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教父陈志武:年轻人最重要的理财就是管理好自己的人力资本

金融教父陈志武:年轻人最重要的理财就是管理好自己的人力资本

01

我喜欢收听和观看一些演讲或访谈类节目,嘉宾大多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

通过听取他们的人生经验和生命感悟,来引发我自己对生活的深度思考。

这就是为什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收看央视《开讲啦》这个节目的原因。

虽然它是以电视青年公开课的形式播出,主要面对的是中国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但我觉得我也并不老。

我对这个世界,依然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

我喜欢并渴望新鲜的观点,对我来说一切的未知都意味着最大的吸引力。

我特别想了解别人不一样的人生,看看他们都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他们为什么会成功,都经历了些什么,他们的故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

在他们的眼里,这个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他们又有着一些什么样独到的见解。

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地方。

02

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每一本书都能为我们打开认知这个世界不一样的窗口。而且,这每一本书也都是一座独特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

后来,我又陆续追上了一些比如《晓松奇谈》、《晓说》、《观复嘟嘟》,甚至包括《我是演说家》、《圆桌派》和《奇葩说》等人文脱口秀或谈话辩论类节目。

听他们海阔天空地、天南地北地、谈古论今地侃侃而聊,各种思想碰撞出不一样的奇妙火花,真的非常过瘾。我学到了很多,也颠覆我的很多常有认知。

时间长了,自然而然也就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内心,也滋养了心灵,连看世界的眼光和视角都不一样了。

几年下来,我收看过的节目累积起来少说也有几百期。

要是能把那些对我影响颇深,使我印象深刻的真知灼见整理记录下来,以类似观后感或观看笔记的形式,分门别类分享给大家,该有多好。

这是我的愿望。

因为,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花大量的时间来观看节目。尽管,我自己常常也是边做家务边完成收听的。

金融教父陈志武:年轻人最重要的理财就是管理好自己的人力资本

03

我试着从近期观看的凤凰网《舍得智慧讲堂》这个高端访谈节目开始做起。

不过,首先我想申明,我只是一个喜欢文艺的普通女生,一个家庭主妇而已,我旨在分享对我来说一些新鲜的所见所闻和内心真实感受,要是涉及到某些专业领域上,我的表达有所偏差的话,还请大家多多包含,多多指教。

04

今天我要分享的人物故事,来自一个金融学教授,他的名字叫陈志武。

陈志武有很多title,但我只记得三个,湖南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

因为我本人对生为一个湖南人天生有一种莫名的骄傲感,所以我强调他是一个湖南人。

说到金融,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两个字跟自己没什么关系,那是有钱人的事。

陈志武却不这么认为,他说金融产品对富人来说那只是锦上添花,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才是雪中送炭。

发达丰富的金融产品能提前规避风险,让老百姓从容应对生活中各种天灾人祸,意外事件,而不至于常常被突如其来的损失逼得走投无路。

另外陈志武认为现在似乎这种什么都以货币来衡量的所谓金钱社会反而更对穷人有利。

道理很简单,在一个高度货币化的社会,我们普通人手里的一百块钱,跟一个大官,一个亿万富翁手里的一百块钱是一样的,是平等的,是去身份化的,去关系化的。

假设先要问明你的身份,再来决定要不要收你这一百块钱,来决定卖不卖你东西,或者跟不跟你合作,那样其实对寒门子弟是更不利的。

但是好像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看到比如,一个富豪穿两百块钱的鞋子会被赞美节俭低调,而一个印象中平时较穷的人突然穿了一双两百块的鞋子就会被认为是暴发户,是做作虚荣。

同样是两百块钱,说法截然不同。

所以其实,我觉得不管是不是货币社会,真正的公平和平等是很难实现的。

金融教父陈志武:年轻人最重要的理财就是管理好自己的人力资本

05

关于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这么勤劳却并不富有的问题,陈志武分析说我们中国人长期处在农耕社会,那时候最大的资本是土地,人们通过在土地上辛勤地劳作,让土地带来财富,谁拥有土地谁就是地主。

但是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也就是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后半期,最赚钱的就变成了掌握工业资本的人了,就是那些拥有工厂厂房,工业设备和技术的资本家。

而从二十世纪后半期开始到现在,就变成金融资本更赚钱了。

所以他说财富的逻辑在过去几百年不断在变化,如果我们不了解现代财富的逻辑,不去了解金融资本是怎么运作的,我们就不能像巴菲特说的那样,你如果在四五十岁的时候还不能实现睡觉也能赚钱,那么你的人生就太失败了。

06

说了这么多,其实大家真正最关心的是一个很直白的问题,作为一个金融方面的专家,请你告诉我们到底该怎么投资。假设我手里有五十万或一百万,我要如何使它们增值,钱怎么生钱?

