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中专是现在的什么水平?

香蕉你个不难呢

关于这个问题,放到现在来回答,应该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而且每个人的看法和见解都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当时的情形并不是很了解,没办法给出具体的答案,如果撇开这些客观条件,我们认为1981年的中专应该属于现在的二本大学的水平。


那时候刚刚开放高考政策,一般可以选择考高中,然后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或者是大专,中专这块的话,初中生也是可以考取的,我们考虑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地区,很多的家庭子女较多,没办法负担子女读书,又不希望辍学务农,影响孩子的前程,就会选择缩短孩子读书年限,让孩子报考中专学校,获得一个好的工作机会,但是没有参考考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可见1981年的中专学校中,还是有很多的优秀者屈于其中的。


据网络数据显示,1983年之前我国大中专每年招生人数都在30万左右,那么1981年的招生人数也应该是30万左右,但是1981年是刚刚恢复高考时候,加上复习人数,一共都有600万左右的参考学生,因此录取率也比较低,大概是在5%左右,再来看看近年各大一本类院校的招生数据,例如安徽是15.9%,江苏是7.51%,天津是25.02%……当下社会报考生源基数大,招生也在扩招,如果这两批考生放在同一的条件下报考,想必是具有极大的竞争力的,可以保守的估计,1981年的中专是现在的二本院校水平。


其实,在1981年那个年代,能够考上中专对于每个家庭的意义都是很巨大的,中专的学习专注实践,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可以直接进入供销社、银行等单位,都是传统意义的“铁饭碗”,还是相当好的。


决胜网

当时的中专有两种,一是初中毕业直接考的,由于考上中专就有铁饭碗,所以当时都是初中的尖子生,考不上中专的才考了高中,其实当时初中考上中专的应该把一生葬送了,他们的水平上了高中应该都能考上后来说的985,而他们大部分都当了老师和护士。

二是当时有一大部分中专录取高中毕业生,和高招同时进行,当时是本科、大专、中专,但这三批录取和在一起当时的总录取率是4/100,也就是说当时的中专也必须进入4/100以内,4/100应该超过今天211的录取率,也就是说当时初中考上中专的相当于今天的985,高中考上中专的至少相当于今天的211


古今多少事21

看了这么多回答,基本上都回答错误。1981年的时候考上中专是不准初中生参加考中专的,当时的考大学考中专的都是一起全国7月7日统一高考,大学录取后分数差点的上中专,甚至相当一部分人上了大学分数线由于志愿填报等原因而去上中专的,哪时候外语才刚刚纳入考科,满分30分或者50分的。当时全国的考数并不比现在少,但全国录取的大中专人数仅有25万至30万人左右,当时上个中专比现在上985或211都难,如果说只相当现在上二本,这是根本不了解当时的难度,客观的说,当时考上技校都比现在二本难(农村学生是不能上技校的),技校毕业也是包分配的,只是大中专分配到单位是干部级别,技校是工人级别而已。这批人现在都是50岁以上的人,都是我们国家的中坚力量,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在领导岗位,副国级省部级领导大有人在,但你从他们的简历上或许看不到,大多是中央党校以及在职研究生或博士生学历。如果你认为我回答有错,你可以去问这个年代上大学或中专的人,现在可能是你爷爷或奶奶辈,也可能是你爸爸或妈妈辈,他们会给你最好的回答,因为他们是亲历者和过来人!


手机用户50589847535

中专的基本说明:分大中专(高中毕业考的)、小中专(初中毕业考的);学制:以上两种毕业待遇一样,大中专一般两年,小中专四年居多,部分三年。95、96级应该是最后一届包分配的。基本四十五人的班级考上中专的概率就是一个,比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高40-60分。比如中师除高40-60分外,加试:美术、音乐、体育,经历过同学都知道80~90年代初中专职美术、音乐、体育老师配备好的不多,特别在农村!

