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班马”是否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斑马”?

古诗词中的“班马”是否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斑马”?

唐·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听说过这样一件奇葩事:有人怀疑李白诗中的“班马”是错别字,竟擅作主张改为“斑马”。斑马是非洲的特有马种,其他地区很罕见,更别说出现在中国唐代了。如果真有的话,也是外国使臣进贡给唐朝的异兽,只在皇宫禁苑才能有幸观赏到。况且斑马属野生马种,很难被人类驯化,怎么就变成李白的坐骑了?

那么李白诗中的“班马”,究竟是不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斑马”呢?

“班马”一词出自《左传·襄公十八年》:“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晋杜预注:“夜遁,马不相见,故鸣。班,别也。”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失群班马,迷轮乱辙。”

古诗词中的“班马”是否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斑马”?

春秋时期,晋、鲁、郑伐齐,晋大夫邢伯听到齐军营中离群之马的嘶鸣声,便大胆推测,齐军已经趁着夜色逃遁了。晋代杜预为“班马”做出了解释:由于天色太黑,失散掉队的马匹找不到马群,就会用嘶鸣之声呼唤同伴。因此“班马”就是离群之马。“班”意为分开,离群。

不过还有另一种解释,“班”又作返回解,《左传·襄公十年》:“请班师。”杜预注:“班,还也。”那么“班马”就是返回之马。这两种解释在李白的诗中都能讲得通。诗人要返回故土,跟友人道别,归途之马萧萧长鸣。不过更普遍的解释是离群之马,如清代王琦注:“主客之马将分道,而萧萧长鸣,亦若有离群之感。”

“萧萧班马鸣”更多的是表达诗人不愿跟友人分离的难舍之情,而非返回故土的急切心情,因此“离群之马”的解释更为妥当。“班马”的这种用法在唐诗中也很常见,再给大家举出两个例子:

黄莺急啭春风尽,班马长嘶落景催。——苏颋《赠彭州权别驾》

背枥嘶班马,分洲叫断鸿。——李峤《送光禄刘主簿之洛》

古诗词中的“班马”是否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斑马”?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了,古诗词中的“班马”并非今天我们常说的“斑马”。不过仅仅知道了这一点还不够,因为“班马”还有另一种解释: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班马”有时是对两位汉代著名文学家班固和司马迁的并称。

丘明既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辞于东观。——《晋书·陈寿传》

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与之相似,“班扬”是班固和扬雄的并称。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杜甫《壮游》

班扬名甚盛,嵇阮逸相须。——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与之同理,“扬马”是杨雄和司马相如的并称。

悠然想扬马,继起名硉兀。——杜甫《鹿头山》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一

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还不错,关注一下又不会怀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