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臉皮厚、不靠譜的父母來和孩子玩

1

遊戲規則一定要嚴格執行嗎?

有了女兒後,我曾經為如何帶她玩耍煩惱過。

查過很多資料,看到很多看起來很專業的遊戲方案——包括遊戲的適合年齡、詳細的遊戲規則和具體的遊戲目的。

不可否認這些都是很好的遊戲,如果能夠準確地按照規則完成這些遊戲當然很好,這些毋庸置疑。

但有很多遊戲規則太過繁瑣,框架太過固定,而且過於強調遊戲的功能性。

於是家長為了能夠實現這些功能,就會要求孩子按照規則一絲不苟地完成,不管孩子有沒有這個能力,喜不喜歡這個遊戲。

孩子願意玩,並且能夠按規則完成當然是好事,但完成不了或者不按規則完成不見得就是壞事。

也許你會說:

“其他同齡的小朋友都可以準確地完成這個遊戲,那我的孩子也可以。”

“如果不按照遊戲規則來,那這遊戲還有什麼意義?”

“沒有完成遊戲會導致孩子難過,錯誤的遊戲方法會導致孩子受傷。”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遊戲失敗都是難免的,而且也不一定總是能夠避免孩子的難過甚至受傷。

那麼如果難過,受傷的事情已經發生了,怎麼辦?

2

壞事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試圖去否認壞事的存在,那是一件更大的壞事。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按照他自己的玩法失敗了,難過了,受傷了,就會對他說,“你看吧,我告訴過你這樣不行,你應該按照規則來。”“看吧,不聽我說的,你就會受傷。”

這樣的話尤為傷人,因為:

1.它讓孩子堅信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了;

2.它借用孩子的立場來指責孩子,讓孩子揹負了“我應該聽父母的話”這樣的道德罪名;

3.它並不是在減輕傷害、安慰孩子,只是換了花樣攻擊孩子而已。

3

父母可以怎樣和孩子玩遊戲

做一個臉皮厚、不靠譜的父母來和孩子玩

我們可以用這些方式來和孩子們玩遊戲,或者看他們玩遊戲:

第一、臉皮厚

對於孩子來說,無論在家還是在外,隨時都想玩耍。

對父母來說,在家還好,在外的時候,很多父母都顧忌自己的顏面,或者衣著的乾淨,不願意和孩子玩耍。

當孩子在街上提出要和他們做遊戲的時候,他們覺得拉不下臉來和孩子玩耍。

孩子當然是不開心。

要我說,這個時候父母就應該臉皮厚點兒,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親親抱抱舉高高那是常態,摸爬滾打扮醜裝傻也是應該。

當孩子開心大笑時,你會發現在別人眼中你絕不會是丟臉的、失態的。他們眼中有的只會是這一家人的快樂與和睦,甚至是羨慕

第二、不要干涉孩子

遊戲是孩子學習的最佳方式,也是培養孩子良好性格與行為方式的最佳訓練方法。父母不要以自己的價值取向來衡量寶貝的遊戲行為,人為地限制孩子的遊戲方式,或為了讓寶貝“學”到“知識”而強迫孩子玩不喜歡的遊戲。

很多時候過多的規則會限制孩子的想象。

一本繪本,家長講,可能只是講一個故事。因為我們受到了文字的約束,固定了自己的思維。

而當你把繪本拿給不識字的孩子的時候,一本繪本他可以給你講出好多故事。

基於規則,而又可以讓孩子們超出規則,制定自己的玩法、自己的規則。你會發現,就算是落葉,甚至馬路上的裂痕都可以讓孩子們創造出很多很多玩法。

第三、失敗、受傷、難過沒有那麼可怕

有時候,不正確的遊戲方法會導致孩子失敗、受傷、難過,但那也是安全的,可控的。

而你要學會忽悠。首先要忽悠的就是自己——告訴自己情況沒那麼糟,或者比最糟的情況要好。因為孩子比父母想象的更能保護自己。

即使真的存在很大的風險,受傷後的孩子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來決定需不需要繼續玩耍。

而大部分的家長,在孩子玩遊戲受傷後就會制止他們繼續玩耍,會以各種理由說服孩子。

“你看你怎麼這麼不小心?”

“我就說這樣不好吧?”

“這樣很危險,我們不玩了吧。”

話說得很不怎麼樣,可是換一個角度看,家長的“初心”是好的,或者說,正因為初心是好的才會阻止孩子繼續玩耍。

如果是我,發生受傷這種事,在確實有危險性的情況下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還想繼續玩,那就勇敢地去玩,但是前提是你要保護好自己,如果需要爸爸的幫助你可以叫我。”

這也不能算是忽悠——因為真的就是這麼回事,對吧?

第四、爸媽不是很靠得住,孩子,有些事你要自己解決

有時候孩子跟我們說:

“小明他搶了我的玩具。”“小明他不和我玩”“小明他打了我”

我們可以懶散地一笑:“不用怕,你可以自己解決。”

“為什麼?”

“因為小孩子之間的打鬧很正常”,我們見慣不驚。

每個孩子都曾因為孩子之間的玩鬧受過委屈甚至捱過打受過傷,但我們又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例外,因為我們想要孩子無憂無慮快樂完美地成長。

而當你介入孩子間的爭吵,難免就會有偏袒:

“你是姐姐,應該讓弟弟”

“你們可以一起分享啊”

“要不你讓弟弟先玩?”

在孩子求助你的時候,如果你說出了這樣的話,孩子會想,為什麼我的父母不站在我這邊,這又不是我的錯,為什麼我一定要跟弟弟分享?

而在別的孩子或者家長面前,你又做不到“這是我孩子的,你去玩你的”這樣的決定。

與其這樣,不如做個不靠譜的父母,讓孩子們自己解決。

因為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在超短的時間內和不認識的孩子玩成一片,而你不行。

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在和別的孩子打鬧後,短時間內完成原諒、再次變成好朋友的過程,而你不行。

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他們走向成熟的契機,至少,他認識到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靠父母解決 。

要讓孩子知道:

你想要的東西,就要努力捍衛它, 有些事是可以通過自己來爭取的。

至於,人家願不願意接受是人家的事。但你能不能堅持表達你想要什麼,這是你的事。

4

父母的態度最重要

做一個臉皮厚、不靠譜的父母來和孩子玩

父母總是擔心這些那些,擔心一不留神傷到了孩子,這份小心謹慎的態度是好的。

但對於孩子來說,傷人的未必是生活中的麻煩,而是他的父母以怎樣的態度應對那些麻煩。

你愛孩子,這就比什麼都強。至少為他提供了一份最底線的安全感。

想一想,大不了就是哭唄,能有多壞?

你還有機會向孩子展現出你的智慧、溫柔、果斷、勇氣、力量,平常心,或者還有一點幽默感。

說不定這些對孩子也有一點幫助呢?

以上只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奶爸,不靠譜的喃喃自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