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任性皇帝,盗墓取材为自己修陵,死后130年也难逃报应

乾隆是雍正的第四个儿子,在25岁登基,在位期间长达60年,在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排名第二,仅次于康熙,而乾隆退位后又做了3年的太上皇,在此期间嘉庆虽然是名义上的皇帝,但是朝政却是处于乾隆的把控之中,乾隆是历史上少有的精明又勤政的皇帝,在位期间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又编纂了《四库全书》,可以说是功绩颇丰,所以晚年的乾隆以“十全老人”自居,说明他对自己的评价也是颇高的。


史上最任性皇帝,盗墓取材为自己修陵,死后130年也难逃报应​但是乾隆也曾经因为一己私欲做了一件及其荒唐的事情,导致他死后也难逃报应,那就是盗了明朝的帝陵,而乾隆自己的陵墓也在129年后的1928年被孙殿英所盗,实在是天道轮回,叫人不甚感慨。

史上最任性皇帝,盗墓取材为自己修陵,死后130年也难逃报应​古代皇帝都要给自己修陵,他们都希望把自己的的陵墓修的又大又奢华,好让他们死后好在另一个世界享受。修建陵墓通常都要消耗大量的金丝楠木,因为金丝楠木密度大,密封性极佳,并且及其不易腐坏,同时又具有绸缎光泽,色泽金黄,这让金丝楠木成为了最佳的修陵木材,但是金丝楠木在明朝时就已经十分稀少,清朝时由于过度砍伐,导致了金丝楠木在野外几乎踪迹难寻。这让乾隆的修陵之路犯了难。

乾隆整日眉头不展,机灵的官员自然知道乾隆满目愁容的原因,于是对乾隆说:明陵早已破旧不堪,请求修善一番,以此表示万岁爷的大度和英明。乾隆听了搞笑坏了,连忙答应。
史上最任性皇帝,盗墓取材为自己修陵,死后130年也难逃报应​乾隆作为清朝的皇帝,为什么会对修复明朝的陵墓表现出这么大的兴趣呢?因为明朝的陵墓都是用上好的金丝楠木修善的,而乾隆又正好不知道去哪里收集大量的楠木,好为自己修陵,所以乾隆就动起了明陵的主义,但是乾隆如果明着去盗明陵,必然会留下一个遗臭万年的骂名,所以乾隆接修墓为由,实则是堂而皇之盗取明陵的楠木,更重要的是后世还会歌颂他的大度于英明,如此可谓一石二鸟的好计策。

乾隆采用拆大改小的修陵方法,比如将大间改为小间,多间的改为单间等方法,将大量楠木运出明陵,既解决了自己难题,又获得了美名,乾隆自以为聪明,但实则十分愚蠢。
史上最任性皇帝,盗墓取材为自己修陵,死后130年也难逃报应​谁都知道盗墓是一件缺德之事,乾隆也因为盗墓遭到了报应,民国大盗孙殿英,除了将慈禧的东陵洗劫一空,也偷盗了乾隆的裕陵。

裕陵里面的珍宝被大盗孙殿英洗劫一空,而乾隆的尸骨也因为野蛮的偷盗行为散落四处。

盗墓是有损阴德的,即使乾隆是天子,最终也没能逃脱报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