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整改的现金贷,催收业务也即将失业

催收业务在这场后继而来的深入整顿中,就受到了不小的关注和影响。

今年4月,中国互金协会向其会员单位下发了一份《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从隐私保护、费用问题、金融机构内控管理、催收行为规范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今年日子不好过啊,监管太严格,”西南地区某第三方催收人士表示说,虽然2018年消金行业逐渐呈现了不良资产的爆发征兆,但贷后处置领域却并非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业绩增长都是次要的,哪里一出事,传得人心惶惶。”他说,以前公司以回款为第一,现在合规才是第一。

为了合规地生存,不少消金机构对其催收部门或外包催收公司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电话催收一天不能超过3次”、“短信通道关闭或限制”、“不再外访或只能派一名工作人员外访”等都是在各大消金机构及合作催收公司中为避免出现暴力催收,采取的屡见不鲜的手段。

除了暴力催收,“个人信息安全”也一直是催收业务中存在的敏感的问题。“北京最近也有针对泄漏个人信息问题部署的打击行动,但主要针对信息中介、投资理财类机构,还没听说催收机构被查,”一位北京的贷后催收人士认为,南方的监管政策较严格,打击力度更大,但据他了解,为了安全、合规,大部分的催收公司都已经开始清理电脑中留存的敏感数据。

另外,一位持牌机构内部人士反映,由于相关部门对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打击,原来通过爬虫或其他手段获得用户信息来对失联用户进行数据修复的方式也不再可行。

这就造成了催收机构进退两难的局面:一方面,因为行业逾期攀升,不良资产处置的业务空间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种种严格的合规要求,不断提高了金融机构催收业务的难度。

有逾期就有催收,催收不可怕,就怕催收可劲打电话,没有下限的催收公司也该有人出面去整治,

运行人员,聚财时代(关注获得更多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