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搞定 HR

影片最後的高潮處,數目龐大的架子鼓組成聲勢浩大的鼓陣,幾百個吉他手組成一個吉他陣,整齊劃一地在一種主要由高分貝聲響製造的翻天氣氛中彈奏音樂,而影片顯然沒有足夠能力調度、拍攝、剪輯好這種集體主義演出的宏偉場面,而給人一種涕淚聚下,歇斯底里,撒潑打滾的觀感。


不論從劇情、笑料、表演、音樂還是其他電影技巧來看,《縫紉機樂隊》都和這個場景一樣,是一部毫無想象力的電影。

成百上千人整齊劃一地做一件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見於兩種情況。第一,奧運會、文藝晚會等各種集體主義演出的會場,宣示一種集體的力量。第二,一些商家喜愛使用這種聲勢浩大的形式做廣告宣傳,比如千人吃麵,萬人吃豆腐等活動。

而影片就將“搖滾”放置在這兩種情況的端點上。影片開頭小學的演講比賽場面,是典型的學校集體生活,學生們在領導席之後端坐著。這種“演講”本身只不過是一種聲音拿捏的藝術,它的煽動性並不在於演講內容,而主要靠誇張的聲音與嘆詞來進行一種程式化的讚美。在小胖子胡亮過於抑揚頓挫以製造喜劇感的講述中,集安小城因為有四個搖滾樂手而聞名,政府迅速將之化作一種城市的集體榮譽併成為宣傳資源,為之立起一座吉他雕塑作為紀念。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許多城市都有這種象徵城市榮譽的大型紀念物。正是這種復興“搖滾之城”的宏大願望,而非對搖滾有什麼真正發自內心的熱愛,讓胡亮在多年之後想重組樂隊,以期保住即將在城市新建設中被拆除的大吉他雕塑。而且,他的手段也是要給政府晚會彈奏一曲,以讓官員再度認可搖滾的宣傳或經濟價值。但這實際上和要拆掉大吉他,打造一個嶄新的新集安的政府與房地產商之間的主旋律願望,並沒有多少差距。

二十年之後,所謂搖滾之城的明星早已不在,大吉他即將在隆隆的房地產開發聲中被推倒。胡亮為了證明“搖滾之城”仍然存在,就從北京請來一個落魄的眼裡只有錢的經紀人,集結了老、青、幼三代民間高手組成樂隊。在這些人身上,導演淺嘗輒止地描繪了人身處這個世界的痛處,並以之作為情節推動和笑料橋段的養料,但影片對人的理解和一切空洞的影片一樣膚淺,心靈非常純潔。大鵬在影片中揮著人民幣,罵自己飾演的經紀人程宮”只認得錢“,大概就是全片最深刻的地方了。實際上,如果這個經紀人眼裡只有錢並且一黑到底,這部電影可能還有一點點深刻的價值。

但確實,“只認得錢”是貫穿全片的一個靈魂。影片裡到處充斥著錢的蹤影,人的落魄只是因為沒錢,而有了錢就可以囂張跋扈並解決一切問題,並且就真的解決了。影片最後在大吉他雕塑遺址開發出一個大吉他形狀的房地產項目(這種具象建築遍佈華夏土地,毫無意義且莫名其妙,飽受批判),可以說是民間訴求與政府開發商利益的雙重勝利。這種非常純樸的金錢觀念主導著影片,使“錢”成為影片劇情的一個關鍵驅動力。而影片最後那場類似千人吃麵式的千人奏樂場面,自然成為新房地產項目的最大廣告宣傳。你可以看見那個房地產商在臺下聽歌時眼中閃爍的激動光芒,他可能也沒有想到,女兒叛逆地加入這個縫紉機樂隊,會使他做了如此得意的一門生意。

影片最後又是一次小學演講,仍然是那種做作的,粉飾的,集體主義時代遺留下來的腔調。而這就是整部影片主題的腔調,而隨之而來的字幕上,那些客串的昔日國內樂隊的成員們,統統成為了這種腔調的佩飾。

我好像沒有論及影片中的重要因素,作為一種音樂,或是作為一種精神的“搖滾”。

哦,這部影片裡有搖滾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