还有一个奇葩的地方:我们市的七县一区,因为中师毕业回原藉,单独我们县的中师比全市分数线再高40分,换句话说,我们县的上中师的成绩,比市一中高100+,变态历史……


路鑫之路虎科技

其实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中专里面是有很多优秀的学生,在1980年~1992年中间,农村和县城大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去读了中专,大城市里的中等成绩的学生去读中专,考中专比考高中的难度还大。

其实仔细想想,虽然接受的教育水平跟不上大学,但是从选拔率来说,相当于现在的二本以上的学校吧。

现在很多县城的领导或者教师骨干,学历很多都是中专,他们也是当年比较优秀的一批人。

80年代中专大专毕业可以直接进银行、供销社,类似现在:读研还是公务员的选择,况且现在读研也未必是铁饭碗。

因为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中专比高中好,中专和大专本科一样可以包分配,有铁饭碗,很多家里比较贫困的,需要提早工作的,学习成绩还比较优异的,选择去读中专。

在网上有很多网友也介绍了自己的经历或者看法:



铁齿纪先森

这个要分两个概念对比。一是考生在年轻人中的层次,无论初中专、高中专都相当于现在的985。当时,中专录生考试参加的有一部分为初中应届毕业生中的上游同学,而考上的大多为尖子生,实际同意上的为家里实在困难到很难再供其上高中了,还有家里耽心政策有变的。第二部分为社会生,是以前多少届毕业的初中生、高中生及高中肆业生,还有自认为知识水平不错的一些初中未毕业社会人员,甚至还有工农兵学员(为改亦工亦农身份)。第三部分为高中应届生和补习生中自认高考把握不大的人。而第二第三部分考上的也极少,就是当时高中应届毕业快班生参考人员也是一成考上,其它人更难。当时,先是初中专高中专混编,一边上高中课(速初型),一边上专业裸。后来是初中专学制三年,高中专学制两年。这些中专生构成了现在省市县乡干部的基础,各企业单位干部层的基础(现在一般标示博士硕士官员的大多为这些人)。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二是按知识水平说,当时初中文化知识水平不如现在的小学毕业生,高中不如现在的初中。不过,大多在以后边工作边学习,与时俱进。


鱼磊卫静

我1992年中考,作为农村放牛娃,考分排名全县第37名,为了“城镇户口“,放弃重点高中的创新班,去杭州读当时的“全国重点中专“”,电力类的,县里只招两个人。读了四年,毕业后进系统。虽然,现在我手下有9名985学校的研究生,几百名本科生,但没能上全日制大学是我终生的遗憾。

职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毕竟不能和全日重点大学的学究型教育相匹敌,当你在专业和管理上都要有所突破时,必须依靠后续的自学来弥补,好在我们这些老中专生学习力还是很有底气的。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圈子的能量还是不容忽视,重点中学和大学期间的校友,是在行业和社会生活中相互帮衬的重要资源,这样认为是不是“俗”了点,但这就是现实。


老牛37939712

勾起遗憾的话题。我妹妹小我两岁,84年初中毕业,以全校前几名的成绩考入本市全国重点中专,14岁的年龄对未来没有什么规划,当时觉得早上班减轻家里负担,而且当时后续学历与初始学历在用人上区别不大。中专毕业立即考上了天津大学五年制本科直读班,当时全市招生30多人,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时还剩十几人,老师推荐她继续读研,她放弃了,因为专业与她中专不搭,她更喜欢中专时的专业(模具设计),当时作为尝试天津大学只开了这一个专业的本科后续学历,她读这个专业是无奈之选。

再之后她自学了CAD,取得了会计证,读了英语大专班,经历了下岗,出国,在生完孩子之后,以37岁的年龄继续求学,在澳洲取得了建筑结构设计工程师资格,并一直从事这项工作。说这么多是想告诉大家,那个时候能考上全国重点中专的初中生,都是学习力很强的,但我国的用人条件比较死板,一刀切,使得那个年代的中专生落下心中永远的遗憾。我比她早两年上了高中,考取了大学,但我妹妹是我们一家人的骄傲,祝她永远幸福!


