左手上,为维纳斯扶着镜子,缠在手上的丝带搭在镜子上,暗示丘比特与维纳斯的紧密关系。这幅画展现了委拉斯开兹宽大顿挫的笔触,通过粗犷的线条和浓重的色彩却可以将肌肤的柔美,床单和帷幔的褶皱表现得如此逼真细腻,显现出画家对画笔超强的驾驭能力。这幅画很可能受到提香1555年创作的《照镜的维纳斯》的启发,而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在1614年其实也创作过类似题材的作品。

伦敦国家美术馆-4:巴洛克时期欧洲各国大师的代表作

说到鲁本斯,他和委拉斯开兹可是非常不错的朋友。正是在鲁本斯的建议下,委拉斯开兹才两次游历意大利,并临摹了大量意大利艺术大师的作品,令他在绘画之路迈上新的台阶。鲁本斯是佛兰德最有影响力的巴洛克画家,深受王室的喜爱,曾为很多王室成员或贵族绘制肖像。西班牙的腓力四世和英国的查理一世都抢着授予他骑士称号。这里有一幅他为自己第二任妻子的姐姐绘制的肖像《苏珊娜》,画中人物风姿绰约,楚楚动人。它也被用作伟大的博物馆系列丛书中《伦敦国家美术馆》一册的封面。

伦敦国家美术馆-4:巴洛克时期欧洲各国大师的代表作

这幅《参孙与达丽拉》完成于1610年。参孙是《圣经旧约》士师记中记录的一位犹太人士师。上帝赐予他神力,可以徒手杀狮。菲利士人入侵时,参孙率领以色列人顽强抵抗,战无不胜。菲利士人想出个美人计,收买了美女达丽拉去诱惑参孙。达丽拉哄骗参孙说出了自己拥有神力的秘密:上帝赐予他的七缕魔发。于是达丽拉剪下这七缕头发,令参孙失去神力并被菲利士人擒获。菲利士人对参孙百般羞辱,将其绑在神殿中庆祝。在折磨中,参孙幡然醒悟,向上帝祈祷悔过,重新获得了神力。他用力推倒神殿中的石柱,使神殿坍塌,自己与庆祝中的三千菲利士人同归于尽。此画描绘的正是剪头发的那个瞬间,菲利士士兵守在门外等着进来抓人。背景墙上的壁龛里是维纳斯与丘比特的雕像,暗示参孙为爱所惑的命运。

伦敦国家美术馆-4:巴洛克时期欧洲各国大师的代表作

1635年鲁本斯买下了位于布鲁塞尔与安特卫普之间的斯腾城堡庄园,在那里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五年。这幅《斯滕城堡的清晨》描绘了那里的秋景,太阳在右边刚刚升起,左边便是斯腾城堡,近处的一名猎人正悄悄靠近他的猎物,庄户赶着马车出发前往集市。尽管当时鲁本斯身患痛风,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手抖,但此画仍不失为17世纪一幅伟大的风景画。据说此画对英国浪漫主义画家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1776-1837)产生很大影响。

伦敦国家美术馆-4:巴洛克时期欧洲各国大师的代表作

最后我们看看荷兰,弗兰斯·哈尔斯(Frans Hals,1582-1666)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杰出的肖像画家,其油画突破传统画法的束缚,运笔洒脱,色彩简洁明快,对后来欧洲绘画技法的改进有很大启发。他的头像曾印在10荷兰盾的钞票上。这幅《持骷髅头的年轻男子》创作于1626-1628年。持骷髅头的肖像画是荷兰的传统画法,可以追溯到16世纪早期,骷髅头象征生命无常。

伦敦国家美术馆-4:巴洛克时期欧洲各国大师的代表作

弗美尔(Jan Vermeer,1632-1675)被称为荷兰黄金时代最伟大的风俗绘画大师,他存世的画作不多,所以每看到一幅都不容错过。这是弗美尔1670年创作的《站在维吉娜琴前的女子》,画中女子的手指在琴键上轻轻滑过,扭头望向观众,她面前的空椅子也许勾起她对某人的思念。背景中的三幅画,中间一幅被认为是同时期荷兰画家绘制的《丘比特》,右手持弓的丘比特左手高举一张纸牌,暗示一句荷兰谚语:“只有一张牌,不可能作假。”寓意对爱情的专一。左右两幅被认为是与弗美尔同在代尔夫特但早几十年的风景画家的作品。画家对光线的把握极其精准,很好地再现了丝质衣服和天鹅绒座椅的材质。

伦敦国家美术馆-4:巴洛克时期欧洲各国大师的代表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