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皮膚自愈!卡內基梅隆大學最新發現

關鍵信息: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對抗機器人常見的表面損傷和電路故障,通過將鎵基金屬合金的液體微滴注入到彈性體外殼中形成固體-液體混合聚合物,形成新的電子通路來自愈。聚合物具有可伸縮性與絕緣性,即使在多次損壞時也能進行自動修復。

關鍵意義:該材料的發現實機器人皮膚征程的一部分,它最終的目標是創造一種幫助機器人抵禦電力和結構缺陷的皮膚,使機器人像阿童木一樣,更安全地與人類互動。

機器人皮膚自愈!卡內基梅隆大學最新發現

機器人皮膚,是專為機械組成的機器人研製的皮膚樣結構,實際上是一套可檢測空氣壓力的“皮膚模組”,有了這套皮膚,機器人在抓取一些易碎的物體時不會造成任何損壞。

一直以來,由機械組成的機器人皮膚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冰冷和尖銳的,也是容易傷害人的。因此,一些科研機構想到了給機器人裝上一種比較柔軟的皮膚。他們已經試驗了柔性的、可變形的電路皮膚,並且可以在長期內降低商業費用——但這種皮膚仍然比較容易撕裂和刺穿

解決問題的辦法可能在於最近研究者的一個進步。

卡耐基梅隆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方法,來對抗在電動工程機器人中使用軟材料時常見的表面損傷和電路故障。和之前的研究方向一樣,它涉及到了某種聚合物

為了製造一種既靈活又能抵抗損傷的材料,卡梅爾馬吉迪和他的團隊將一種鎵基金屬合金的液體微滴注入到了柔軟的彈性體外殼中

這種固體-液體混合聚合物具有可伸縮性與絕緣性,即使在多次損壞時也能進行自動修復。

相比之下,大多數其他能自我修復的軟性電子產品需要加熱、增加溼度或手動重新組裝才能恢復健康。而金屬彈性體複合材料通過形成新的電子通路來自愈。

機器人皮膚自愈!卡內基梅隆大學最新發現

馬吉德說,這種複合材料的靈感來自於神經系統的自我再生能力。不過,它並沒有完全模仿神經的可塑性;雖然金屬彈性體在可穿戴計算設備和充氣飛艇上用途很多,可以保護電線免受潛在的傷害,但對機械或結構損傷卻沒有這樣的保護作用。

機器人皮膚最終的目標是——創造一種材料,幫助機器人抵禦電和結構上的缺陷,就像阿童木一樣,可以更安全地與人類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