云淡风清43929701

我家是农村的,81年初中毕业考入师范学校,我们是把中考成绩的前多少名(我现在记不清了)让参加中专中师学校的招生考试,那时也叫预选,我当时是全县的第三名,也就莫名其妙的进入了师范学校,三年后我站在讲台上时才19岁,在学校的推荐下,我当时分配到我们县里的一所重点完全高级中学,我的其他同学全分配到乡下的初中挑大梁,带初中的重点课,当时非常缺初中各学科的老师,中师毕业带初中的课程的都算高学历了。我在校长办公室工作兼教初中的历史,我的初中同桌还在学校补习,他一有时间就来我的办公室来闲谈,偶尔也来蹭饭,现在的结局是,我是党校毕业的本科,后来通过我的学生关系和自己的努力调入省会城市工作,属于一般职员。而我的那些同学现在不是专家就是教授,要么是处长,也有三个厅局级的高官。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是国家教育改革的牺牲品。当时优秀的初中生被一网打尽进入中专师范,81年是首次招收,82年就开始有初中补习生考入师范,可以说极大的保护了一部分优秀的初中生上了高中,是他们现在成为国家的栋梁。


风雨无阻18213538

看了那么多人对老中专毕业生给了那么高的评价,说实话,确实值得欣慰,欣慰的是给了这些人一个认可和承认。我是过来人,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条件下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公正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学习生涯是必要的,尽管在当时能考上中专已经实属不易,但和考上大专、本科的人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八几年全国的高等学校比较少,录取率也因此非常低,如果非要拿录取率来和现在比较的话,那个时候能考上中专的人,考上现在的二本以上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至于有些人说能考上现在的985、211有些言过其实了。客观的说不论什么时候,学生的学习水平都是有差距的,这个是不能否认的,你们非要比较的话,当时能考上大专、本科的人,如果拿现在来说,考上现在的985、211应该有可能,但也不是绝对的。

八几年高考刚恢复没几年,国家招生名额有限,所以能考上中专的人也算不错了。那个时候,国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对于考上中专、大专、本科毕业生是由国家包分配的,农村户口也可以转为城镇户口,因此,很多因为考上了中专改变了人生的命运。

那个时候因为学校少,录取率低不得以上了中专,是那一代人的遗憾,在人生履历表上初始学历永远被定格在了中专一栏,中专是个什么概念?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专只相当于高中学历!国家至今仍然把中专和高中划等号,也影响了这些人一生各种各样的待遇。

比如,在工资待遇计算上,两年的学习生涯是不承认工龄的,而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则可以在计算工资的时候把上学的时间计算在内的,这对于中专生来说有些不公平了。

说明一下工资工龄是怎么回事?国家在计算核定工资方面有一个政策,就是大专以上毕业生在核定工资时,可以将上学的时间计算进去,也就是大专可以上找三年,本科上找四年,依次类推,而中专毕业生则不享受这个待遇。

如果在机关工作,级别上中专就要比大专和本科的人多奋斗许多年,比如,中专毕业生要8年时间才可以从办事员转为科员,而本科毕业生则可以直接转为科员,而研究生不但可以在工资上多计算很多工龄时间,还可以直接被核定为副主任科员。

因为当时是国家包分配的,因为所学专业不同,又都是对口分配,很多人被分配到了企业,他们在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转型中纷纷下岗,因为学历低,年龄偏大,再就业成了问题,生存十分艰难。

八几年的学生不论考上什么级别的学校,都是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的,中专生虽然学制只有两年,但所学知识都是实实在在的,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很多人在日的工作中表现出色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对于现在没有下岗的中专毕业生来说,仍然是单位的中流砥柱。

八几年的人现在已经步入老年,很多女人已经退休,男人也将陆续面临退休,他们为国家贡献了青春和才华,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应到受到人们的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