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要凉了?

王菊要凉了?

王菊“出圈”,她的名字已经跳出了更广阔的边界。

/

这不是她第一次处于这样的“危险”位置,从节目开播到现在,王菊已经历两次淘汰,之后上演“反转”才回到舞台。

这还远远不够,粉丝们希望能让这个看上去最不像女团的成员反而要在团体中出道,真挚、恶搞、反叛,各种目的掺杂其中,王菊“出圈”之后代表的不仅仅再是她自己,这个名字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符号。

女孩儿本人未必没有意识到,公布排名时她站在台上感谢粉丝:“原本我是为自己而战的,但从此刻开始,为王菊这个名字赢得荣光。”

谁在pick王菊

很多人把王菊的走红和亚文化联系在一起,而这背后离不开LGBT人群(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跨性别者)。

“不被主流文化所接受”、“做自己”,正因为他们在王菊身上看到了这些特质,引发了同志的共鸣。连《奇葩说》的辩手马薇薇都说:“女人爱上什么,真舍得花钱:所以偶像练习生火了。同志喜欢什么,真舍得拼命:所以王菊赢了。”

之后的发酵中,不少娱乐账号、官微、明星纷纷参与进来,最终演变成一场网络狂欢。

按照知微数据显示,王菊在被微博@老鸡灯儿带火之前,网络上就已经有娱乐账号在发布王菊“白瘦美”的旧照。随后节目中,和马东的互动,采访,以及公演中的拉票,王菊都在传达自己身上的与众不同和独立,尤其对观众那句“你们手中握着的是重新定义中国第一女团的权利”,让她赢得了大量好评。

支持王菊的人中,大量跟风的“路人粉”参与进来。他们甚至没看过几期《创造101》,就被网络上王菊的表情包、热词、投票方式所吸引,从“菊外人”变成了“陶渊明”(王菊粉丝早期的昵称)。

此外,还有多位明星参与到话题中来,更提升了王菊的热度,使她成为那个时段里最受关注的选手。

至此,王菊“出圈”,她的名字已经跳出了更广阔的边界。

粉丝经济影响力几何?

最新一期节目中,王菊的镜头多了不少,她的会说话、高情商在其他选手面前表现更为突出,但此外似乎也没有展现出其他方面更多的惊喜。

弹幕里,观众依然两极分化,“菊姐出道”后面也会刷过大量“质疑、讨厌”的声音。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了选手杨超越身上,外界一直质疑她的能力,但粉丝们还是把她送上了第二的位置。

《创造101》总制片人、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马延琨一开始就预估到了这样的情况:“现在年轻人追的偶像是分圈层、各有所好的,我们节目中很多女孩有争议,一定是有些人特别喜欢有些人不喜欢。”

因此,最初《创造101》决定做女团,也是因为女偶像的节目容易做出圈,而“出圈”就会有更大众的关注度。

此前,在《中国企业家》上一篇文章:《创造101》台前幕后全曝光,用这几招找到了普通女生的共鸣里就提到过,《创造101》节目的逻辑本身就带有非常强的年轻人走入社会的投射,关键是要关联起普通人的生活,引发他们的共鸣。

同样,在王菊这次的走红事件中,逻辑依然是引发共鸣。《创造101》制片人、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副总经理邱越最近在一次《三声》举办的活动中就表示过,爆款内容一定不是小众的,也许有一些小的切口,但是底层一定能引起大家非常广泛的共鸣。“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不可能在大众视野中呈现出强大的爆发力。”

所以观众看节目、看选手,被他们的特质所感染,就会把自己带入其中,引发共鸣。或者是在选手身上发现了自己想做又不敢做的那一面,因此支持偶像某种意义上也是支持自己。

马延琨此前曾表示过,粉丝经济是被夸大的,“我觉得粉丝很重要的原因是最忠诚的追随者,但如果只是在那个圈里,很难有大的商业价值。粉丝就是固定的那群人,还是要扩圈。”

而这一次,王菊能火,也是因为打破圈层,引起了更大范围的粉丝关注。许多人会联想到2005年的《超级女声》,当传统的造星方式被改变,再加上如今互联网的影响,粉丝们手里握着的不仅仅是投票器,更是偶像的命运。她们的话语权被放大,这次能制造一个“王菊”,后面也会有新的替代。

王菊受到关注后,官微@咪爪语音的老板拿出二十万为王菊买卡投票,还有几家品牌也表示了和王菊的合作意向。

节目采访中,王菊曾说:这种关注在她之前的人生经历当中是没有的,对她来说时机正好。“如果过早我可能不会把握,过晚可能又没有这个勇气了。所以有一些比我年纪更年长的人可能会觉得,从我身上看到了一些追梦的勇气吧。”

节目过半,最激烈的角逐才刚刚开始,王菊能否出道,能否走得更远,不仅是对她本人实力的考验,更是一场对粉丝的考验。

不知道这场网络狂欢过后,王菊的命运是否还会发生反转?

往期经典回顾

王菊要凉了?
王菊要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