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節寄語

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我這個已經當了爺爺的人看到孩子們都不由自主的喜歡,可能是年齡的關係吧,稚嫩的笑臉,白白淨淨的皮膚,純淨的眼神,撒嬌的腔調...哈哈...怎能不喜歡....

五十年前,我揹著媽媽做的棉布書包上學了,還有帶上一樣東西可能是當今的孩子們永遠想不到的,小板凳,洛陽話叫“墩兒”,亂的一塌糊塗的學堂需要恢復,學校僱傭的木匠正在一個大教室裡叮叮噹噹的“對桌子、對板凳”,所謂對,就是“對搭”,面兒爛的的可以報廢,腿還可以利用,安在缺腿的桌、凳上。無人抱怨,僅僅是欣喜,我上學了....教室儘管被老師和同學使用石灰粉撒過,但尿騷的味道依然在堂內飄蕩....

教材雖然也從拼音起步,但第一堂課學的是“天安門”,我們知曉了這是新中國成立,領袖宣佈“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城樓”。54名同學擁擠一堂,都是街坊鄰居無話不談,打鬧也是遊戲,無人記仇。小小的年紀我竟然對教室的四根大柱子反感,因為它們阻擋了我的視線,父親說:那是原來的“廟”,供奉神靈的地方,說完趕緊囑託:出去可不敢問也不要多嘴多舌啊。

不可理解的是:嚴謹教學,面部威嚴的宋老師竟然被稱“送炸彈”,愛發火的蔡老師被叫“菜包子”,疑惑不解,為師者竟然遭學生戲耍起了外號(綽號),哥哥姐姐們曰:外號早就有了,都是那些“搗雞毛”孩子被訓誡報復老師的小把戲兒。

那年還未有紅領巾,胳膊上帶的是“紅小兵”,哥哥們是“紅衛兵”,男女老少怎麼都成了“兵”?懵懂不解幾年後又戴上了紅領巾,老師曰:要愛護我們的紅領巾,因為那是烈士的鮮血染紅的.....我曾說某領導“肥”被同學舉報,罰站教訓倒也心服口服,因老師教會了我:胖可以用:壯實、用魁梧形容,儘管我不懂魁梧,但我記了老師的教誨整整50年。被同學欺負我打掉了人家一顆門牙,老師罰我站了一堂課,可我竟然感激老師了一輩子,同學們的指指點點、議論紛紛,嘲笑的眼神目光我都經歷了,成年後反思老師的話,這是財富,不是羞辱:同學之間應該有愛,而不是羞辱打鬧,吃虧了也當包容,因為我們是同一個廟簷的同學,這是緣分....

“文化無用論”、“反潮流運動”等讓我們欣狂,不寫作業似乎理當入道,不尊師言的惡果在1987年兌現,我們班54名同學未有一名考上大學。這個“殤花”的結果讓我們後悔一輩子,簡單的識幾個字怎能工作順利?填個表都要求人的尷尬臉色自紅,汗顏自流,後悔的有奮起再學,大多都惰性遂願任命,下崗僅僅是時代的召喚嗎?是命該如此嗎?抱怨的結果依然隨意,無人深思文化、涵養、品德乃界定命運,勤奮依然造就前途,世界觀的認知需尊師重教,“反潮流”的惡果害了我們這一代。

當了爺爺、奶奶的我們聚會時談的最多的是懷念,最期待的是孫子的康健,令我們驕傲的兒女們還在拼搏,我們自己已不再暢想,剩下的是反思、規整孫子輩的惰性,做好人的精神。含飴弄孫不僅僅是趣樂,更有自身吃大虧後的清晰理念,讓孫子們這一代讀好書、吃好飯,健康成長。未來報效國家,贍養父母,擔當重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