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权在握的明朝将领,为何在朱元璋的赶尽杀绝之下不敢反叛?

小牧童

想多了,明朝将领没有大权在握,就算到了明朝末年,明军将领的权力依然被皇帝牢牢地约束。宋太祖赵匡胤都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将领拥兵自重的格局,从一个给地主放牛的放牛娃最终成为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绝非凡人,其先辈赵匡胤能懂的道理,他肯定也懂。从曾祖父到其父亲,朱元璋家里就一直就很穷,父母整日整夜的劳作也就是勉强糊口而已,遇到灾年甚至会饿死人。作为一个苦孩子出身的帝王,他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同时又可谓阅尽世间百态,后来的重典治国以及对功臣的防范都与他的人生经历有莫大的关系。

明朝统一全国后,继承了元朝的军户制度,军队兵源主要由世代为军籍的军户中提供壮丁,同时从民间招募士兵的募兵制也与之并存。根据刘伯温的建议,朱元璋创立了独特的卫所制度,自京师达于郡县,皆设立卫所,卫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各省的卫所由各省的都指挥使司(明朝地方最高军事领导机构,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分掌地方军政、民政、刑狱)统辖,各省都指挥使司由大都督府(1361年创设)管辖,但是老朱依然觉得这个大都督府有点大,1380年(洪武十三年,洪武是朱元璋在位时的年号),大都督府一分为五,分为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他们对各省都指挥使司实行划片管理,军都督府主要负责军籍管理,武职世官﹑流官﹑土官的袭替﹑优养﹑优给等。

然而明朝军队的训练、调动、车辆、武器管理以及军官的选拔授予等则由明朝兵部管辖。当战争发生时,兵部须奉皇帝的旨意授予领兵官于印信,从各卫所抽调兵力组成部队,战争结束后,领兵官须把印信交还于兵部,官兵回到各自的卫所。兵部与军都督府互相制约,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将军与士兵互相不熟悉,明朝将领的又怎么来的大权在握?另外明军分为京军和地方军,地方军由卫军、边兵和民兵组成,边兵主要分布于明朝北方九个主要的地方,防备蒙古骑兵的袭扰,民兵是军籍之外的主要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京军是明军的主力和精锐,洪武初期京军有48卫军,这其中有12卫军是皇帝的侍卫军,由亲军指挥使司统辖,亲军指挥使司不受五军都督府的节制,而是由皇帝直接统领。在如此严密的制度设计下,将领怎么反叛?

三纲五常,君臣之道并不是保证将领不反叛的决定性因素,在利益与权势的诱惑面前,人心往往最不可靠。唐朝的“藩镇割据”就是导致唐朝灭亡的很大的一个原因,只有制度才是最可靠的保证。朱元璋为明朝设计的很多制度都是行之有效的,然而有些制度的设计却是失败的,比如对明朝皇室的供养制度,明宗室成员在经过数代的降级后就不再降,依然是宗室成员,宗室成员都由地方政府负责发工资,且基本不能从事其他职业,到明末明宗室成员估计超过百万,因为不能从事其他职业,明末有的宗室成员甚至被饿死。老朱对子孙太好了,在对待太子朱标和皇太孙朱允炆的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朱标生性仁厚,朱标英年早逝后,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获得了继承权,他依然是生性仁厚,对这两位嫡统的仁厚儿孙,朱元璋生怕其死后,他们镇不住那些明朝开国时建树颇多能力强大的将领们,于是就为儿孙“拔刺”,该杀的就杀,毫不含糊。老朱虽然是重典治国,但说对文臣武将赶尽杀绝确实有点言过其实的,朱元璋也是依法行事的,对于守规矩的将领也是网开一面的,比如明朝开国大将汤和就得到了善终。

朱元璋死后,其四子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这时朱允炆领导的明军在对付朱棣领导的燕军时才陡然发现,明军中善于进攻的将领几乎很少了,擅长防守的倒是一堆,朱元璋“拔刺”太多了,过犹不及。读历史一定要读出点道理了,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对于现在的父母来讲,不要太溺爱孩子,该让孩子自己处理的事情就要让孩子自己处理,你的小孩终将要独立地面对这个世界,你不可能保护他(她)一辈子,儿孙自有儿孙福。独立才是成熟的开始。

欢迎评论和关注


十三叔看历史

将领的权力来自哪里?来自皇帝的授予。皇帝可以授予将领很大的权力,同时也可以随时收回权力。

中国几千年的治国思想,首推儒家。儒家思想主要内容就是三纲五常,第一条就是君为臣纲:意思是为臣必须绝对服从君主的意思。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将领不敢反叛的理论思想。

朱元璋为何要杀功臣?

1、害怕功臣像自己一样造反,朱元璋出身草莽,身边的功臣将领跟着朱元璋一路打下来,完全熟悉那套流程,朱元璋怕故技重施。



2、怕自已死后,下一任皇帝管不住功臣将领。

3、打仗时需要功臣将领打天下,可天下太平后,功臣将领手握重兵,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朱元璋杀功臣将领,为何不敢反抗?

1、很简单,不反抗只死自已一个人,反抗灭九族,是你你选哪个。

2、就算反抗,也不是朱元璋的对手。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大朝在握的明朝将领,在朱元璋的赶尽杀绝之不敢反叛是为什么?问题是为什么要诛杀开国大臣武将呢?关键在于有诛杀文武大臣的时空,使其不敢反叛。历代王朝建立,皇位政权得到初步稳定后,开国帝王施行“鸟尽弓藏”屠杀功勋大臣(含武将),如越王勾践、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诛杀开国武将大臣典型代表。朱元璋诛杀武将大臣巩固皇权时,大明的封建王朝制度根基已经建立起来,在平定天下绞杀元朝余孽中诸多朱姓王子与年轻将领已经成长起来,施行厂卫制度开始设立特务组织同时加大对武将大臣的监察与操控,想反未必有反的机遇条件。从历史辩证法来说,元朝皇室贵族未完全彻底汉化,局部某些繁荣外搞得天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出现在中华大地上,1351年红巾军起义到朱元璋1368年应天称帝,广大老百姓希望安居乐业不想继续混战;明太祖在初期采取的治世之策随应历史潮流实现统一社会安定发展农业生产。这时武将大臣谋反,违背人民安身立命的生存愿望未必得到社会的响应。朱元璋在得到天下之后皇权巩固,社会初步恢复稳定与生产休复开始,诛杀大臣是一步一步来的,环伺左右谋定而动,轻重缓急做到一个一个的诛杀中,没有让武将大臣有谋反的机会。那些手握大权的武将在建立大明王朝中功勋卓越,位高权重后多数骄奢淫靡、粗暴残忍,巧取豪夺平民房产田舍钱粮,敛财贪婪腐化让底层苦不堪言,谁又来拥护支持此类这些人?明太祖诛杀大臣武将恰蓬其时从某种程度得到广大小手工商业者和农民的心理支持与响应,从这方面来讲,这些人就该死,没有谋反叛乱的基础与社会资源。


长空孤鹫

手拿冲锋枪手雷的你怎么会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三岁小孩抢劫还逼着你吃屎然后自杀?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请万能的头条大神回答这个问题!看你题目就是三观不正!袁世凯被杀了吗?杨坚被杀了吗?你实力强你可以杀别人,你弱鸡才被别人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