陈志武明确说根据现在的情况,他不支持再投资房地产,因为其他的投资渠道都比房地产要来得简答易行。

A股市场的投资也不适合普通老百姓,因为是短线操作而且存在巨大的投机性。他还是推荐金融产品的投资,他认为投资金融产品比较划算。

金融教父陈志武:年轻人最重要的理财就是管理好自己的人力资本

07

对于年轻人的投资理财,陈志武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令我印象深刻。

他说年轻人不要简单地把理财理解为钱怎么管理。年轻人理财就是安排好自己的人力资本。

安排好,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就是最重要的理财。

该读书的时候不去读书,该去上金融课的时候不去上课,该学经济学,学商业逻辑的时候不去学,不拿这些做铺垫,不能把自己的所学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到更好地配合与兼容,如果没有做到这些,你就没有做好你自己的理财。

把自己个人的人力资本在结构上,在水平上做最大化地提升,才是当下年轻人最应该做的。

说到这,我想起李嘉诚曾经对大学生们说过那一番很有意思的话,他说如果你女朋友一开始就吵着要你赶紧赚钱存钱去买房买车,你不要跟她交往,更不要娶她。

可能李老先生也认为这样是很没有远见和前途的吧。

总之,陈志武建议年轻人实现财务自由分三步走:

年轻的时候,上中学,上大学甚至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是建立人力资本的时候。

二十五六岁一直到四十岁左右,把人力资本通过工作,或者通过创业去转化为金融资本。

从四五十岁开始,不管你做什么,这个时候主要要通过金融资本来帮你赚钱。

所以,人生的路长着呢,要砍柴,先磨刀吧。

金融教父陈志武:年轻人最重要的理财就是管理好自己的人力资本

08

陈志武是一个对教育特别上心的经济学家,他在美国住的时间长,他观察到美国很多大公司的创始人他们的个性都特别强,对自己的生活,对于整个社会和人类的思考都很有意思。

但相对来说,在中国,那些最前沿的,新兴产业的企业家们骨子里大多都是一些投机分子,有自己独特想法,不受外界干扰,不受短期套利诱惑的人太少了。

他说这个现象需要我们去思考,这个社会是怎么了?怎么会培养出来那么多机会主义者?

不过他对年轻一代依然充满信心,他说他接触了好多年轻人,发现还是有蛮多九零后零零后还是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节的,这是很不一样的地方。

他觉得每一个人不管你将来做什么,都应该有一些理想主义的情节,不然,生活跟行尸走肉没什么区别。

理想主义情节能给我们的人生目标带来激情和动力,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意思,不管我们的目标能不能最终实现。

09

我觉得陈志武先生看起来非常亲切随和,眼睫毛很长,眼里一直含着笑。

他其实是一个出生和长大在农村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八十年代中期,赶上出国热,他听人说可以申请到国外的大学去留学。

但是他没有考过托福和GRE,也没有32美金的报考费,更没有钱买张机票飞到香港去考试,因为那时候国内没有考点。

那么他后来到底是怎么被耶鲁录取的呢?他说他当时只是写了封信给耶鲁的某教授,解释他的困境,并表达特别想去耶鲁留学的强烈愿望。没想到,教授看完信,真的收了他。

不过,时代不同了,这个年代恐怕靠写封信是进不了耶鲁了。

陈志武说出国这种事,他本来也是想都不敢想的,而且在进耶鲁之前连金融是什么他都不知道,而现在他却成了一个享誉世界的金融学专家。所以他说人的一生是很多随机事件的组合。

不过我想,机遇虽然很重要,但最终,任何成就肯定都是靠奋斗而得来的。

虽然,耶鲁送给他一个入校学习的机会,但不会送他一个博士学位。

勤奋学习,努力钻研始终是硬道理。

10

我在陈志武给两个女儿的一封信里看到,他早早就为自己和妻子买好了退休基金,医疗保险,投资基金,甚至还买好了一个长期护理保险,意思是如果老了不能动,需要他人长期护理时,保险公司可以支付护理费用。

他没有“养子防老”的思想,希望女儿们不要有包袱,他认为孩子们自己一生过得幸福即可。

我想说,这种保险,中国有卖吗?我也想买一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