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具特色的悬葬有哪几种?悬棺又是如何安放到悬崖上?

历史的边缘,遗忘的民间,关注聊史补丁

在我国古代,墓葬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常见的土葬,还有天葬、塔葬等形式,而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悬葬。悬葬盛行在我国南方,是因为我国古代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不死。只要尸体保存完好,等到灵魂回到肉体里面,人就能复活。

中国最具特色的悬葬有哪几种?悬棺又是如何安放到悬崖上?

悬葬,就是把人的尸体放到人迹罕至、鸟兽不及的悬崖峭壁上,装入楠木制作的棺椁中,从而希望尸体能保存千年而不腐朽。从形式上看,大致有以下4种。1.武夷山区的崖葬。武夷山一带,地势雄伟,高山林立,悬崖峭壁,往往在半山崖上有天然形成的岩洞。于是,人们就把楠木制作象船那样的棺木放进岩洞里,也就是所谓的“船棺”。经过有关部门的鉴定和推测,最早的距今约有3400多年,可见这种崖葬有多古老的历史。

2.三峡地区的崖葬。三峡水流湍急,河谷深邃,就成了古人进行崖葬的理想之地。这里,崖葬的棺椁有的放在天然形成的洞穴,有的放在崖壁上的裂缝,有的放在岩石凸出的部分,有的放进人工开凿的洞穴里……最高的地方甚至高达700多米。崖葬形式多样,除了一人一棺的“独葬”,还有多人一棺的“合葬”,甚至还有“群葬”。据推测,这些棺椁大概处在战国至东汉时期。

中国最具特色的悬葬有哪几种?悬棺又是如何安放到悬崖上?

3.四川地区的“人悬棺”。在四川南部,以悬棺形式的崖葬很常见。悬棺往往由整株楠木制作而成,经过好几道工序,包括凿空、去皮……长的可达2米以上。往往先在悬崖人工开凿岩壁方形孔,之后在孔里打入几根固定作用的结实、坚固的木桩,然后把几具棺木水平摆放在木桩上头。最高的悬棺离地面高达40多米,最低的也在18米以上。4.西南苗族聚居地区的“幽岩葬”。“幽岩葬”的独特之处在于这里的环境——天然溶洞。这里的溶洞不仅高,而且宽,还很长,所以容易形成类似“大厅”的空间,采光和通风效果都很不错,最长的溶洞达到一百多米,最高的溶洞有50多米之高。所以,往往几百具棺木叠加堆砌起来,和楼房那样,多的达到了七八层,远看就像一座山似的。据推测,最早的可能在宋朝时期就有了。

这些悬葬现象令人大惑不解,那些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楠木棺木,到底是如何悬空搁在那些悬崖峭壁上的?而且时至今日,依然保存的完好无损?

人们以武夷山崖葬为基础做了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可以做到悬葬。

中国最具特色的悬葬有哪几种?悬棺又是如何安放到悬崖上?

第一种方法就是“栈道运棺”。就是先修好了栈道,然后把悬棺运入岩洞之中。这是人们根据在某些河岸岩壁缝隙地方发现残留的木料而推测出来的。认为人们可能以人畜的力量把棺木顺着铺好的栈道运进岩洞。这些木料就是安置棺木后没拆除干净而残留下的遗物。当然,这一说法也遭到不少人的反对,认为悬崖峭壁之上,岩洞之外是没有地方可以架设栈道的。

第二种方法是“悬索下棺”。根据相关记载,武夷山地区的乡民善于削竹签,然后插在岩壁缝隙上攀援而上。但武夷山的山峰特点就是下面细,上面粗,半山腰的洞穴往往是朝内斜着进去的,就算是吊着的棺木,无论是垂直升上去还是垂直放下来,都没有办法进去洞口的。

总之,这两种说法也是有漏洞的,所以关于悬棺之谜,至今还无人能破,没人能拿出一个有很强说服力的说法。不过,悬葬这种方式却的的确确就在那,印证着古代人民的智慧,成为了高空中的建筑奇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