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郵票年冊現在價值多少?

何靜華2


我剛在幾個集郵平臺上看了看郵票年冊的報價,裝有2009年全年郵票的郵冊報價是175元。我再借題發揮一下,集郵是一種高雅的文化收藏活動,也是收藏領域裡相對大眾化的項目。我從六十年代初開始集郵,參加了小學裡的課外活動小組中的集郵興趣愛好小組。指導我們活動的老師講了許多集郵知識,介紹了中外著名的珍稀郵票。還帶我們去王府井大街上開設的集郵商店參觀,那裡空蕩蕩的,櫥窗裡擺滿了按現在標準來說都是值錢的中外郵票,基本上無人問津。我們這個小組參加的人最少,因為母親集郵,給我了幾本郵票。她集郵是因為她是單位收發室的,來往的中外郵件很多,近水樓臺先得月,看到好看的郵票就跟收信人要。那時沒有買郵票用於集郵的概念,也沒錢。要想集齊一套郵票很難,記得我剛集齊“梅蘭芳舞臺藝術(不含小型張)”不久,就趕上了文化大革命,紅衛兵破“四舊”,見到“封資修”的東西就會收繳毀掉。母親害怕惹事,偷偷把“梅蘭芳”燒了,本來還想燒“金魚、菊花和黃山”,我極力辨解,說它們不是“四舊”,才放了它們一條生路。八十年代的集郵大潮糊里糊塗的就來了,第一輪生肖票的首張猴票發行當天,我下班來到郵局,跟郵局的人說買一張新發行的猴票,售貨員建議我買一個四方聯,我猶豫了一下,翻出了五毛錢。售貨員又說,乾脆買五張得了,省得找錢。我看到郵局的櫃檯上擺了好幾版猴票,肯定是她怕完不成任務,多賣一張是一張。男子漢大丈夫,不跟她計較。這五張猴票漲到五毛一張的時候,就留下一張,將四方聯分別撕開換了等值的外國郵票。現在集郵又從熱變冷了,其實所有的收藏活動和收藏品都有過這種變化,不光是收藏領域,如今的房地產,股票市場又何嘗不是如此哪。前幾年,由於郵政總局的郵票發行部門跟郵商勾結,亂髮超發,把郵票搞成了花紙頭,再加上互聯網的發展,使郵票的實際使用功能大大降低了,這就造成了集郵隊伍的大縮水,既便是這樣,也比我年青時的集郵人數大了不知多少倍,集郵的普及程度還是相當可觀的。集郵市場化以後,還在這個領域中生存的無非三種人,一是純粹的集郵愛好者,二是以買賣郵品作為經營活動的郵商,三是以郵養郵者。他既是集郵愛好者,又需要靠買進賣出來維持自己的收支平衡,交換有無,不是為了發財。(其它文物收藏領域也是如此。)做為國家的郵票發行部門,應該充分照顧到這三者的利益,如減少郵票發行量,改善郵票題材的選項,增強設計能力,加強中外交流,多開展專題集郵巡展,在青少年中普及集郵知識,鼓勵在郵政業務中使用郵票,而不是圖省事用蓋戳代替郵票。現代郵政已開辦了近二百年了,國際上使用郵票的國家地區還很多,國際郵聯是一個遍佈全球的大型國際組織,集郵還是世界上參加人數最多的文化收藏活動。郵票離退出歷史舞臺還早著哪。(我昨天還收到了朋友寄來的貼了郵票的掛號信。)再回到關於郵票年冊的話題,目前不少郵商手中的整本年冊不多而且不全了,空年冊已經缺了好幾年的了。因為很多新入門的集郵愛好者都把買年冊做為集郵首選,省事,好定目標。我幫朋友在網上訂過好幾本了,人家就是想給孩子留著,讓孩子從小有個高雅的興趣愛好。你不可能還學觀復博物館的馬先生當年到地攤撿漏吧,你也沒那麼多錢直接殺入紫檀青花市場吧,集郵吧。


閻氏兄弟


不值錢,就是一本廢紙。因為國家把郵票從原先的國家名片改為普通印刷品。1997年以後的集郵冊都沒價值。只有原先的“中國人民郵政”的郵票還有些紀念意義。一個沒有年輕人參與的產品,最終會被掃入歷史的塵埃中去的。


弘法之妙


版本太多,大陸的普通冊150,大版冊2000-4000,其它版本在這兩種之間。臺灣冊98年的普通冊280,香港澳門2009年冊兩本打包價800多


ET67424146


你們就知道錢,郵票是藝術品,國家名片。郵票是由畫家和名人設計的。你們誰可以……

和以前的小人書(連環畫)一樣,屬於收藏品。可憐呀,可憐。


人生如夢99945601


有價無市,郵票已經失去它所存在的意義了,現在只是中國郵政部門一個圈錢的工具


感恩138298171


郵票,也就是集郵已經走在消亡的路上。


用戶9996033877251


集郵就是愛好,多少錢無所謂


手機用戶22671515620


基本無人要!!!(賣不出去)


用戶1884265079875曾


郵票因為郵政普及郵票的行為已堅持20多年沒漲了!!!你可以上網査看


暈哥訂製


八到九折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