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句诗寓含多少辛酸,但很少人知道上句和出处

历史的边缘,遗忘的民间,关注聊史补丁

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句诗寓含多少辛酸,但很少人知道上句和出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感慨:为他人作嫁衣裳。那意思是辛苦奔忙了很久,却全是为他人服务,包含诸多心酸和无奈。比如“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也含有同样的无奈和心酸。许多人都记得这个名句,但未必知道这个诗句的上半句是什么。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是完整的上下诗句,出自秦韬玉的《贫女》。全诗如下: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句诗寓含多少辛酸,但很少人知道上句和出处

这首诗语义双关,内涵丰富。以未嫁贫女的独白贯穿始终,既可以看着贫家女的自艾自怜和无比惆怅感伤,也可以看成是怀才不遇的诗人无处施展才华、寄人篱下、怅恨不已的自我表述。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首联从姑娘的穿着切入,出身于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绫罗绸缎从来没穿过。这是一个纯洁朴实的女子。因为贫穷,没有人来做媒。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头,便不由加倍地伤感。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这是当时的世风,我空有操守又能如何?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纵使自己有灵巧的双手,怎能敌得过别人的描眉画眼?人们只会看重外在的,谁会在乎内在的心灵手巧?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个人的亲事毫无进展,却要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的姑娘做嫁。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至此贫女的独白截然而止,主人公的忧伤悲凉的形象便呼之欲出。

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句诗寓含多少辛酸,但很少人知道上句和出处

良媒不问蓬门之女的背后,寄托着的是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那就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封建文人的孤芳自赏;为他人作嫁衣裳,则是屈居人下,日日空为上级服务,却没有出头之日的悲叹。诗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慨叹,写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特别是那些怀才不遇、久居人下,却有满腹才华的封建文人,更是感同身受。

纵观整首诗,从字面上看是咏叹贫女的身世,实际上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的感时伤世之感。因其语意双关,内涵丰富,所以成为人们常常引用的名言佳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